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混凝土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4-13王晓山

散装水泥 2010年3期
关键词:用水量骨料强度

王晓山

混凝土是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胶凝材料、细骨料、粗骨料和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人造石材。并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因此,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其质量的主要指标有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表面蜂窝麻面等。笔者认为,在混凝土质量控制中,保证水密性和耐久性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在使用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而是混凝土的坚固度。根据工程中的施工操作来看,混凝土的质量归根结底必须严格控制两头:一头是混凝土供应商,必须提供高品质的混凝土;另一头是施工承包商,必须规范施工,按照要求养护。本文就混凝土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看法。

一、混凝土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⒈观念上轻视混凝土技术,错误地认为混凝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严重影响混凝土技术进步。混凝土实际上是用最简单的工艺制作的最复杂的体系。从表面上看,混凝土就是由水泥、砂、石和水组成,另外加上适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经过由水泥、砂、石粒料级配,加水拌合而成。但是,由于混凝土在粒料级配和施工以及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空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出现一些非均匀性特征。由于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性质不同,不同地区不同材料差异造成混凝土非特定的性质要求,就决定了水泥混凝土制作、施工、硬化过程的复杂性。

⒉砂石中含泥量超标,导致混凝土骨料质量差,严重影响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料作用。由于我国砂石存在含泥量过高、粒形很差、配级不良的问题,不仅浪费砂石资源,而且也造成用水量很大,严重影响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在一些地方砂石标准形同虚设,致使石子中泥块等软颗粒含量和砂子中含泥量大大超标,原料品质无法保证混凝土质量。我国混凝土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骨料的质量。骨料首先不是强度,重要的是使用中的级配和粒形良好的骨料,可以得到最小的用水量的拌合物。

⒊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责任不明,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未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规范施工。当今施工现代化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施工队伍素质差,野蛮施工、不讲职业道德,使得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不能与当代混凝土相适应,尤其表现在施工养护方面,未能按规定时间、方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施工单位不适当地加快工程进度,追求施工速度,使得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高质量的混凝土结构是需要混凝土结构设计单位、混凝土原材料供应商、混凝土搅拌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与建筑质量管理机构共同努力建造。

⒋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对混凝土质量的评定存在严重滞后。目前,我国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仍主要是检测坍落度,由现场人员检测的操作也缺乏规范性。同时,在现场取样,制作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的立方体试件,在规定龄期进行抗压强度和其他有关耐久性指标的检测;当对结构、部位或工程进行验收,或者对结构强度有异议时(试件不具代表性),先使用回弹法平行对比判断;再有疑问时,用钻芯法进行校核或其他方法进行综合评定。这样的质量控制体系不仅对混凝土质量的评定是滞后的,而且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难以定责。

⒌混凝土表面硬度超声和应力波法测(回弹法测),已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回弹法测是基于上一个世纪对当时混凝土的试验统计资料建立对应关系而确定的。近年,混凝土为适应泵送、免振等施工工艺,其成分有了很大的变化。粗骨料(石子)的含量及粒径大幅度减小还掺入了大量粉煤灰或其它掺合料。因此,混凝土强度增长滞后,硬度显著变“软”,传播波速也减小,碳化速度的发展也有很大变化。在结构实体中钻芯取样而进行芯样的抗压试验,可以直接测得混凝土的强度。与各种形式的推定强度比较,钻芯强度更接近工程实际。但钻芯强度在方法上也有它的局限性,原因是试验芯样处理复杂,对试件混凝土扰动引起的累积损伤,对于较为脆性的高强混凝土,这种影响尤为明显,同时,对结构伤害太大。因此,很难成为一种普查的手段,许多情况都是强度报告单的结论能达到设计值120%以上,而结构构件中的外观缺陷却较为严重(蜂窝、麻面、砂线等),凡是在这些部位钻取的芯样抗压强度都不满足设计要求;而拌和物质量符合配合比要求的,则抗压强度一定会合格。同时,这些缺陷的存在会给结构的耐久性带来致命的隐患。

二、强化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对策

⒈重视混凝土骨料的品质。通常骨料要占混凝土体积的70%以上,因此,骨料的品质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参数。但目前全国许多地区骨料的资源短缺,甚至接近枯竭,质量得不到保证,尤其表现在含泥量高、级配不好。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企业购置粗骨料的细碎设施,以增加5~10mm颗粒,减小孔隙率;生产机制(人工)砂,以保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及其稳定性。

⒉重视水泥品质的稳定性。现今水泥品质波动的主要表现,是在进入搅拌机时或者温度很高(散装运输),或者刚出磨机不久(新鲜态),引起混凝土用水量陡然增大,有时即使多加30~40kg/m3水,拌合物仍然很干涩,严重影响新拌与硬化后的性能,每年的初春都会出现一段时间配合比怎么调也不好的现象。因此,应注意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料用量(水泥+掺合料)不能低于300kg。

⒊重视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除混凝土组分的影响外,加水设施对用水量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检测表明:国内搅拌楼用水量波动在15~20kg/m3,甚至更大,而用水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超过水泥品质波动带来的影响。一般来讲,含泥量降低或提高1%,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相应降低或提高3~5kg。

⒋重视混凝土掺合料用量。水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相容性直接关乎混凝土的质量。而很多小的搅拌站对相容性重视不够,造成了诸多隐患,这也是混凝土产业发展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混凝土掺合料用量的确定必须满足各类工程和各种施工工艺的要求;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凝结时间和强度要求。根据以上要求,可采用等量取代法、超量取代法和外加法。在一般情况下,掺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掺合料比掺用单一的掺合料效果要好,可以改善其细微颗粒的配级。

⒌重视环境条件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浇注温度受环境影响显著,而它对混凝土各项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配制和生产混凝土时,必须考虑混凝土浇注时环境条件的变化,例如在降温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尤其是外加剂掺合),否则有可能酿成事故。

⒍引进和消化国外快速准确的混凝土拌和物用水量测定技术。形成一套基于混凝土单体积用水测定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和体系,对于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体现我们对现代混凝土技术与特征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入,将促进我国此领域技术与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克服和减少我国混凝土结构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弊病,保证工程质量意义重大。

⒎强化预防措施,把紧监督关口。首先,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未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规范组织施工,施工人员素质较低,或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制度执行不力,是产生质量原因的重要因素。为此,对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其次,合理设计确保工程质量。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合理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⒏强化质量监控,提高建筑质量。一是安装模板。要保证模板放线准确,底部承垫层必须找平,模板清洁、湿润、不积水、无杂物、涂脱模剂。接缝要求严密、不漏浆、缝隙小。对模板的加固不仅要计算强度,而且要核算刚度,避免造成变形。因强度需要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时,应对螺栓位置或穿墙套管等进行放样,对柱梁交接处、墙体转角处的模板,应有专门的加固措施,以防止浇筑混凝土后变形。对前后模板接缝与新、旧混凝土接槎的施工缝均应认真处理,并采取专门措施,以使混凝土接缝美观,接头不变形不流浆。二是钢筋制作和安装。钢筋要选择有经验的施工人员进行制作加工,钢筋表面必须除锈、清洁,钢筋下料准确,保护层厚度适宜,固定牢靠,浇筑时安排护筋人员随时检查。三是混凝土搅拌运输与浇筑。原材料必须合格,随时测定材料含水量,按配合比称料准确,准确控制水灰比、坍落度、搅拌时间。混凝土运输与浇筑的间歇时间应合适,必须在初凝时间以内保证连续施工、分层浇筑。正确掌握振捣间距、时间,防止离析现象。四是养护。根据环境温度选择养护方法,正确控制养护时间、次数,尽早对刚浇注的混凝土进行湿养护(喷雾而不能浇水);养护用水,特别是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五是控制拆模时间,合理安排拆模顺序,特别注意保护混凝土边、角部,严禁人为损坏。同时,在各工序施工中,要严格进行交接检查,在施工单位班组自检、互查和专业质检人员检查的基础上,还应经监理人员对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按规范进行质量检查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猜你喜欢

用水量骨料强度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邢台市生态环境用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
地埋管绝热措施下的换热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