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心理护理对学龄儿童腰椎穿刺恐惧的影响

2010-04-13高惠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恐惧腰椎量表

高惠峰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扬州,225001)

腰椎穿刺术是儿科最常见的穿刺技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一项创伤性检查,手术可引起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1],导致术前术中的紧张、恐惧,在儿童中尤为突出。因此护士应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为探讨心理护理对学龄儿童腰椎穿刺恐惧的影响,本科2007年1月~2008年6月对需要行腰椎穿刺的60例住院学龄儿童进行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院儿内科住院的需要腰椎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首次住院;②内科非危重、肿瘤性疾病;③无精神发育迟缓、精神神经症状等;④年龄>6岁;⑤陪护家属有一定文化水平,能阅读并理解量表以配合完成;⑥愿意参加本研究。符合条件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7~13岁;病毒性脑炎 37例,癫痫 8例,上呼吸道感染7例,化脑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种及病情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①在腰椎穿刺前1 h主动与患儿接触,耐心与患儿交谈,了解他们的感受,给患儿观看已经制作好的操作过程视频,内容包括操作室环境、穿刺部位消毒、局麻、穿刺的实施、标本的留取以及术后的护理,之后让患儿识别出主观不适的恐惧因子,进行个体化心理分析,制定相应心理护理方法;②确认对医疗操作恐惧的,可陪伴他们观看其他患儿接受打针、吃药、采血、检查喉咙的过程,用其他患儿的榜样作用来鼓励他们,并指导患儿做穿刺体位练习,采取放松、深呼吸等肌肉松弛训练,有助于提高放松能力,转移注意力[2],直至恐惧缓解;③确认对医疗环境恐惧的,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知道疾病造成的不适是暂时性的,经过治疗是会消除的,用医学的观点给患者讲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告知紧张情绪或注意力集中均能使疼痛加剧,给予同情、关心、鼓励与安慰,必要时采用暗示方法,如使用安慰剂缓解疼痛,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介绍操作室的环境,使他们了解为什么父母不能在身边,也可以帮助患儿回忆父母不在身边时引以为荣事情;④对确认自我恐惧的患儿注意关怀体贴,使其感到亲切,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温和,可以跟他们讲故事,做游戏,交谈生活学习情况,使他们从熟悉到信任,依赖和主动亲近护理者,这样便可以消除他们的戒备、恐惧心理,激发患儿的内在积极性。在一般情况下,患儿会以懂事、坚强、不哭、干大事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要注意避免大人化,应用儿童语言,以易于接受。对照组:术前15 min给患儿交待注意事项,如家长不能陪伴、穿刺时不能动、不能大声喊叫等,然后带领患儿到操作室进行腰椎穿刺。

评价方法:评价工具包括3份调查表。①儿童医疗恐惧调查表: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根据Broom ME(1995)研究发展的儿童医疗恐惧量表[3]修订而成。该量表由医疗操作恐惧、医疗环境恐惧、人际关系恐惧、自我恐惧4个分量表组成,共l7项。每项按3级评分,“不恐惧”计 1分,“有些恐惧”计2分,“非常恐惧”计3分。在患儿腰椎穿刺前和完成后3~5d进行资料收集。首先征得患儿父母同意,由其父母填写有关患儿基本情况调查表,然后对照量表中的项目逐一询问,以便获得更详尽的资料和保证资料的可靠性;②疼痛反应调查表:应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4]让患儿进行主观评分。量表为 10分制,0分表示愉快,无疼痛;2分表示有一点疼痛;4分表示轻微疼痛;6分表示疼痛较明显;8分表示疼痛较严重;10分表示疼痛较剧烈。先让患儿理解量表上脸谱代表的意义,操作完成后,让患儿根据自己疼痛的情况,指出符合自己痛感的脸谱;③合作与否调查:患儿穿刺时不动,全身放松无肌肉紧张,顺利完成操作为配合,反之为不配合。

2 结 果

2组儿童恐惧得分比较:入组时2组医疗恐惧得分均较高,观察组为(32.17±5.54)分,对照组为(32.8±6.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医疗恐惧得分为(29.43±4.04)分,下降明显。对照组术后医疗恐惧得分为(33.1±5.84)分,变化不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组儿童疼痛评分比较:对照组为(7.40±1.90)分,观察组为(6.27±2.15)分。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

2组儿童术中配合比较:对照组术中配合的10例(33.3%),不配合的20例(66.7%),观察组术中配合的25例(83.3%),不配合的 5例(16.7%)。观察组术中合作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 讨 论

腰椎穿刺是一项创伤性检查,患儿由于惧怕疼痛,在穿刺前和穿刺中可产生恐惧心理,致使穿刺时全身肌肉紧张,给检查造成困难[5]。同时恐惧会导致依从性差,疼痛感受增强,恢复期延长。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患者的心理难题,调整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之处于最佳身心状态[6-7]。

实施心理护理时,首先进行心理调查,深入了解患儿的恐惧原因,根据不同患儿的心理活动,明确心理护理的目标,制定计划,想办法制定具体的行动,采取各种方法来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及时适当的让家属、亲友参与,以满足患儿对爱和对社会的需要。护士要通过自己良好的语言、神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儿的感受与认识,通过相关医学知识教育和相关典型病例的示范作用及认同机制,使患儿以合理的认知替代不合理认知,从而达到消除恐惧和焦虑、改变疼痛的认知评价成分的目的。通过放松技术和呼吸调节技术去控制疼痛的感知成分、行为的调节,控制还能反馈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使恐惧得到缓解,痛阈进一步提高,鼓励患者,能使其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8]。有些方法可以让患儿注意力转移,使他们的不适感降低,减轻对操作的疼痛感,提高合作的程度,这些包括呼吸方式的变化,教患儿深呼吸或努力屏气,还可以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或给他们看图画书等[9]。本研究中,术前2组医疗操作恐惧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腰椎穿刺合作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了心理护理对降低患儿医疗操作恐惧的有效性,并且可使学龄儿童腰椎穿刺疼痛感受降低,腰椎穿刺合作程度提高。

有研究表明,患儿家长的认知水准与情绪变化、心理及行为状态对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的行为倾向可以改变儿童的行为倾向性,父母的帮助和心理支持对解除患儿的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也具有很大的作用[10]。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对心理护理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工作中应该让家长一起参与,能增强患儿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护理的关键是护士在短时间内能否真正把握住心理症结,找出造成小儿恐惧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心理护理的方法,因此,必须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对患儿正确实施心理护理。

[1]崔东辰,耿 军.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4):692.

[2]李瑞华.心理干预在门诊局麻手术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7):19.

[3]严 谨.住院学龄期儿童的医疗恐惧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84.

[4]Pasero.用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3):127.

[5]王爱玲,赵青华,袁欣可.全程护理干预在患儿腰椎穿刺术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5):35.

[6]向 勤,罗 梅.外科换药疼痛的心理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5):426.

[7]秦 莹.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模式及临床效果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3):343.

[8]吴凤银,李利平.护理干预对腰椎穿刺术患者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8):2259.

[9]张玉霞,沈国妹.儿科常见有创操作的疼痛评估和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908.

[10]刘 苓,汪昌玉,宋道岚.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91.

猜你喜欢

恐惧腰椎量表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