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 16例
2010-04-13李春平黄家良李晓华
李春平,黄家良,李晓华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九江 332000)
2004年 1月 ~2008年 5月,我们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GIST)1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 10例,女 6例;年龄 42~73岁,平均 61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 6例,腹痛 5例,厌食 3例,吞咽困难 1例,无症状者 1例。均经电子胃镜及 B超、CT检查确诊。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12例肿瘤位于胃前壁者,行胃壁楔形切除术;3例肿瘤位于胃窦前壁者,因瘤体较大且距幽门 2 cm,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1例因肿瘤侵犯胃窦、胃底,且侵出浆膜外,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术后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 600 mg/d持续 3个月。患者均随访 12~36个月,1、3 a复发率为 85%、73%;其中全胃切除者,2 a内未发现转移病灶。
讨论:GIST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 Cajal细胞,70%发生在胃,以胃体部最多见。根据肿瘤细胞核分裂象多少、细胞异型性及包膜浸润等情况分为良性及恶性GIST。
胃 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腹痛、厌食、吞咽困难。所以其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和内镜检查。内镜检查能有效显示肿瘤部位及大小,并能钳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超声内镜更能显示黏膜层以下的深层病变及有无淋巴结转移;CT对胃肠道腔外间质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GIST诊断的最终要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结果,其中 CD117阳性者 95%、CD34阳性者70%、肌间线蛋白阴性者 95%、S-100阴性者 95%。
GIST对传统放化疗几乎完全耐受,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GIST的生长方式呈外生膨胀性生长,不沿胃壁向周围浸润,手术切缘达肿瘤外缘远侧2~5 cm即可。其在转移方式上以血行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极为罕见,因此常规不行淋巴结清扫术。但 GIST有多发的可能,这就为腹腔镜手术治疗提供了优势。文献报道,腹腔镜 GIST切除术后长期随访复发率与传统开腹手术基本相同,但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腹部探查方便等优势。本组术后 1、3 a复发率分别为 85%、73%,与文献报道一致。GIST复发率较高,单变量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可判断预后。核分裂数 <5个/50 HP者预后明显好于 >5个/50 HP者,而 5~10个/50 HP与>10个/50 HP者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CR结果显示,70%GIST患者具有 KIT突变,其中KIT外显子 11点突变或插入突变者预后较好,而 KIT外显子 9突变或KIT外显子 11缺失突变者复发率较高。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甲磺酸伊马替尼被认为是治疗 GIST转移及复发的金标准,65%~70%的患者治疗有效。有学者建议,行全GIST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可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但其疗效有待考证。
总之,腹腔镜 GIST切除术的短期疗效肯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但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的进展,腹腔镜手术及药物的综合治疗将有助于提高GST远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