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对话中关于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2010-04-13林小佩
林小佩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师幼对话中关于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林小佩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介绍了师幼对话的特征及作用,阐述了师幼对话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学会倾听、学会回应、学会理解。指出师幼对话中,幼儿教师的定位应该是平等参与者、合格指导者和积极促进者。
对话;师幼对话;幼儿教师角色
新的世纪,教育被视为个体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以及财富的源泉,被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并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教师是师幼互动中的重要角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他人。如何认识师幼互动以及在师幼互动中对于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思考是很重要的。
一、师幼对话的特征及作用
1.什么是师幼对话
对话,是指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但是,也不仅仅是指对话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谈话,同时也是指谈话者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对方的倾听,是指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1]。哈贝马斯认为,通过对话形成共识是问题的关键,他强调,在通过对话形成共识的过程中,对话参与者的利益均在考虑之列,通过平等、自由的论辩,每个人试图得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解释中得到重新的认识[2]。
在教育中的“对话”,对话不仅是教育交往的方式,而且也是教育情景。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为教育活动所吸引,共同参与、合作、投入和创造相互交往的活动,指的是一种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事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整合,在过去的研究中,大概有以下几种师生关系的观点: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以及师生平等对话论[3]。而师幼对话所依据的理论就是属于平等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论。
余文森教授指出,真正的师生对话,指的是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4]。“师幼对话”是指在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以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和教学为话题,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同时是师幼之间叙述和倾听的过程,并且也是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并达到共识的过程。
2.师幼对话的特征
根据“师幼对话”的定义,师幼对话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作用,其核心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话双方即教师和幼儿是平等互动,都在表达、都在倾听、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其二,产生实质性影响。通过对话,互动双方彼此能动调整和适应,达到精神的交流,获得自己的经验。
3.为什么需要师幼对话
①师幼对话是教师与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相互沟通、理解、达到共识的过程。师幼对话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平等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育活动更加容易开展,师幼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②因为对话是需要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在对话过程中发展起来,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通过师幼对话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为什么强调幼儿教师在师幼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将师生关系视为整个教育教学大厦的基石,而师生对话是师生关系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师幼对话,既能反应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能体现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机智等方面的能力[5]。从对话的角度讲,教师是可以使儿童能够获得帮助、指导的;而儿童对自己想法的表述,是使教师理解儿童、指导儿童、尊重儿童的途径。新型的师幼对话关系建立在对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师幼对话关系的观念落到行为上,需要教师了解师幼对话,认识教师角色在师幼对话中的定位,使幼儿在对话中获得发展。
二、师幼对话中对幼儿教师角色的要求
教师的作用得到发挥,必须要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话是促进师生沟通和理解的桥梁。教师既是师生对话的发出者,也是对话的接受者。通过教师对信息的发出和接受,师生对话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因此,幼儿教师是在师幼对话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对师幼对话的理解和认同很重要。在师幼对话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回应、学会理解幼儿的话语,积极地与幼儿对话,使师幼对话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1.学会倾听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代沟》一书中,曾经提出人类文化发展的三种类型:后象征、互象征、前象征。在后象征文化中,成人的力量是大于儿童的力量的,成人拥有着绝对的权威。在后象征文化中成人很少去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和爱好。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处于后象征文化中的,不会尊重儿童,也不会去倾听儿童的声音。在传统的师幼对话中,幼儿只是教师的“应声器”。在师幼对话中,教师和儿童的关系不是传统的权威的上传下应的关系,而是相互交流,双方互相作用的关系。因此,不能把儿童当作一种应声的工具,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们。儿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兴趣,身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学会对话的第一步——倾听幼儿的声音。因为,对话始于倾听,倾听是对话的第一步,是教师与幼儿进行对话过程中必要的过程,是教师在认真听取幼儿的各种观点、想法,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倾听幼儿意味着赋予幼儿的话以价值,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因此,在师幼对话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倾听,学会倾听幼儿谈论的话题,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分析幼儿的需要,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儿童,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2.学会回应
对话是双方积极的相互作用,教师和儿童是平等互动,都在表达,都在倾听。倾听是对话的开始,但不是结束。在师幼对话中,回应也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对于儿童的话语,教师要真诚地倾听,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这种适当的反应就是师幼对话中的回应。适当的的回应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幼儿希望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当教师对幼儿的谈话表示回应时,幼儿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所表达的话语的尊重和重视,也知道教师对自己所表达话语的看法,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支持。在了解幼儿想法的基础上,教师积极地作出适当的回应。
教师的回应应遵循:第一,语句必须合乎语法,是教师和幼儿能相互理解的可领会的表达;第二,教师要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想法,取得幼儿的信任;第三,表达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以免误导幼儿。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看法、建议、指导等方式与幼儿交流,当幼儿接收到教师的回应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主动与教师沟通。这种回应可以帮助幼儿发散思维,增强幼儿对话的积极性。
3.学会理解
师幼对话是教师与幼儿相互叙述和倾听,使感情交流达到共识的过程,相互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理解是倾听和回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这里的“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理解幼儿的话语;二是教师所表达的话语让幼儿理解。由于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差,对自身状态的控制力较弱,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理解幼儿所表达话语的意思,通过理解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分析幼儿的需要。理解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倾听。在回应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幼儿思想水平的差距,幼儿的知识发展水平不高、理解能力不强,所以教师所表达的话语如果不是幼儿“最近发展区”所能理解的话,那么幼儿就不能很好地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教师所表达的话语必须能让幼儿理解。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理解幼儿所表达的,以及教师所表达的能让幼儿理解的话,那么教师和幼儿双方就能建构共同意义的对话过程,就能让感情交流达成共识,促进师幼对话的顺利进行。
三、师幼对话中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误区
师幼对话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要学会倾听、学会回应和学会理解。但是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很多幼儿教师都误解了这些要求。
1.有问必答
对话是有问必答吗?师幼对话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倾听和回应的要求,但是教师对幼儿所有的问题都是有问必答吗?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自己的思想和别人的思想是不一样的,个人论述的是自己的思想,如果教师还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去判断别人的思想,就拿自己的思想去教育学生的话,那么最终学生也只把教师的思想当做自己的思想的复制品,以后不管再怎么努力,已经没有办法改掉了。对于幼儿提出的所有问题,教师并不需要全部都回答,还是要留个幼儿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一味地将自己的思想全部灌输给幼儿,对幼儿的个体性、独立性思考发展是一种伤害和阻滞。这样的“对话”不是对话,是灌输,是不负责任的对话。
2.对话只是在幼儿教师与幼儿个体之间
很多教师都误认为对话只是教师与个别幼儿之间发生的而已,其实不然。首先要明确“对话”的主体是谁?“对话”是指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从对话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对话并不是只有两个人的对话,可以是教师跟单个幼儿,也可以是跟多个幼儿,甚至是跟幼儿群体之间的对话。
3.幼儿教师把对话主导权全部交给幼儿
近几年来的教育改革中,幼儿的主体性成为了热门话题。幼儿的主体性指的是幼儿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师幼对话,并以此作为发展和建构幼儿主体性的一个重要过程和途径,无疑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在师幼对话中,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教师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便把师幼对话中的所有主导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先自己主动提问,成为对话中的提问方和主动方,自己却不会主动先与幼儿对话,也不向幼儿提问,其实这是对师幼对话中教师、幼儿角色以及幼儿主体性的误解。强调幼儿的主体参与,教师便从师幼对话的“重要地位”走向了师幼对话的“边缘”,甚至退出了师幼对话的舞台当“观众”。其实,师幼对话不是幼儿单独一方的独角戏,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其中,不是等幼儿主动跟自己对话,教师应该积极创造与幼儿发生对话的条件。
四、师幼对话中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
1.幼儿教师应做师幼对话中的平等参与者
师幼对话中倾听、回应和理解的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应该不仅是一个倾听者,还要时时刻刻准备参与到跟幼儿的对话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发起的对话还是幼儿发起的对话,对话双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师幼对话是建立在教师和幼儿平等理解的相互交往的基础上的,强调双方真正的平等、沟通和理解。在师幼对话中,正像玛格丽特·米德在《代沟》一书中曾经提出的“互象征文化”一样,教师和幼儿之间已经不是教训与被教训、征服与被征服,而是平等的、互相对话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地改变观念,平等地参与到师幼对话中去。
2.幼儿教师应做师幼对话中的合格指导者
师幼对话过程中幼儿会有很多的疑问和困惑,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在师幼对话这样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中,会有很多意料不到的语句出现,教师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在对话中反映出来的疑问和困惑的语言,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再反馈给幼儿进行指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指导很重要,对于儿童的发散思维和认知水平的发展都很关键。所以,教师用对话去指导的方法、语句、过程,必须都是正确的、规范的。在师幼对话中,幼儿教师应该要做一个合格的指导者。
3.幼儿教师应做师幼对话中的积极促进者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师幼互动可以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可以使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积极促进师幼对话的进行,多创设师幼对话发生的情境,制造师幼对话的气氛。
师幼对话是建立在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有机整合,对话双方共同进步,不断发展和完善。幼儿教师要在师幼对话中把握自己的正确角色位置,在师幼对话中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发挥其作用,提高师幼对话的质量,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1]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0.
[2]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现代教育理论热点透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204.
[3]陶志琼.教师的境界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0.
[4]严有洪.事说师生关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5]侯莉敏.倾听与回应——师幼互动中的对话艺术[J].学前教育,2006(6):6.
Thinking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Role in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LIN Xiao-pei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are introduced.It is clarified that in the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kindergarten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learn to listen,react and understand.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dialogue,the role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be equal participators, qualified instructors and active promoters.
dialogue;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kindergarten teachers’role
G 615
A
1008-3863(2010)01-0021-04
2009-08-21
林小佩(1986-),女,广西北海人,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黄桂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