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对策思考

2010-04-14王治平

山西水利 2010年8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农业农村

王治平

(长治市水利局,山西 长治 046000)

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7年锁定“三农”问题,并都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放在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位置,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重心强调要进一步夯实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基础。从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到今年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旱灾水灾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更凸现了农业基础设施地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长治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不少地方政府还存在着对农业基础地位认识不清、农业基础设施欠账运行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而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从全局的高度,以发展的需求、全新的视觉、崭新的理念,深刻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条件。长治市位处太行山区,80%是旱地,80%是丘陵山区,十年九旱,自然灾害比较频繁。这样的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了,生产发展就有了物质基础,粮食安全就有了重要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就有了很大的空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不好,必将关系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水是生命之源,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近年来,长治市农村饮水安全取得显著成效,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远不能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尤其是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数量庞大,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缺乏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缺水现状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因此,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必须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以保障农民饮水安全为目标,把农村集中供水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力度,加快发展,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带动现代生活设施进入农家,促进庭院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1.3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为农民创造一个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这也为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赋予了新的使命。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要求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实施碧水工程、绿化美化工程、生态富民工程,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生存环境,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科学规划,把实施农建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

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和总规划,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村培育新产业、建设新村貌和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好“十二五”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以大力推进农村“十化”目标为方向,把实施县级农建规划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

2.1 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化为目标,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根据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坚持“因地制宜、稳定解决、注重效益、建管并重”原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村乡镇集中供水,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的质量标准。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全市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农村总人口的98%,村镇自来水管普及率达到90%,乡镇供水覆盖率达到乡镇总数的95%以上。

2.2 以推进农业灌溉节水化为目标,突出抓好节水工程建设

以“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方向,大力改造和扩建灌区工程建设,通过渠道防渗、管、喷、滴、微灌等工程节水工艺和各种田间灌溉节水措施相结合,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万hm2,其中80%以上达到节水灌溉标准,面积达到6.67万hm2以上。

2.3 以推进水资源利用合理化为目标,突出抓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结合全市农村实际,大力发展截流闸、旱井、小塘坝、小高灌等小型水利工程。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在浊漳河、沁河流域的57条支流沟壑上,兴建截流闸425座,总库容316万m3;在东部山区,继续抓好旱井、旱窖、旱池等集雨工程建设,蓄住天上水,用好地面水,充分开发利用小泉小水和雨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新农村庭院经济。

2.4 以推进防洪体系标准化为目标,突出抓好防洪工程建设

“十二五”期间,争取对全市26座大中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浊漳河南源、西源、北源、干流及沁河,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部颁防洪标准。同时,加大农村排涝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提高村镇防洪标准。

2.5 以推进流域治理科学化为目标,突出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推广户包治理、股份合作和拍卖“四荒”使用权等治理形式,不断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十二五”期间,每个县市区每年规划建设1~2个精品小流域工程。到2015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65.33万hm2,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35%以上。

2.6 以推进村镇园林化为目标,突出抓好植树造林工程建设

在努力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园林村镇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五大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营造林面积达到16.6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主林带基本建成,交通沿线两侧85%以上荒山实现绿化,70%以上村镇达到园林化村镇标准。

2.7 以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化为目标,突出抓好土地开发工程建设

在坚持新开发土地优先农用的原则上,努力盘活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及工矿企业内部的存量土地,加大土地开发力度,保持全市耕地总量平衡。“十二五”期间,全市土地开发利用达到0.67万hm2,重点区域为太行山、太岳山的低山荒草地和漳河、绛河、沁河滩涂;土地复垦达到0.53万hm2,以对矿区塌陷地和平川区的砖瓦窑复垦为主。

2.8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突出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

围绕全市绿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争取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33万hm2,完成农业综合生态治理项目0.4万hm2,完成田间林网建设2.33万hm2。

2.9 以推进农村发展生态化为目标,突出抓好沼气工程建设

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沼气综合利用,加快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努力改善农村用能结构,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加强前期指导和后期服务管理,到2015年农村沼气用户要占到适宜发展农户总数的70%以上。

2.10 以推进村容村貌整洁化为目标,突出抓好乡村整治工程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展以街巷硬化、村镇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和改水、改厨、改圈、改厕、改灶为主要内容的“四化五改”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以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卫生运动,推进生活区与养殖区、工业小区相分离,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3 创新机制,把增加投入作为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根本保障

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关键在于投入。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体系和多元化投入机制。

3.1 切实增加政府投入

各级政府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各级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逐年扩大投资规模,并形成制度。市级财政每年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县市区也要根据本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和财政状况,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比例。同时,要充分利用以工代赈、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

3.2 充分调动受益农户投入

农民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各级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资金支持、民主议事、组织协调、技术服务等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在农民自愿和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把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鼓励农民更多地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3 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要把利用社会资金作为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有益补充,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制定以工补农政策,引导工矿企业、民营经济投资农业,反哺农业,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出台以奖代助的奖励办法,采取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鼓励单位和个人兴修和经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落实惠农政策,积极组织农民争取国家贴息贷款和小额贷款,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4 完善政策,把推行“一事一议”作为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形式

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事一议”是农村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要把“一事一议”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组织形式,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创造环境,完善政策,形成制度,在农村广泛开展农建“一事一议”活动。

4.1 完善“一事一议”的领导责任体系

各级政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制定完善具体的实施意见,细化措施,明确责任,进一步建立市县领导亲自抓、乡村干部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的全方位、多层次领导责任体系。

4.2 完善“一事一议”的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乡镇要根据相关政策,对“一事一议”的适用范围、议事程序、操作办法和筹资筹劳标准,制订具体的农村民主议事、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指导意见。村级要制订具体实施细则。二是通过制定出台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扶持大户等优惠政策,对“一事一议”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资金扶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开展。三是把“一事一议”工作作为县乡综合工作评定的重要标准,作为县乡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主要指标,作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评先奖优的必要条件,建立起科学的考评体系和奖优惩劣的有效机制。通过规范和完善“一事一议”的相关政策,使“一事一议”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3 完善“一事一议”的服务保障体系

各级政府要在不断完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强化民主政治、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等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参与和法制意识、民主议事和自主创业能力;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转变职能,搞好服务,科学制定工程规划,认真解决工程技术难题。通过从政策、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构筑起农田水利建设“一事一议”的服务体系,使全市农村形成小工程小议,大工程大议;村内工程村内议,跨村工程跨村议;富裕村议大事,穷村议小事,呈现出村村有议事,村村有工程,村村有效益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新态势。

5 加强领导,把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进一步建立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

5.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实施。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机构,工作要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做到组织到位。二是要建立行政领导任期内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责任制,按照目标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抓到底的局面。三是各级领导要调整思路,转变作风,积极深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线,加强指导,培植典型,建立起农建示范点、责任点、样板点,通过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盘。

5.2 加强部门配合,建立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协调机制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一是要建立各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要召开1~2次联席会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制定规划、安排投资、调配资源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从信息、科技、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不断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要整合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各专项资金,采取捆绑使用的方法,集中力量建设一些规模较大、实施性强、受益面广的综合治理工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要营造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舆论氛围。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鼓励各行各业、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形成全社会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氛围。

5.3 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奖惩机制

各级都要建立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科学考评体系,制定量化标准,落实奖惩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发改、财政、水利、农业、林业、国土、农机、金融等部门对各县市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全市每年都要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评比竞赛活动,对于在考核评比中,排名末尾的县市区,要给予媒体曝光,通报批评。各级要把县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奖惩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有效开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农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