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术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2010-04-13曹秀珍童建民
曹秀珍,童建民,程 立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0 前 言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传统的旅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体育与旅游的融合,为体育和体育产业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旅游业提供了可以持续利用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动力,更具个性的体育旅游形式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华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粹,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武术旅游是一种新兴的地域性体育旅游,武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健身、格斗等功能,正在不断走向国际,被世界人民所接受。武术文化旅游已经在我国不少地区得到快速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武术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武术文化旅游概念界定
首先对旅游资源进行定义,在2003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就有明确的界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可见旅游资源涵盖了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闫士芳等人通过借鉴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将武术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如下划分(见表1)。
表1 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学术界对“武术文化旅游”的关注比较迟。笔者在中国知网所有中文期刊中,以“武术文化旅游”为题名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1990~2009年,发现总共只有4篇文章,且时间段都在2006~2009年之间,说明学术界对“武术文化旅游”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出现的。2006年胡幸福教授在《论武术文化旅游开发的天时地利人和》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武术文化旅游”的概念。另外研究武术文化旅游的学者,也都直接延用了这个概念。胡幸福认为,“武术文化旅游”决不是简单的“武术+文化+旅游”,而是在一定的旅游条件下,以体验中国武术文化为主要内容,同时感受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其他人文资源的一种具有休闲、娱乐、健身、求知、刺激等特点的社会文化活动。
作为概念,首先要明确它的本质属性。“武术文化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旅游,它是由武术文化带来的旅游体验,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可以是参加或观看武术比赛,也可以是参加武术论坛或短期武术培训,也可以是因武术文化而引起的商务会谈、商务贸易等。因此,笔者认为,“武术文化旅游”是由武术文化引起的一系列旅游活动的总称。
2 发展区域武术文化旅游的作用
2.1 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是经济中重要的输出产业,武术文化旅游是一种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古迹名人名胜众多,各地利用当地名人名胜资源,发挥旅游业的功能,并带动相关产业,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2002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嵩山少林寺共接待游客8.11万人次,其中专门观看武术表演的游客达3.7万人次。在第五届中国武当国际旅游节期间,武当山共接待中外游客1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960多万元。近几年,武当山通过武术传播,招徕游客数及旅游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稳步增长。名不见经传的佛山市西樵镇,2004年打出“南狮发源地黄飞鸿故乡”的武术文化品牌旅游,全年接待游客256万人次,获得旅游总收入6.1亿。以武术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和朝拜者,创下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2 有利于丰富区域旅游资源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趋势,个性化旅游与文化精神享受成为游客追逐的热点。法国当时的文化部长杜斯特·布拉齐说过:要“把享受文化的权利当成一种公民意识来培养,把普及文化当成一项社会工程来完成”。文化旅游成为满足这种需求的最佳产品。对于旅游业来说,旅游产品的特色与特性是衡量其效益的核心因素,是事业发展、企业生存的生命线。“武术文化旅游”以其民族性、刺激性、参与性等特性,给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旅游资源。但武术文化旅游也决不局限于武术文化这一范围之内的旅游活动,而是应扩展到综合中国特有的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大旅游模式中。
2.3 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持续性的并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才有生命力。观光旅游项目只有不断地对大自然进行挖掘,推出新的旅游景点,才能重复吸引游客,而对大规模的不断挖掘,搞不好就会破坏大自然本身的美,也总有一天资源会枯竭。武术文化旅游是以传统武术文化为旅游资源,博大精深的武术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在文化旅游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文化是旅游最富魅力的卖点,文化的本身就具有发展性,经过挖掘与整合,更能丰富文化旅游的资源,从而也更能促进文化的发展,对大自然没有一点的破坏,是一种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可循环旅游,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2.4 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区域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属于中国地域传统的非物质文化,武术文化资源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得不到保护和传承,武术文化资源就会丢失,好在中国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立法规划,武术文化有望得到法律的保护。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文化与旅游是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通过发展地域武术文化旅游,既有利于为地方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又有利于保护和传播该地域的武术文化。在对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然对区域传统武术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充分的整合。通过举办各种特色拳种武术节、武术交流赛,利用“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充分发挥该地域的武术拳种及其文化内涵,达到以旅游带动一方经济,以旅游保存一个武术拳种,形成特色体育旅游产业。
3 浙江武术文化旅游现状分析
3.1 社会资源宣传力度不足,开发力度不够
武术文化旅游的社会资源主要为武术节、武术锦标赛、武术邀请赛等,但这些赛事因资金、宣传等种种原因,未能形成品牌影响力。浙江是国内外武术界切磋技艺的重要场所, 1929年,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举办的国术游艺大会,是中国近代首次武坛盛会,15万人次的观众观看了比赛和表演。自2003年开始,每年的8月,盛夏的杭州都会举办一场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把数十个国家上千名武术爱好者汇聚到西湖边,切磋技艺。虽然已连续举办了六届,但至今未能形成品牌。观众除运动员和组织者外,普通百姓寥寥无几,知者甚少。
3.2 武术人文资源开发滞后
武术文化旅游的人文资源主要包括石碑、拳谱、门派种类、武术器材等,从目前情况来看,此部分资源也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如武术旅游纪念品品种单一,缺乏特色,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武术传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太少,市场上很难发现让人铭记于心并送得出手的武术纪念品。武术旅游纪念品不仅要求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而且产品应该具有收藏鉴赏、实用和纪念价值,这一直是中华武术旅游市场的一块“软肋”。又如武术器械方面,龙泉市武术器械厂、平阳县健身武术器械厂、庆元石龙武术器械厂等,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缺乏竞争力。就武术拳种、拳谱而言,在浙江传承的拳种中,现发展较好的仅有太极、八卦、形意、南拳、内家拳等,其它拳种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其对应的拳谱更是消失殆尽。这固然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多种原因,但是与开发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不无关系。
3.3 未能与其它文化旅游资源实现良好对接
浙江是旅游大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黄金地带长江三角洲的南翼,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化之邦“的称号。从旅游自然资源来看,全省有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及萧山湘湖、绍兴会稽山等1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及省级森林公园57处;全省有1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数量居全国第一;4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及一大批市县风景名胜区;全省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到4300Km2,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3%。全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3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从目前发展形势看,浙江武术文化旅游仍处于单兵作战状态,武术文化旅游仅仅局限于武术层面,未能与省内乃至省外其它文化旅游进行融合。如果武术文化旅游只局限于狭义的武术文化,而不结合其他的旅游资源,是既不科学也不利于武术文化旅游的开发的。武术文化旅游不应局限于武术文化这一范围之内的旅游活动,而是应扩展到综合中国特有的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大旅游模式中。
3.4 武术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武术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要懂得旅游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其掌握一定的武术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发展武术旅游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武术文化旅游的管理服务人员基本上还是原有的旅游业人员,由于缺乏武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缺乏武术竞赛和娱乐的组织运作能力,导致武术文化旅游的服务水平不高,这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武术旅游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4 浙江武术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4.1 全面深入挖掘武术文化旅游资源,建立武术旅游资源开发的专门性机构
浙江是中华武术的发祥地之一,浙江地方拳内容广博,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截止2006年底,浙江省有全国武术之乡3个,省级武术之乡6个,各种武术资源分布各地,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更没有把它系统的整合成旅游资源。内敛的杭州人一直不知道,这座城市的武侠气质是自古有之,明清时期,杭州武林界派别不少,各据一地,大的有四处,湖滨一带有十八罗汉,城站有三十六天罡,江干有七十二地煞,拱宸桥有一百零八将等。据史籍记载,浙江在22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流行剑术。秦汉以后,尤其是唐朝武则天开设武科以后,民间练武活动十分活跃。历史上浙江出过许多名将,温州市平阳县从宋朝到清朝出过武进士348人,其中武状元14人。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何良臣等人,在浙江总结了中华武术的内外两家并有所创建,武术之风盛于浙东。温州南拳、台州南拳和船拳等拳种闻名全国。浙江还产有一把独一无二的“尚方宝剑”——龙泉剑,龙泉宝剑多次在外交活动中充当国礼。
浙江有如此丰富的武术资源,有关部门要集中华武术之大成,借助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对武术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建立武术旅游资源开发的专门性机构和专项基金,为开发浙江武术文化旅游提供保障,使武术文化旅游逐渐走向产业化。
4.2 强化宣传意识,培育消费群体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与广播电视等媒体合作,播放武术节、擂台赛、名人采访、名家武术等,CCTV-5的“武林大会”、河南卫视“武林风”等节目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再者建好有关武术文化的网站,积极宣传武术文化成果。通过影视、报刊、网络,图文并茂,更好地宣传武术旅游业。此外应大力推进社区武术、学校武术、大众武术的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各种武术协会、武术俱乐部、武术爱好者协会,为武术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市场消费群体。
4.3 瞄准市场定位,将武术和旅游市场有机结合
要加强旅游市场研究,分析国内外体育旅游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找准市场定位。针对目标市场,集中力量扩大宣传,将武术与旅游市场有机结合,运用旅游市场发展的原则、方法、手段和行为,刺激武术旅游的需求,将武术文化知识有机地渗透到旅游各环节要素中去,不断拓宽武术旅游开发市场。如成立中国国际武术旅游联合会,举办刀枪剑戟展、举办武术服装艺术节等,体育博览会、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等举办得都很成功,值得借鉴。
4.4 走特色化道路,精心打造品牌产品
实施品牌营销战略,走特色化道路,无论对体育消费者,还是体育经营企业市场开拓都有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应加强建设具有武术因子的旅游地,加大武术在当地旅游中的认知要素比。如杭州市,不仅风景优美,同时又承办了每年一届的国际传统武术大赛,每年都有数十个国家上万名武术爱好者汇聚到西湖边,切磋技艺。政府可以加大宣传与投入,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打造成地区品牌体育赛事,促进武术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同时把武术比赛与体育用品展销会、国际武术博览会、国际武术论坛等联合,加大规模,扩大效应。
又如全国武术之乡台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独特的地理环境铸就了“山魂海魄”的台州式硬气。中国佛教最早的宗派天台宗和中国道教南宗就在台州崛起,驰名中外的中华武功第一部专著《易筋经》,也是台州天台紫凝道人宗衡集中华武功之大成而完成的。这些为中华武术注入了新的文化基因,使台州成为中华武功的主要源头。对于有特色的武术文化,要做强做大,使之不仅成为全国的武术品牌,还要吸引全世界武术爱好者的目光。
4.5 加强政府主导力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开发武术旅游资源必须加大政府的职能作用,加大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引进和产出,使其他旅游资源和武术旅游资源自然地融合和开发,建立武术旅游产业,深化武术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充分体现政府部门的管理权威,明确职能部门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另一方面,应加快旅游业由散乱式管理向制度型管理转变,部门单一管理向社会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
4.6 加强武术文化旅游的人才队伍开发,提升软要素
武术活动与艺术、科学、宗教等社会文化实践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武术文化旅游具有多学科交叉点性,这也决定了它的开发必须加强专门人才队伍的培养。当前,浙江省武术文化旅游人才匮乏,大部分导游对武术文化没有正确的认识,或有点认识,但也只是停留在表层。为此,我们可以利用高校资源,在体育院校中开设武术旅游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武术旅游人才。同时,对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武术旅游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水平,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武术旅游业的需求。
5 小 结
浙江的武术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当前我国武术旅游市场开发热潮中,对浙江武术文化旅游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系统地认识我省武术文化旅游体系,同时为我省武术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完善我省乃至我国武术产业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1]邱丕相.武术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4).
[2]胡幸福.论武术文化旅游开发的天时地利人和[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
[3]裘静芳.我国地域武术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价值、策略与构想[J].体育与科学,2009(5):44-47.
[4]闫士芳,韩红雨,等.河北省武术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5).
[5]夏建国.略论西方旅游文化开发对中国旅游的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8.
[6]卫志强,秦伟.中华武术与旅游业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30.
[7]韩鲁安,崔继安,等.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6):42-44.
[8]肖洪根.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评述[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9]柳伯力.体育与旅游结合的机理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