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米尔高原的猎鹰

2010-04-12杨新才

新疆人文地理 2010年2期
关键词:金雕雏鹰猎鹰

在新疆,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都有饲养猎鹰的习俗,有所不同的是,柯尔克孜族和哈萨克族喜欢饲养大型猎鹰——金雕,而维吾尔族则更喜欢饲养小型的猎鹰——猎隼。

柯尔克孜族人是如何饲养猎鹰的?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前往柯尔克孜族的主要聚集地阿合奇县。

汽车出阿克苏市向西南方向行进,沿托什干河人帕米尔高原的吉勒苏山谷,眼前出现了一片神奇的雪域高原,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猎鹰之乡——阿合奇县。在巍峨的雪山下,剽悍的柯尔克孜牧民骑着骏马,右臂擎鹰,左手挽缰,那景色犹如一幅大气磅礴的油画,将英勇的柯尔克孜人表现得淋漓尽致。

代代相传的驯鹰人

阿合奇县位于我区西部的天山南脉腹地,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是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县。该县的县委书记崔劲松说:“柯尔克孜是一个在山尖上赛跑的民族,在冰河中沐浴的民族;是一个用坚冰割断脐带的民族,用强弓射虎猎豹的民族。”这是一个创造英雄史诗的民族。驯养猎鹰就是这个民族英雄史诗中的一个音符。

对柯尔克孜人来说,猎鹰是一个英雄的符号,是他们精神的图腾。这个民族驯鹰的历史起于何时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有一点却非常清楚,那就是,柯尔克孜人的驯鹰是一个在家庭中代代相传的行当。柯尔克孜人过去主要以游牧、狩猎为生,在没有枪支的岁月里,除了骏马和猎狗,鹰便是他们最好的帮手。特别是在风雪弥漫的冬季,骏马、猎狗行动受阻的时候,勇猛、灵巧的猎鹰却可以大展身手。

千百年来,猎鹰都是柯尔克孜人不可或缺的好帮手。但是,问遍所有的驯鹰人,他们异口同声地对我们说,祖祖辈辈没有听说过谁能人工繁殖猎鹰,不仅如此,甚至没有任何一个猎人能辨别出鹰的雌雄。数千年来,柯尔克孜人的猎鹰无一例外都是从野生驯化而来。

我们所接触到的驯鹰人,全部都是驯鹰世家,能推出的辈分至少在五代以上。其驯鹰的技巧都是父辈们传下来的,传男不传女,一般也不向外人传授,在柯尔克孜人中,目前还没有出现过女驯鹰人。令人吃惊的是,这些驯鹰的技巧绝无文字流传于世,靠的都是口头相传,或者是父辈之间的“传帮带”。在当地的苏木塔什乡,有一个驯鹰人,名叫依不拉音·库尔曼纳力,他的父亲就是当地著名的驯鹰传人,依不拉音小时候对驯鹰不感兴趣,父亲为了不使驯鹰这门技艺在他这一辈失传,就刻意培养儿子对鹰的热爱。在父亲的熏陶下,依不拉音从爱鹰到养鹰,成了驯鹰能手,现在他的大儿子肉孜巴依·依不拉音也成为驯鹰手了。老人说,有猎鹰在身边,再深的山也敢进,再险的路也敢走。

现在,随着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柯尔克孜人已不再把狩猎作为驯养猎鹰的主要目的,但是阿合奇县的一批年轻人还是从父辈手中接过了这个传统的接力棒,所不同的是,他们要把驯鹰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去。他们放飞的已不仅仅是猎鹰,而是自己的梦想。

独特的驯鹰三部曲

捉鹰、熬鹰、驯鹰是柯尔克孜人对猎鹰驯化的三部曲。他们驯化的这种鹰学名称做“金雕”,又名“黑翅雕、洁白雕”,翼展近1米。这种鹰的巢都建在高大的乔木或者悬崖峭壁上。阿合奇县的山区鲜有高大的乔木,所以,这里的鹰都是把巢建在崖壁上。供驯化的鹰主要来自两种,一是在雏鹰6个月左右时,直接从鹰巢获取,二是利用诱饵套捉两岁左右的成年鹰。

去鹰巢捉雏鹰时,一般都是几个人共同完成,其中一人将绳索系于腰间,由同伴送向鹰巢,还得有人专门负责驱赶前来保护雏鹰的鹰爸爸和鹰妈妈。金雕一般每窝有两只雏鹰,他们只取一只,另一只绝对要留给它们的父母。

不论是雏鹰还是成年鹰,捉回来后,都要经过一个“熬鹰”的重要环节。所谓“熬鹰”,就是把鹰放在一个特制的、类似秋千的装置上,给鹰戴上特制的眼罩,不停地晃荡秋千,只给吃食,不许睡觉,直到把鹰的野性熬去,最终驯服于主人。这个过程,雏鹰需要半个多月。性情刚烈的成年鹰则需要40天左右。

“熬鹰”过后还要“驯鹰”。驯鹰也有一套方法。驯鹰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让鹰前来啄食,饥饿许久的鹰见了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驯鹰人则一次次地把距离拉远,而且每次都不给它吃饱。这样反复进行,不断加大鹰对人的依赖性。喂鹰的肉也有讲究,必须是不含激素的鲜肉。驯鹰人告诉我们,他们给鹰吃得最多的是马肉。鹰在自然界的时候,主要是捕猎鼠、兔、狐狸等小型动物,对马是无能为力的,吃了人喂的马肉后,就非常迷恋这种鲜美的食物,更加深了对人的依赖。

鹰的室内驯化结束后,再转到室外。室外驯化时,先把鹰的尾巴用线缠起来,让它无法高飞,只能在小范围内活动,再用拴在草地上的活兔或捆着肉的狐狸皮作猎物,让它由空中俯冲叼食。这样驯养一段时间,再拆去尾部上的线,但要在它的腿上拴一根长绳,像放风筝似的让它去捕获猎物,待熟练后,可将手中的绳子松开。驯化后的猎鹰捕到猎物后,将猎物紧紧地压在爪下,等待主人的到来。

在驯化的过程中,驯鹰人要不断地对着鹰说话,让自己的声音印在它的脑子里。每天还要抚摸它几十遍,使鹰熟悉主人的气味,日久天长,鹰也就能识别出并只听从主人的命令了。

现在的驯鹰生活

虽然柯尔克孜人千百年来就有驯鹰的传统,却不是每个柯尔克孜人都有驯鹰的资格。除了家庭祖传的因素外,如今法制的作用更为显现。阿合奇县森林公安分局局长刘秀良告诉我们,外界以为柯尔克孜人可以随意去捕鹰,养了鹰又可以随意狩猎,这都是误解。柯尔克孜人是一个非常珍惜野生动物的民族,他们绝不会破坏自然界的平衡。现在县里驯鹰的人都是过去猎户的后代,即使是他们,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和资格审查,因为金雕本身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阿合奇镇亚浪奇村,62岁的驯鹰人库尔玛西·库提曼对我们说,他是第六代驯鹰人,上辈人驯鹰完全是自己的事,有本事就去驯。现在不行。先要向政府提出申请,县里通过了你的资格后,还要报到州上,州上再报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批准。

阿合奇县对驯鹰人实行了“野生动物驯养许可证”制度。目前全县有87户登记在册的驯养户,驯养的鹰有100多只。不仅主人登记在册,鹰也登记在册。如没有驯养许可证捉鹰,便以非法捕猎论处。驯鹰人在驯化过程中,致鹰死亡者,也要追究责任。在有记录的近几十年中,县里还没有发生鹰死在驯养户手上的事。

柯尔克孜人在驯化猎鹰的历史中,有一个世代沿袭的好传统,并一直沿用到了今天,那就是对猎鹰的放生。金雕的寿命平均在40年左右,他们把鹰驯养五六年后,都要把鹰重新放回大自然中,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求偶,繁衍后代,形成良性循环。几年的驯养下来,鹰已经成为驯养户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甚至把鹰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到放鹰的时刻,驯养人总是难分难舍。他们眼含泪花,目送猎鹰飞向蓝天。库尔玛西·库提曼说,这个时候就像送自己的女儿出嫁一样,虽然舍不得,但她总是要离开我们的。这时候,我就像祝愿女儿今后生活得幸福那样,祝我的鹰在大自然中飞得更高更远。说话间,他眼里流露出了凄楚的神情。

驯鹰是一件费用较大的事,如果舍得喂,一只成年鹰一天可以吃掉两公斤鲜肉。因此,县里在审批驯鹰户的时候,经济条件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为了把这一传统文化继承下去,从2006年开始,县里对驯鹰户实行了低保补助,每户每月补助380元,给他们购买了养老统筹和医疗保险。还将其中的10人列入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月给予500元的补助。

现在,柯尔克孜人驯鹰的狩猎功能逐渐在退化,文化功能却不断在上升。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传统文化,在著名的猎鹰之乡苏木塔什乡已开辟了猎鹰场,从2008年开始,阿合奇县在每年3月20日春分这一天都要举办“猎鹰节”。这一天也恰是穆斯林传统的奴鲁孜节。来到这里,柯尔克孜人会为你一展猎鹰的雄姿,那妙趣横生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让四方游客心灵震颤,霎时仿佛时光倒流,几百年前的狩猎场景正浩荡再现……

(杨新才:媒体人)

小贴示:阿合奇县位于天山南麓,托什干河上游。现辖1镇、5乡。县政府驻阿合奇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180千米。属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6.2℃,年均降水量185毫米。土特产有野生沙棘、安息茴香等。浏览地有科尔更古堡、乌赤古城、别迭里布拉力烽火台、托什干河谷风光等。

猜你喜欢

金雕雏鹰猎鹰
我想去看海
小猎鹰学习记
金雕失手的启示
雏鹰的重要一天
雏鹰的重要一天
全新达索猎鹰服务中心正式落成启用
树枝和雏鹰
寻“鹰”启事
猎鹰与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