APP下载

探索山洪防御措施 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2010-04-14伊春市水务局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4期
关键词:危险区山洪预警系统

□ 伊春市水务局

探索山洪防御措施 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 伊春市水务局

伊春市地处我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山区,境内河谷密布、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河流702条,是我省暴雨中心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几乎每年都有山洪发生。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市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为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借国家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建设的机遇,积极探索山洪灾害防御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做法是:

一、通过试点,全面推进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2005年11月,伊春市友好区双子河、友好河流域被国家列为第一批12个山洪灾害防御试点之一。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完善防御预案、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全省乃至全国山洪灾害防御积累经验,试点工作核心是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中,一是在项目建设管理上,成立项目组,实行三项制度,组建了项目法人,进行了招投标,聘请了建设监理。二是在监测站网布设上,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利用气象、水文、林业各部门已有的监测预警设施,通过资源共享,在保证完成试点任务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投资。三是在通信方式选择上,坚持使用移动网络和超短波网络相结合,并充分利用林业部门和广播电视系统通信资源,有效地进行组合,形成合力。四是在项目组织实施上,强化各级组织落实,预案落实,责任落实,通过宣传、培训和演练,普及知识,增强防御山洪灾害意识。

监测预警系统试点建设了2个中心站、1个超短波中继站、2个水位雨量自动遥测站、19个自动雨量遥测预警站、15个人工水位观测点、63个人工雨量观测点等一批预警预报设施,设立了121处宣传栏、指示碑,编制了150本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下发了1万多份防山洪明白卡、转移示意图、知识光碟、避险手册。依据试点成果编制完成了全市山洪灾害防御规划,市政府2007年决定“第一年先行试点,第二年突出重点,第三年全面铺开”。两年来,在林区经济困难和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市、区两级共筹措资金144万元,先后建成了嘉荫县、南岔区2个监测预警指挥分中心和30处林场所(村屯)自动监测预警站点,目前监测预警系统覆盖全市70%的重点山洪灾害易发点。

二、从实际出发,解决危险区和安全区的划分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体系包括县、乡、村三级预案,乡、村两级预案必须划分山洪灾害防御单元的危险区和安全区。危险区和安全区是指挥决策、调度抢险和基层组织群众转移安置的依据。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多种措施并用,克服时间有限、资金有限、人员有限的困难,完成了危险区和安全区划分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地形图测绘工作。我们组织2个勘测组开展地形图测绘工作,用40天时间完成了试点项目区涉及的19个山洪灾害防御单元测量任务。二是深入开展洪水实地调查。我们深入基层调查了19个防御单元山洪灾害发生情况和历史洪痕,并对洪痕进行联标,初步划定了危险区和安全区范围。三是结合实际进行“两区”划分。我们结合每个单元的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情况,分析山洪灾害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最后确定危险区和安全区。

三、充分论证,科学确定预警、转移量化标准

预警、转移雨量和水位临界值,是预警系统发布信号的标准,这两种量化值,是山洪灾害发生时危险区人员做好转移准备和开始转移的启动指标。一是科学合理确定雨量临界值。临界值的确定既要考虑集中降雨,又要考虑均匀降雨,做到所有致灾降雨类型全覆盖。由于试点区没有水文站点,缺少水文资料,我们采用历史洪水调查与借用相邻依吉密河流域水文资料作对比分析的方法初步确定临界值。二是根据实际确定水位临界值。主要根据测量得来的各防御单元地形图,选择防御单元地势最低居民家门槛高程以下2米作为监测水尺水位零点,通过联标,将水位零点引到设置在河边的水尺上。河流水位达到预警水位后,每半小时测读一次,如果水位上涨速度每半小时超过0.1米,则立即发布转移警报,通知居民进行转移。

四、根据林区特点,丰富完善警报发布方式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成败在于警报信息和指令能否顺畅传递。我们根据各林场地形、居民区分布等特点,制定了不同的警报发布方式。一是自动发布。当降雨量达到预警或转移临界值时,监测预警系统会通过语音自动发布预警或转移指令,并自动将雨情信息发送到相关责任人手机上。二是人工发布。人工发布分为远程语音、现地语音、手摇报警器及铜锣、喇叭等发布方式,市、区指挥中心可以通过设备向林场发布预警和转移命令。三是自测发布。开发研制了能够直观读取数据的雨量筒,发给零散住户,教会使用方法,自监自测,自主向安全地带转移。

五、研究防御措施,强化各级预案可操作性

完善的预案是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操作性是预案有效实施的关键。一是倒编预案。各级预案编写,采取先编写最低层级的预案,然后编写上一级预案,最后形成总体预案;同时,采取先编措施,后编基本情况的办法,突出措施。二是百姓审查预案。在广泛征求区、林场、村干部意见的同时,还邀请当地居住时间长、经验丰富的居民参与预案审查工作,听取他们对预案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演练预案。为了检验预案,我们在三合林场进行了一次实战演练,通过演练发现预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及时进行了修订,使预案得到进一步完善。四是提炼预案。为使预案更简明,更具操作性,提取了预案中的精华、主要部分,留下责任人等有用部分,甩掉其他附属部分编制成册,交到领导手中。制作山洪灾害避险转移明白卡,发放到居民手中。经过提炼,预案由一本变为一册、一页、一卡,更加便于使用操作。

六、发挥各方面作用,健全各级组织责任体系

组织责任体系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一项重要保证。主要明确了三项责任。一是岗位领导责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技术、部门责任制。市领导包区、区领导包林场、林场领导包街组、街组长包住户的四级行政责任制。二是专项职能组责任。各级防汛指挥机构都成立监测、信息、预警、通讯、转移、安全、抢险、保障8个职能组。三是防汛抢险队责任。根据林区的特点,将森林扑火队确定为汛期防御山洪灾害抢险队,在出现险情时负责抢险和围困人员搜救等急、难、险、重工作。

七、几点体会

山洪灾害防御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时效性极强的工作,通过几年的工作,有几点体会:一是避洪脱险,以人为本是核心。山洪灾害来势猛,时间快,危害大,真正解决群众自己“想跑”和“会跑”的是防御山洪灾害的核心问题。二是宣传教育,增强意识是前提。山洪灾害防御的主体是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只有群众防御意识提高,并积极参与,才能保证山洪灾害防御的实效性。三是突出基层,责任到人是重点。市区主要负责预警预报和抢险救灾指挥,林场、村屯负责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四是预警及时,预案落实是关键。以林场、乡镇、村屯为单位,分别制定和落实预案,同时预警人要有备用人、上下游要形成汛情互动机制、预案之间既有联系又能相互独立。五是系统完善,信息畅通是保障。要有明确的、易于操作的预警警报启动方式和程序,明确指挥、监测、预警人员和联系方式,才能保证信息畅通无阻。

猜你喜欢

危险区山洪预警系统
安徽省山洪危险区动态化管理技术研究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优雅地表达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
中长期大震预测方法及中国大陆未来10年大震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