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妇女的围产期护理体会
2010-04-13胡晓燕王永丽姬宏宇
胡晓燕,杜 宇,王永丽,姬宏宇*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院从 2004年 1月 ~2008年 8月共收住 3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 32例,初产妇 24例,经产妇 8例;孕周 32~42周,年龄 23~40岁。根据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心电图 B超等)及内科会诊确诊,符合心脏病诊断标准。先天性心脏病 18例、风湿性心脏病 3例、妊娠高血压心脏病 4例、病毒性心肌炎 2例、原发性心肌炎 2例、心率失常 3例;心功能Ⅰ ~Ⅱ级 26例、Ⅲ级 4例、Ⅳ级 2例。分娩方式:自然产 5例 (15.64%),阴道助产 9例(28.11%),剖宫产 18例(56.25%)。
一般护理:①心理护理:合并心脏病孕妇因为有心脏病史,多数心理负担较重。过度紧张、焦虑易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加重心脏负荷。护士要运用沟通技巧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给予精神安慰,增强孕妇妊娠分娩的信心。同时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各种疑问,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使之主动配合治疗、护理。②饮食指导:向孕妇和家属解释饮食的影响,指导进食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限制食盐摄入量以减少水钠潴留,防止妊娠期体质量增加,并嘱咐孕妇进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多吃蔬菜及水果,以防便秘和增加心脏负担。③体位及活动度:提供良好环境,保证患者睡眠质量,必要时使用镇静剂。指导患者左侧卧位和头肩高位以防止子宫右旋对血管压迫,减轻心脏负担,限制体力劳动,适当减少活动量。心功能Ⅲ级以上患者以卧位为主,尽可能采用半卧位或半坐位,以患者舒适为标准。④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胎心音情况,指导孕妇自我监测,正确数胎动,3次/d,每次 1 h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注意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必要时持续性心电监护并做好记录。产前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进入产程后要注意呼吸、脉搏变化。
分娩期护理:①第一产程:临产后应有专人陪护,安慰鼓励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尽量使产妇保持安静,可适当用镇静剂,如哌替啶、异丙嗪,并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产程进展情况,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及胎心监护,及时了解胎儿宫内状况,宫缩间歇期尽量放松,减少紧张情绪,减轻体力消耗。禁灌肠。②第二产程:随时观察是否有心衰表现并准备好抢救药品及仪器,持续给氧、心电监护、胎心音监护,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以便配合医生的抢救。注意避免屏气增加腹压,尽量缩短产程,子宫口开全后,行会阴侧切加胎吸助产,部宫产可减少产妇因长时间宫缩后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减轻心脏负荷。对产道条件差、过度疲劳者可行剖宫产术,同时用做好就生儿的抢救准备。③第三产程:由于胎儿娩出后腹压下降,血液动力学的极剧变化,使心脏负担加重,当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按摩子宫促其收缩,同时在产妇腹部放置沙袋加压 24 h,以防腹压骤减而诱发心衰,产后留观 2~4 h,严密观察心功能及阴道出血情况。
产褥期护理:产后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巡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 2 h监测 1次,平稳后改为每 4 h监测 1次。留置导尿管,记录出入量。产后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母亲育儿技巧,防止过度疲劳,定期来院复诊,注意避孕,心功能Ⅰ ~Ⅱ级者可母乳喂养,但应避免劳累及过度乳胀。心功能Ⅲ级者不宜哺乳。
结果:全部产妇均顺利度过围产期,其中 6例患者产后转ICU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待病情稳定后转产科普通病房进行治疗。32例新生儿中 24例为足月儿,均健康,体质量3.0~3.7 kg,阿氏评分 6~10分,出生后转新生儿科进行监护治疗,最终平安出院。1例新生儿孕 31周,体质量 1 kg,出生后死亡。
讨论:在围产期母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解剖变化,其中以血液动力学变化最为明显。在妊娠 32周时达到高峰,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子宫的增大,使横隔上升,心脏移位,大血管扭曲,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心脏病患者妊娠后,在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都可加重心脏负担,促使心力衰竭发生,危及母婴安全。我们注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早期监测、治疗和护理。根据各类心脏病特点和围产期妇女的生理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和操作护理,为医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诊疗依据;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心脏负担,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并使心脏病孕妇顺利度过孕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