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疝气防治
2010-04-14欧全云郑加银
欧全云,郑加银
(1.四川绵阳三台新希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绵阳 621100;2.四川省凉山州七里坝种羊场,四川 凉山 615000)
疝气是猪常见的一种非感染性疾病,是猪的腹腔脏器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通过体裂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而形成的包块。
根据发病部位主要有腹股沟疝气、腹股沟阴囊疝气、脐疝气和腹壁疝气之分。
本地猪种多见腹股沟阴囊疝气。随着外种猪引进,脐疝气和腹壁疝气发病数增多。
1 发病情况
腹股沟阴囊疝气一般发生于公仔猪。脐疝气和腹壁疝气猪不分性别和年龄都可发生。疝气发病突然,猪从初生至育肥出栏均可发病,个别母猪甚至在初产后发病。
2 症状
腹股沟阴囊疝气,常见单侧阴囊膨胀,触之柔软,挤压回缩至正常状态,甚至该侧睾丸也缩入腹腔,该类疝气断奶前多见。
腹股沟疝气,偶见单侧腹股沟皮下膨胀,一般初如鸡蛋大,触之柔软,挤压可回缩至正常状态。该型易发于保育期前,一般发展缓慢。
脐疝气,脐部皮下膨胀,初如鸡蛋大,触之柔软,挤压可回缩至正常,但其发展较快,如不及时处理,一周之内可发展至足球大,并逐渐变硬。本型多见于生长期。
腹壁疝气,常见单侧腹壁中下部皮肤膨胀如覆杯状或覆碗状,触之柔软,挤压可回缩至正常,一般不增大或增大缓慢,若不及时处理,一周之后开始变硬。本型见于出生至生长期。
3 病因
疝气的发生与腹壁强度减弱、腹内压力过高有关。腹壁强度减弱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先天不足的有腹膜鞘状突未闭、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或宽大的腹股沟三角等,后天性的原因有手术造成的切口,外伤、炎症、感染等。
引起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很多,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挤压、腹部遭踩踏、饱食后挣扎嘶叫等均可引起腹压增高。
中医认为疝气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3.1 肝气郁滞 猪因惊恐应激、情志不舒、气机不畅、气窜于少腹而发病。
3.2 寒湿内停 猪因久卧寒湿之地或雨淋受寒,致使寒湿之邪侵袭肝经而发病。
3.3 中气下陷 强力举重,房劳过度、伤于正气,致使气虚下陷患于少腹,或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筋脉松弛,或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提失职而发病。
疝气多因咳嗽、打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妊娠、过度挣扎嘶叫、腹壁强度退行性变化而引起。
4 治疗
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4.1 术前准备 患猪术前禁食12~24 h,只供饮水。注射镇静药,保定绳保定,取仰卧位,腹部疝气手术取平卧,腹股沟疝气手术取斜卧。局部麻醉,使用普鲁卡因,最好使用普鲁卡因肾上腺素,于疝孔周围皮下作环状局麻。
4.2 手术 常规消毒后,根据疝囊的软硬程度确定手术方案。软性采取直接整复,硬性需切除部分增生物后整复。整复腹腔器官应避免将腹膜划破。
切开皮肤后,钝性剥离,边剥离边向腹腔内整复器官。复位完成后,将腹壁肌肉缝合,采用“工”字型缝合法或圆枕缝合法,其抗牵拉力强,不易复发。皮肤采用结节缝合法,间距10~12 mm,创口撒布消炎药预防术后发炎。大型疝囊切除后对增生的皮下结缔组织进行清理切除,以利创口愈合。
4.3 术后护理 术后禁食8~12 h,供足饮水。禁食期满,按额定饲喂量的1/3开始加料,每天分四次给料,防止采食过多而增加腹压。一周后恢复额定饲喂量。猪只术后应单圈饲养,防止抢食、打斗导致疝气复发。
5 预防
5.1 选育 淘汰患疝气的种母猪。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群疝气的发生率。
5.2 动物福利 饲养员或操作员要善待猪只,让猪只保持良好情绪。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饲喂稳定(定时、定质、定量)。保持环境卫生,消除圈舍及通道内的凸出物,避免损伤猪只腹壁而发生疝气。
5.3 加强饲养管理 避免饱食状态下转群,捕捉、驱赶猪只。转群、捕捉、驱赶前合理禁食。饲养管理操作按拟定计划实施,避免突然变更操作流程,减少人为刺激。
5.4 调整适应期 合群转群时适当调整适应期,实施合理限饲,避免饱食后打斗而引发疝气。
5.5 照看好产仔区的母子 避免母猪踩踏、挤压仔猪而引发疝气。
6 小结
6.1 疝气是猪场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发病猪生长受限,商品价值降低,任其发展,多数脐疝气患猪可能死亡。
6.2 手术整复是治疗疝气的有效、可行方法,发病时间愈短整复效果愈好。
6.3 疝气的发生主要与猪只的遗传缺陷有关。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外伤等因素也是导致疝气的直接诱因。控制诱因是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
6.4 种猪购进前了解引种场猪只疝气发生率是控制疝气发生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