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丝绸》总目录
2010-04-14
研究与技术
棉织物接枝丝胶蛋白改性及服用性能研究 张光先,等 1―1
竹原纤维碱和酶处理的纤细化效果研究 楼利琴,等 1―5
姜黄色素超声波提取及其在染色真丝中的应用方浩雁,等 1―9
真丝绸冷轧堆染色新型固色碱体系的研制姜建堂,等 1―12
纺织企业应对欧盟REACH-SVHC条款的对策研究赵珊红,等 1―15
真丝/低纤度合纤复合变形丝的工艺分析 王保中,等 1―19
雄蚕丝结构与性能初探 陈玉梅,等 1―23
自动缫丝机绪下粒数的控制与管理 胡琛瑜 1―27
喷气织机控制器CAN通信接口设计及实现 汪 静,等 1―31
静电纺PA6/Ag复合纤维毡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陈 军,等 2―1
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对纺织材料的改性研究肖 高,等 2―5
“双宫丝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探讨 黄继伟,等 2―10
蛋白酶在真丝织物茜草染料染色中的应用孙 戒,等 2―15
HTCC对真丝织物抗菌、抗皱和染色性能的影响张 伟,等 2―18
真丝电力纺缝扎续缸染色工艺 曹修平,等 2―22
含不锈钢纤维织物电磁屏蔽效能影响因素研究肖倩倩,等 2―26
扁平丝退绕装置的应用研究 余用婷,等 2―31
丝胶蛋白对氧化竹原纤维的改性研究 储咏梅,等 3―1
丝素蛋白改性维纶的染色动力学研究 卢 明,等 3―5
纤维素酶处理对竹原纤维结构的影响 金文俊,等 3―8
静电纺玉米醇溶蛋白纤维改性的研究进展张红萍,等 3―11
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色素差异及烘茧对茧层色素的影响席 建,等 3―15
轻薄丝织物斜向力学性能及缝纫缩皱研究朱柳静,等 3―20
基于NI CRIO平台的生丝电子实时检测系统的开发魏为柱,等 3―24
新型准备车间生产信息监测系统设计 邵景峰,等 3―27
网络口碑对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 方 靖,等 3―33
东周织锦的织物结构与制作技艺研究 钱小萍,等 4―1
导电真丝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石 娟,等 4―6
腈纶苯甲醇溶剂化染色性能研究 张正宇,等 4―10
真丝织物乙二醛抗皱整理工艺研究 胡啸林 4―14
纺织品色牢度标准GB/T系列与AATCC系列差异潘 葵,等 4―17
煮茧与否对丝纤维性能的影响 谢瑞娟,等 4―20
滞头废水的预处理试验 舒泽慧,等 4―24
丝胶蛋白性能及美白防晒乳的研制 胡桂燕,等 4―27
成绞、复摇和摇纱机卷绕成形原理及简谐络交设计宋礽苏 4―31
一种基于OpenCV的织物疵点检测方法 陆趣趣,等 4―38
两种甲壳胺纤维的结构和性能比较 樊 迅,等 5―1
壳聚糖季铵盐处理桑蚕丝纤维的工艺研究 张 伟,等 5―5
染整工艺对涤纶导电织物抗静电等性能的影响李 俊,等 5―9
双子阳离子助剂对改性涤纶染色性能的影响梁 娟,等 5―14
蚕丝丝胶蛋白的纯化及其体外活性 周丽霞,等 5―18
生丝新标准实施后的质量成绩变化及对策龚求娣,等 5―23
模糊正交法用于煮茧工艺参数优选的探讨黄继伟,等 5―26
喷气织机优化引纬工艺参数的研究 刘 磊,等 5―30
负氧离子PA6异形纤维的制备 凌荣根,等 5―35
家蚕蛹甲壳素的H2O2脱色及冷冻溶解研究汪 涛,等 6―1
精练对广西天然黄色家蚕茧性能的影响 蒋新建,等 6―4
丝织物品种效应值在计算机配色中的应用 叶海莲,等 6―9
热定形温度对PTT长丝形态与纤维结构的影响张俊华,等 6―13
真丝/涤纶复合变形丝的形态与性能分析 张小英,等 6―16
生丝单丝强度、伸长率与拉伸速度相关性分析周 颖,等 6―20
高效免穿集绪器的研制及应用 喻永达,等 6―23
丝绸裙装斜裁的影响因素探讨 竺梅芳 6―26
热敏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对真丝绸的涂料印花张忠信,等 7―1
纳米SiO2在桑蚕丝绸涂料印花中的应用 高维全,等 7―5
壳聚糖在艾蒿植物染料对丝织物染色中的作用陈 莉,等 7―7
基于组织点充满度的机织物图像自动倾斜纠正陶 晨 7―10
面向纺织厂的生产管理与统计分析系统设计邵景峰,等 7―12
蚕丝蛋白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现状 侯春春,等 7―18
丝素蛋白调控磷酸钙生物矿化的研究进展 沈 彤 7―23
真丝绸栀子黄色素微波染色研究 陈美云,等 8―1
珍珠和普通粘胶纤维直接染料染色动力学比较孟春丽,等 8―5
竹炭/吸湿排汗混纺针织物的染整工艺 洪桂焕 8―9
抗紫外线涤纶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研究 陆 艳,等 8―11
大豆纤维针织物耐洗性能 王露芳,等 8―15
核/壳结构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 肖红伟,等 8―19
丝绵加工废水中回收提纯丝胶工艺研究 李克弯,等 8―25
提高喷气织机纬纱准备质量的探讨 徐浩贻 8―29
壳聚糖对柞蚕丝绸抗皱性能的影响 贾艳梅 9―1
超临界CO2流体处理对锦纶6纤维的影响 马跃起,等 9―4
棉织物的丝胶整理及其相关性能研究 李克弯,等 9―11
电磁屏蔽用化学镀金属化织物的研究现状徐文龙,等 9―15
基于灰关联的竹炭面料性能客观评价 沈 岳,等 9―21
新型雪纺面料的研发及性能探讨 顾冬娟,等 9―24
显汗条件下针织面料主观热湿舒适性预测模型的建立柯宝珠,等 9―26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多孔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研究施咏毅,等 10―1
涤纶表面接枝蛋清蛋白改性及其服用性能研究高素华,等 10―5
丝胶对棉织物改性的研究 丁钟复,等 10―9
竹纤维织物抗菌整理研究 伍建国,等 10―12
抗菌吸湿排汗针织面料的染整工艺 洪桂焕 10―15
二步法三维编织物交互设计与仿真 张小萍,等 10―17
苔绒绉组织的自动化设计方法及CAD实现韩谢颖,等 10―22
浙江省蚕品种的推广及对蚕茧质量的影响 周金钱 10―26
RSD-CAH对真丝织物的功能化改性研究 严宏军,等 11―1
腈纶织物用SFEGE接枝丝胶蛋白的改性研究琚红梅,等 11―5
紫外光照下人工汗液浸渍桑丝绸老化性能分析明津法,等 11―9
冷冻处理对丝绸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胡振超,等 11―13
一种耐电解质印花增稠剂的合成 宋子云,等 11―17
开茧绵张的绢纺牵切工艺 迟 姣,等 11―21
靛蓝隐色酸上染蚕丝的工艺研究 卢 明,等 12―1
天然植物染料西红花对真丝织物染色 柯贵珍 12―4
真丝绸低尿素活性染料印花技术研究 丁春燕,等 12―7
柠檬酸/乙二醛在柞蚕丝织物防皱整理中的应用于志财,等 12―11
省略煮茧工序对生丝品质及织物的影响 徐凡凡 12―15
三维卷曲结构真丝新材料的拉伸性能建模研究王 琦,等 12―19
基于模糊相似优先比的织物吸湿速干性评价杨传森,等 12―22
喷气织机储纬器控制系统的选纬接口电路设计陈立文 12―25
设计与产品
仿牛仔织物的设计与开发 赵立曼,等 1―36
基于纹织CAD软件的提花织物纹样表现技法探讨丁 莉,等 1―39
谈国内婚纱设计中传统与时尚的融合——“蔡美月”婚纱的创新设计分析 李 鹏,等 1―42
杭州丝绸特征元素的调查与符号学分析 吕 昉,等 1―48
经纬同色真丝提花织物表现水墨山水画的方法杨婷婷,等 2―34
欧普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金晨怡 2―38
对现代男装设计中女性化元素运用的思考 杨 娟 2―43
从消费行为看丝绸服装面料的再开发 陈志华,等 3―37
基于Julia图形的丝绸面料肌理效果设计 谢宝珠,等 3―41
领带纹样设计与研究 顾春华 3―44
海派旗袍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马 艳,等 3―49
提花纱罗高档围巾的设计与开发 许建峰,等 4―42
透湿抑菌抗紫外线竹纤维面料设计新思路洪桂焕,等 4―45
图案色彩可变化的光纤提花发光织物开发俞玲玲,等 5―38
蜀绣技艺在丝绸高级定制服装中的运用 廖雪梅,等 5―41
从云锦看适合染织美术界的丝绸品种命名王建芳,等 5―44
抗电磁辐射纬编针织物的开发 史艳红,等 6―29
小提花组织的数码设计及其真丝色织产品开发许建峰,等 6―32
数码印花图案在包装用纺粘无纺布上的应用刘文月,等 6―36
论丝绸服装品牌的个性色彩策划 俞晓群 6―41
家纺用新型复合结构纱线织物的设计与实践张玲妹,等 7―27
新型阻燃全遮光窗帘面料的设计 陆振乾,等 7―30
情侣装设计要素分析 朱广舟,等 7―33
女装设计中的童趣风 余卫华 7―37
西江苗族刺绣在服饰中的运用特点 黄玉冰 7―41
论经锦的形成、演变与发展 钱小萍 8―33
丝绸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实用性再造 谢小岚 8―41
实口结构重纬角联锁织物组织图计算机辅助绘制许璀莹,等 8―45
闭合材料在现代服装中的延伸设计 陈 炜 8―47
吸湿排汗仿真丝高弹针织面料的开发 卢华山,等 9―30
刍议“艺术染整”家纺设计的创新特色 吴 敬 9―34
从现代扎染工艺看服装面料的创新设计 李 卉,等 9―37
对服装设计中夸张肩部造型的解读 张 丹 9―42
贵州苗族图案元素的运用与创新 徐百佳 10―30
论扎染的审美意境与设计语言 吕述娟 10―35
仿双面绣提花工艺织品开发实践 胡丽华,等 10―39
军旅风格餐厨用品的设计与开发 姜淑媛 10―42
PTT印经形状记忆面料的设计与生产 周方颖,等 11―25
电脑绣花图案的手绘表现方法 周李钧 11―28
西方时尚中的新中国风 余卫华 11―32
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结合的创新设计刘月蕊,等 12―29
非洲市场刺绣服用面料分析研究 苏 淼,等 12―35
历史与文化
少数民族服饰的情感功能初探 江汝南 1―52
传统服饰中的“备物致用”造物思想 刘 群,等 1―56
论宋代纺织技术与丝绸服饰质料 张蓓蓓 2―47
在苗族文化中探寻公共艺术 徐 晶,等 2―52
服饰文化对语言文化影响管窥——“领袖”比喻义成因探析 冯盈之 3―53
中国古代造纸印刷工艺中的纺织考 李 强,等 3―56
“西风东渐”对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邵晨霞 4―47
汉绣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发展 冯泽民,等 4―50
刺绣工艺与民俗文化的传承 贝 虹 4―54
明代顾绣针法技艺探析 于 颖 5―47
民国初期服饰款式之变的文化特质 王文广,等 5―52
漫谈中国古代丝绸上的树纹 张晓霞 6―44
20世纪上半叶服装造型结构变化的科技因素探析孙志芹 6―48
解析《文心雕龙》中刘勰的丝绸情结 范友林 7―45
服饰中黑色应用的渊源 张海晨 7―48
北朝隋唐桑树种植与蚕桑文化的发展 田 阡,等 8―51
清寿幛的艺术特色探析 沈金颖 8―54
敦煌壁画中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室内装饰织物 高 阳 9―46
湖南通道侗锦艺术传承现状思考 王艳晖,等 9―52
古代纺织发明创造论证方法的探讨 马书明,等 9―56
刍议鲜卑族服饰对南北朝戎服的影响 束霞平 10―46
基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古代左衽服装探究王统斌,等 10―51
民国时期的绒类丝织物 徐 铮 11―36
黔东南荔波地区白裤瑶服饰艺术探析 廖 军,等 11―39
近代齐鲁地区民间绣花枕顶纹样研究 亓 延,等 11―43
齐国丝绸服饰生产管理及后世影响 宋金英,等 11―46
中国传统包装中的丝绸织物 袁宣萍,等 12―40
明代苏州“宋式锦”对宋锦图案的继承 郑丽虹 12―45
改革与管理
区域茧丝绸产业化分析与发展对策 唐 琳,等 1―61
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向东梅,等 2―56
汴绣产品在河南旅游业中的开发研究 周 萍 2―61
服装创新体系意识形态架构 包 静,等 3―61
丝绸企业节约用电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刘华平,等 4―57
夯实基础 稳定发展——茧丝绸行业2009年运行分析与2010年展望(1) 唐 琳,等 5―56
定位理论视角下的服装品牌命名策略 魏振乾,等 5―60
夯实基础 稳定发展——茧丝绸行业2009年运行分析与2010年展望(2) 唐 琳,等 6―53
服装生产外包装中的跟单管理分析 梁建芳,等 6―56
服装出口汇率风险的分析与规避 李 莉,等 6―60
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模式探讨——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 张 健,等 7―53
广西桑蚕丝质量监测及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黄韶恩,等 7―56
服装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江小云 7―59
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周 萍 8―57
中式服装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杨笑冰 8―61
中印丝绸在美国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李 龙,等 9―60
流行趋势研究机构对中小服饰企业重要性分析龚晓嵘 9―64
转变蚕丝业发展方式核心利益问题研究 王代钢 10―54
中国商务休闲男装市场环境与现状分析 郭建南,等 10―60
杭州丝绸与女装产业关键技术挖掘与提炼——丝绸与女装文献在纺织科技期刊中的分布研究陈敏之,等 11―50
无缝服装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金 晶,等 11―56
基于“钻石模型”的南通服装产业发展分析沈 岳,等 11―59
抓住“东桑西移”机遇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吴 青,等 12―49
杭州丝绸与女装产业关键技术挖掘与提炼——丝绸与女装文献热点研究 陈敏之,等 12―53
中国省域服装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蓝广芊,等 12-57
经验杂谈
新型氧化锆集绪器简介及使用效果分析 周国丽,等 1―66
提高丝绸一次成功染色的生产技术措施 沈建琴 2―65
27/29 dtex规格生丝生产控制要点 卜献鸿,等 2―67
一种新颖的PZ30电器控制箱面板盖子 孙云鹏 4―65
分散染料免蒸洗印花探讨 丁志平,等 11―62
推行“十天养蚕法” 破解蚕业发展瓶颈余荣峰,等 12―63
技术讲堂
丝绸产品的开发(一)——真丝绸产品的开发 裘愉发 3―65
丝绸产品的开发(二)——方兴未艾的人丝产品裘愉发 4―63
丝绸产品的开发(三)——醋酯丝产品供不应求裘愉发 5―64
丝绸产品的开发(四)——绒类织物及其生产 裘愉发 6―64
丝绸产品的开发(五) ——差别化合纤产品 裘愉发 7―64
丝绸产品的开发(六) ——绉织物的开发 裘愉发 8―66
丝绸产品的开发(七)——前景乐观的产业用纺织品裘愉发 9―66
丝绸产品的开发(八)——通过后整理技术开发产品裘愉发 10―64
丝绸产品的开发(九)——把握时代潮流开发新品裘愉发 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