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的策略

2010-04-13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添画恐龙想象

诸 敏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幼儿的创作是个体化的,教师很难预设统一的指导方案,而教师可以创设求变的机会,引导幼儿创造,并为他们的想象活动创设机会。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一些策略会使幼儿美术活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策略一:相互学习,激发联想

幼儿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互相学习借鉴的成分,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及时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相互学习,激发联想。我们常要求幼儿画得“跟老师的不一样”、“跟小朋友的不一样”,这个空洞的要求常常使幼儿束手无策。首先,我认为所谓“不一样”,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其次,要把“不一样”具体化、明确化,如大变小、高变低、红变绿、左变右等等。如画恐龙时,我不但鼓励幼儿画自己喜爱的恐龙,也鼓励幼儿画想象中的恐龙,头、身体、四肢、背壳、眼睛、嘴巴什么都能变;再次,要对幼儿的“不一样”给予支持与肯定。有个幼儿按想象画了一种奇特的恐龙,大家都问这只恐龙的名字,幼儿说不上来,我就说:“人类只发现了一部分恐龙,这只恐龙也许是还没有被发现的恐龙吧!”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大多数幼儿都有创新的愿望,也乐于在同伴面前显示才能。有的孩子不愿让大家学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能低下,而可能是不恰当的教学策略所致。如有的教师把“画得与别人不一样”片面理解为“不要学别人”;有的教师总是表扬那些技能较好的幼儿,结果使这些幼儿形成骄傲自满的心理,这不利于幼儿相互学习。

策略二:具体要求,鼓励创新

根据幼儿创作的内容,对已有图像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像、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或用再定义的方法使其变为其他图像,发展幼儿的想象创新能力。如画“动物世界”的时候,有个幼儿画了两个太阳,我就启发他大胆想象,把它再定义为其他图像,结果他成功地把一个太阳画成了大狮子。我还让幼儿对同一幅画面上出现的图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然后展开想象、联想,谈谈自己的想法。用“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看它像什么?”的方法来对画面进行创新。这样幼儿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并充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当添画好想象中缺少的部分时,幼儿的作品已各不相同、精彩纷纭了。如:同样给幼儿一个彩色不规则图形,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想象,有的竖贴,添画成房子、伞、变形金刚等,有的横贴,添画成桥、活动器械等,还有的斜贴或贴在一角,作为想象物的一个部分,添画出的东西就更多种多样了。

策略三:个性画面,变废为宝

幼儿的活动应该是完整的,不能半途而废或因不满意而气馁,应鼓起勇气,设法修正,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有些自信心不强的幼儿,常常一画错或一不满意就换一个地方画,或把纸翻过来重画,或坐着发呆直至换一张纸为止,这是极不好的习惯。针对这一现象,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些教学活动,如“发芽了”、“找朋友”等,引导幼儿学会对已有图像进行再定义。尤其是当幼儿画“错”的时候,我就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象和创造,引导幼儿学会对已有图像进行再定义。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

教师应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不必将图像、颜色、步骤都讲解得十分详细,应给幼儿留有较多的创造余地,以显示他们的才能。有时甚至可以有意提供一些不完整或错误的图像启发幼儿思考,让他们担任“小医生”为作品“看病”,使幼儿有超越教师的机会。如在画猴子时,我介绍了猴子的两种动态,并表示自己想不出其它动态,请幼儿补充。在这种创作氛围中,幼儿个个信心十足,满腔热情,画出来的小猴也千姿百态,很有创造性。

策略五:及时分享,倾听心声

在及时的分享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感。在评价中,教师要正面评价每一个幼儿,细微的进步也要加以表扬,不足的地方则用建议的方式,提出修改意见。经常用“你画得真有趣!”、“你画得真棒!”来肯定幼儿的创作,鼓励幼儿的想象。并要倾听幼儿的作画意图,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如:请幼儿把自己的画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幼儿的想象。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感,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总之,在教师预设性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随机的教育契机,生成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促进儿童的活动纵深发展,使幼儿的创造行为得到最大的激发。

猜你喜欢

添画恐龙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恐龙跑的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