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宅声环境与改善途径
2010-04-14邓桂梅杜雪琴
邓桂梅 杜雪琴
噪声扰民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环境和社会问题,住宅建设必须重视声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住宅环境质量需要采取行政和技术综合的措施。
1 住宅声环境的要求
住宅声环境是住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住宅内外各种噪声源对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的声音环境。它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的舒适程度,而对居住者而言,要想自行改变居住地的声环境是比较困难的。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住宅这一特殊商品的声环境问题将更加关注。因此,住宅建设必须重视声环境质量。根据我国的经济与技术条件以及住房对安静程度的反映,我国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规定了住宅内声环境的控制指标:
1)住宅室内允许噪声标准。
表1 住宅室内外噪声控制要求 dB(A)
表1是对住宅室外噪声和内部噪声的控制要求,表2,表3是对住宅围护结构隔声性能的要求,以控制邻居之间的噪声干扰。
2)分户及楼板空气声隔声标准。
表2 分户及楼板空气声隔声标准 dB(A)
3)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
表3 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 dB(A)
2 我国城市住宅声环境的现状与住宅噪声来源
噪声扰民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环境和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多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对噪声污染的投诉约占各类环境问题总投诉的一半,而其中的大部分事件是因为住宅环境受到噪声干扰。
近几年来,人们对环境安静的要求日益迫切。在商品房的销售中,购房者不仅考虑房屋的朝向、楼层等条件,同样也把住宅的声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
住宅中的噪声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外环境噪声,另一个是住宅楼内的噪声。室外环境噪声主要是交通噪声,其次是施工噪声,另外还有工业噪声、公共设施噪声和社会噪声。住宅楼内的噪声主要是邻居噪声,其次是为住宅提供服务的设备所产生的噪声。
1)对城市居民来说,会因其所居住的地理位置不同,噪声声源的类别和声级的高低亦有所不同。居住在交通干线两侧的居民,污染源主要是交通噪声;施工工地、工厂附近,主要是机器设备工作时发出的噪声;而对于远离以上大环境噪声源的住宅小区来说,一般环境噪声相对来说较低;室外噪声源为小区公共设施噪声和社会噪声,引起居民普遍抱怨的是楼内邻居噪声干扰。
各种环境噪声中,尤以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为最,它是沿街住宅的主要干扰源。交通干线两侧居民住宅室内噪声远超过国家颁布实施的住宅室内允许噪声标准。
其次,临时性的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住宅的干扰也较严重。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全国基本建设规模最大化,并且其中有不少工期是在两年以上,工地附近因施工噪声扰民的纠纷时有发生。
此外,工业噪声对工厂附近住宅的干扰,住宅区服务设施噪声(停车场、锅炉房、变电站等)以及社会噪声(如集市贸易、歌舞厅、饭馆等)对住宅的干扰,均引起居民的反感和抱怨。
2)住宅楼内邻居之间家庭生活噪声相互干扰的问题在我国普遍存在,住宅内家庭生活噪声是由住房多种多样的活动引起的。近年来住户生活噪声的相互干扰更显突出。原因在于,一方面,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家用电器及乐器增多,使得家庭生活噪声声级提高,难以隔绝的低频声和振动源增加;另一方面,住宅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普遍不能满足住户越来越高的要求,住宅中轻质隔墙替代砖墙作分户墙后使隔声效果变差。更需引起重视的是,住宅中普遍使用的光裸楼板经测量计算后撞击声级为83 dB,达不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最低要求。
除分户墙、楼板外,大部分住宅户门、外窗的隔声性能也不能满足要求。
另外,住宅内厨房、厕所、电梯、水泵等设备,能辐射大量的固体声,并可沿结构向远处传播,因设计不当,造成噪声干扰的例子也不少见。
3 改善住宅声环境的途径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声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我国的环境声学和建筑声学工作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研究和实践证明,提高城市住宅环境质量需要采取行政和技术综合的措施,对于室外环境噪声要从噪声管理、降低噪声源、声传播中的衰减等方面与住宅建筑的区域规划结合来解决;对于住宅楼内的噪声干扰要通过住宅设计中的平面布局和隔声、防振方法解决。
改善住宅声环境首先要控制城市的环境噪声,对此,我国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和标准,通过立法和执法,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噪声源本身的降噪往往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对于住宅建设者而言,在住宅的规划、设计、施工中,可通过以下途径改善住宅声环境:
1)在城市规划中,按噪声状况进行合理分区,将噪声区与居住区用适当的区域带隔离开,尽量使住宅区远离噪声源及交通干道,使住宅区从宏观上控制环境噪声的干扰。
2)住宅小区建设前,对住宅声环境进行预测评价,从而确定相应的防噪、隔声措施,并将此作为住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报批的内容之一。小区建成后,对小区住宅声环境进行测量验收,以保证质量。
3)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把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商业设施、生活服务行业等)作为住宅建筑的“声屏障”布置在小区邻交通道路的周边。小区内各种服务设施都应据噪声状况作防噪处理。
4)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将要求安静的房间布置于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对应,将厨房、厕所集中布置,上下对正。对电梯间、水泵房要作隔声、减振处理。提高建筑构件中分户墙、楼板、房门、外窗的隔声性能。平面设计要与结构设计协调,尽量使分户为承重墙。对于楼板撞击声隔声的问题,高档商品房可采用浮筑楼板作法解决,普通经济适用房可采用铺设弹性面层材料的作法解决,所增投资与房的售价相比是很小的。对于临街住宅,更需提高窗户的隔声量,在关窗情况下室内噪声可以降下来,必要时在临街侧设带窗的阳台或带窗的外廊。住宅施工中特别要注意缝隙孔洞的处理,以防漏声。
5)住宅区建设时,尽可能做到各项配套工程同时并举一次性完成,避免居民入住后再施工造成施工噪声干扰。
总之,良好的住宅声环境必须从一开始的决策、规划,到具体的设计、施工,直至最后的工程验收全过程中,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住宅噪声标准、隔声标准和隔声设计规范,严格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最后,建议建造包括声环境在内“优良住宅环境”示范小区,以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全国住宅环境质量的提高。
[1] GBJ 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S].
[2] GB 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S].
[3] 王玉卿.浅议建筑的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