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树造林不能急功近利

2010-04-14钟科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11期
关键词:植树造林覆盖率桉树

□钟科

今夏洪涝频发,东西南北中,几乎都留下了它们肆虐的踪迹。有些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也发生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人亡屋毁的严重损失。

不是说,栽树就能防止水土流失吗?怎么栽了树还是经不住雨水冲刷呢?专家解释说,这首先取决于雨量大小,同时也和树种和植被有关。

一般来说,原始林、天然林由于成林时间久远,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较好,即使遭受暴雨袭击,虽会形成径流,也不大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而人工林,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旦遇上暴雨,常常会发生中度、甚至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酿成洪涝灾害。

近些年,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全国大兴植树造林,人工造林每年以7000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人工林保存总面积达到8亿多亩,人工造林速度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各省森林覆盖率也均有明显提高,南方8省平均达到5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超过70%。森林覆盖率是提高了,但“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却随处可见。从遥感影像上看,这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似乎不低,但由于林下缺少灌木或草本植被覆盖,土壤表面裸露程度高,水土流失依然严重。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林下水土流失”。

据专家调查,导致林下水土流失现象的原因有多种:

一是树种单一造成林下植被缺失。自1980年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绿化植树,在南方以种马尾松或其他经济林木(如桉树等)为主。其中,马尾松会加剧土壤的酸化,导致其他植物难于存活;而桉树由于生长快,需水量大,容易造成地表干旱,并影响其他植被生长。

二是单纯强调林木的覆盖,没有统筹考虑生态环境效益。一些部门更愿意采用方便植树的造林形式,比如全垦造林,将原先的植被全部毁掉,重造一片新林。这不仅带来造林初期的水土流失问题,而且会造成日后成熟林的林下水土流失问题。

三是过度追求造林的经济效益,造成林果业的无序开发。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经济林发展很快,有些庄园大户只顾树上,不顾树下,在经济林抚育时,把林下的灌草与枯枝落叶统统清除干净,破坏了原生植被。同时,因锄草、翻耕和大量使用除草剂,使得经济林木下水土流失问题更加突出。

总之,林下水土流失的问题,根本在于植树造林的急功近利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监督。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从上到下都要改变重森林覆盖、轻植被覆盖的观念。水土保持更应强调地表覆盖度的提高和合理的植被层次结构,过分强调森林覆盖率,反而会对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对植树造林要有科学的规划、指导和监督。要因地制宜,构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林相、林型结构,使植树造林真正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不致成为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

猜你喜欢

植树造林覆盖率桉树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基于喷丸随机模型的表面覆盖率计算方法
植树造林共参与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无性系叶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3个桉树品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