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河中游段生态治理后的环境分析

2010-04-14闫建兵

山西水利 2010年12期
关键词:汾河河道水资源

闫建兵

(太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汾河中游段上起汾河二库大坝之下,下至霍州王庄,全长213 km,区间流域面积为18 791 km2,占汾河全流域面积的46.6%。近年来,汾河河道特别是中下游河道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河水污染、河道采砂和乱倒垃圾等现象,致使河道生态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省政府提出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着力实施汾河生态修复和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将汾河中下游建设成生态健康、环境优美的河流,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1 环境质量状况

1.1 现状河道存在的问题

汾河自上兰村进入晋中、临汾盆地,除灵霍山峡为峡谷型河床外,其余均为宽浅游荡型河槽,历史上洪水泛滥比较频繁,尤其是汾河中游的太原与晋中段,是汾河洪水灾害的主要发生地段。汾河流域作为全省水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曾多次开展过大规模的治汾活动,但目前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防洪体系不健全,现有汾河干堤隐患多,防洪标准低。第二,河槽摆动、河岸冲刷坍塌严重,河势不稳定。第三,河道淤积严重,部分河道主槽萎缩,行洪能力降低。第四,汾河水质遭到污染,各项控制指标严重超标。第五,汾河沿岸植被覆盖率较低,起不到防风固沙作用,加上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征,水土流失严重。第六,现有河道管理体制不健全,设施落后,缺少有效的洪水预测预报系统。第七,人为侵占行洪河道,向河道弃渣现象严重,阻碍行洪。第八,河道沿线由于缺乏管理,河道内乱倒垃圾,污水横流,导致河道生态景观破坏严重。

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汾河流经太原等大中城市和古交、介休等工矿城市,每年接纳的污水量占全省污水排放量的50%,仅太原市日污水排放量就达55万t。据2009年太原市环保局发布的地表水环境状况中指出,汾河上游段、太原段及下游段均污染严重,所监测的八个断面中除汾河水库出口达Ⅳ类水质外,其他7个断面均为劣Ⅴ类水质,超标项目达7项。主要污染物有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挥发酚、溶解氧、5日生化需氧量、亚硝酸盐氮、氧化物及总汞等。

1.3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据2007年环保局公布,山西省重点城市环境空气污染仍属以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的煤烟型污染。二氧化硫污染负荷最大,占48.4%,其次为可吸入颗粒物,占37.4%,再次为二氧化氮,占14.2%。11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

1.4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汾河是山西省流量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3.97万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汾河流域是山西省工业集中、农业发达的主要地区。沿岸地区每年从汾河取水24.3亿m3,占全省水资源利用总量的46%。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垦殖,使汾河流域出现了大面积的荒山秃岭,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汾河中游段灵霍山峡的山区河道两岸植被稀少,平遥、文水平原段两岸均有防护林带,滩地内农作物种植广,植被较好。另外由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过度的矿产资源开发,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河道断流、生态失调等现象。

2 工程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汾河生态修复、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实施的目的:充分利用汾河流域干支流的大中型水库和引黄、引沁调水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强化治污和污水排放控制,保证汾河干流最低生态需水量;辅以河流自然形态的修复和生物栖息地的构筑等工程措施,逐步恢复汾河中下游河道的生态功能。

2.1 工程运营期对河道防洪的影响

通过采取调整理顺河势,稳定主河槽,疏浚拓宽河槽等措施,加大了河道的过洪断面,提高了河槽的行洪能力。新建堤防和部分险工堤防的加高培厚,使原有河道不能满足行洪要求的,通过疏浚整治工程得以达到防洪标准。对沿线各大支沟的自动化监控进一步加强了洪水的预测预报功能,加强了对超标准洪水的防范。

2.2 工程运营期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汾河流域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59亿m3,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0.67亿m3,地下水资源量24.09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11.18亿m3。汾河流域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在水资源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当一些岩溶大泉通过井采后,河道清水流量迅速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因此流域内地表水、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是相辅相成的。对汾河水系具有重大意义的岩溶大泉是雷鸣寺泉和晋祠泉。根据评价,晋祠泉的年均可开采量为1 955万m3,但现状的晋祠泉域用井采方式开采的岩溶水已经达到4 666万m3,处于严重超采状态,由此导致晋祠泉流量不断衰减,直到1994年4月30日完全断流。通过对汾河流域水资源和引黄及引沁外调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对整个汾河流域水资源实行再分配,补充各个泉域的水资源。

2.3 工程运营期对河道生态景观的影响

2.3.1 清淤治污,疏浚河道,湿地建设

汾河沿线现状排入河道污水除要求厂矿企业达标排放外,湿地建设也起到了对污水稀释、扩散、沉淀以及生物吸收和分解作用,使水质逐渐变好。水生植物既能美化环境,又能直接从水中吸收无机盐类营养物,其庞大的植物根系还是大量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附着的很好介质,既有利于水质净化,同时也是鱼类、鸟类、昆虫等觅食、繁衍的好场所。

2.3.2 汊道浅滩、深槽、低堰、丁坝、人工岛

利用河道挖砂形成的河滩营造出的汊道浅滩和深槽,以及蓄水低堰之后的跌水、护岸的丁坝、人工岛等工程的修建,不仅增加了河道治理的多样性,给人们视觉的美感,而且可以形成水的紊流,有利于将氧从空气传输到水中,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浅水河段和人工跌水的曝气,利用丁坝的凹凸面进行接触氧化和吸附,并经过深水河段的沉淀及植物、小动物、微生物的摄取、消化、分解等作用,可以提高河水的自净效果,并为动植物栖息营造出多种多样的环境条件,形成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

2.3.3 生态型护岸、亲水景点和防护林带

生态型护岸可以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充分交换和调节。亲水景点的设置既考虑了与河流周边的景观和地区特点的协调,又完善了护岸和河道的形态。两岸护堤林带、生物护坡构成了汾河岸边的绿色廊道,对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改善局域小气候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树木花草是噪声的隔音板,天然的“消声器”,大面积的工程绿化对河道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绿地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空调器”,对调节附近地区的湿度、减低风速都有良好作用。据统计,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一般低3~5℃,相对湿度提高10%~20%,草坪地表温度比裸露地表低6~7℃,比沥青水泥路面低20℃左右。

3 综合评价

汾河生态修复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无论是对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影响还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是极为有利的。它的建设实施对于恢复汾河河道自然景观,再现昔日“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秀丽景色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为经济社会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建议河道管理部门在工程运营期加强河道管理,及时进行河道流量监测、河流水质监测、区域环境质量检测和洪水预测预报,将各项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归档,科学管理,使汾河中下游河段生态健康、环境优美。

猜你喜欢

汾河河道水资源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汾河水韵
河道里的垃圾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