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施

2010-04-12杨虹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体验性阅读教学情感

杨虹

(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辽宁沈阳 110041)

“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施

杨虹

(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辽宁沈阳 110041)

“体验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教学方式,为语文新课标所倡导,已有许多学者和教师予以关注并研究。从“体验性”阅读教学的内涵、理论意义、特点和“体验性”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究,并比较其与其他阅读教学方式的异同,尝试对“体验性”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作以补充。

“体验性”阅读;语文阅读教学;可操作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文本意义和教学内容的建构,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对新的并经实践证明有益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拓展,语文新课标倡导的“体验性”阅读教学就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

一、“体验性”阅读的内涵

体验是一个含义相当宽泛的概念,开始用于人体对外界的感受,但是当这一词汇频繁出现在阅读领域时,它的意义就显得非比寻常:它成功地转变了人们对于学习方式的理念。体验一般可以理解成是通过亲身经历以形成经验的过程,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1]。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行为。有的学者认为:“阅读是语文教育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2]阅读活动既是对一种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活动。阅读者不仅要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结构及表现技巧,而且要通过对文章语言符号的解码,再现作品丰富的内容,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品味、探究、发现。当人的体验活动伴随阅读行为时,阅读的效果就会不断升华。

“体验性”阅读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其间往往伴随着学习者的积极心理活动,通过身心活动与直接经验二者产生的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情感和意识,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理念。这种阅读具有主体性、创造性与过程性,是一种注入了体验者知识积累、经验积淀、生命意识的情感体验,是被激活了的学习者心灵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媒介。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感悟并且有冲动要整合这种感悟于整个心灵时,我们说学生的阅读进入了体验阶段。

二、“体验性”阅读教学的理论意义

“体验性”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是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置换、现场观察、想象联想等体验活动,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更好地去理解课文,在阅读中注入自己的生命情感,重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形象和意义。

“体验性阅读教学,打破概念化教学模式,把教学基本点从对文本的概念化分析,转到学生自主性体验和创造性理解上来,以主体体验活动建构文本的意义,促进了学生对自我的重新建构。”[3]学生以其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参与阅读,以自己的情感需求和阅读经验对文章的意义世界作深层次性的开拓、补充和创造,对文章的“空白”加以想象和拓展。这是一种融注了感知、想象、理解、感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发现性活动,有了这样的活动,文章中的世界也就成了富有个性的“我”的世界。

无论是从中国传统的思维理念影响,还是对西方现代理论观点吸收,或是语文新课标理念的直接引领,探讨“体验性”阅读教学理论,对其本身的理论提升及语文阅读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从中国传统思维理念来看,“体验性”阅读教学符合直觉思维和实践论原理。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迅速识别、敏锐观察、直接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它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的。直觉思维能力与语言的感悟性特征紧密相关,而阅读是对语言感悟的过程。“体验性”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的感悟性特征,帮助我们迅速感知文章的内涵,体验文字中流淌出的美好而复杂的感情,感悟作者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微妙之意。实践论认为,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体验性”阅读教学以组织学生“出乎其外”的实践性学习为基本载体,以追求学生学习“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为教学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

第二,西方现代理论吸收了体验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些观点。西方体验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作家体验与读者体验相融合的一种历史性交流,即作家在创作中与读者进行意念的对话,读者在接受中创造性地体验作家融入作品的体验。该理论启示我们,阅读教学应当从学生的主体体验入手,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体验因素,使学生神游于课文的内部世界,从而在体验的愉悦中找到打开阅读理解大门的钥匙。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传播,但传播的知识只有在它被重新构造之后,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4]“体验性”阅读教学就是在日常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学生们在实践、体验中建构知识。

第三,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5]6,并多次强调“积累”与“体验”。积累既包括知识、能力的积累,也包括情感与经验的积累;体验则更是强调学生的个体感受,阅读行为、情感、语境的感受。“体验性”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阅读教学方式,更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新理念,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实阅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生命过程,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体验性”阅读教学的特点

随着阅读教学理论的日臻完善和不断丰富,“体验性”阅读教学特点逐渐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阅读的主体。“体验性”阅读具有情感性、心灵性和身心整体化特征。体验使阅读主体的人格在阅读过程中借助课文的意义生成,使自己的情感、认知、精神、意志、道德等得以外投,是阅读主体人生积淀的一种展现,而这种人生积淀过程就是阅读主体的人文精神、人文气质、人格、意志等智慧内容的方向性集聚过程。“体验性”阅读教学重视阅读过程中个体主体性的无可代替性。

(2)把握文本的情感。无论哪种体裁的语文课文,都蕴涵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并体现了各种独特的情感倾向和情感表达方式。“体验性”阅读教学充分考虑课文本身的情感性,尤其是文学作品。这种蕴涵在课文中的独特情感体验以及作者表达其情感体验的独特方式,是任何外在的“言传知识”传授方式所不能把握的,唯有借助于体验,因为外在的知识灌输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3)关注个体的差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5]2,阅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5]16,建议“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5]17。文本的意义是开放的、无限的,从读者角度看存在着阐释的多样性,有些读者不可能完全体会作者的原意,不同读者对文本形象有不同体验,赋予文本不同意义。“体验性”阅读教学尊重个体的这种差异。

四、“体验性”阅读教学的实施

探讨“体验性”阅读教学的理论意义和特点,是为其实施寻找一点规律。

(1)创设情境,生成主体体验。创设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引发学生的体验。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情感需要出发,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实物、语言等艺术情境,并力求使所创情境形真、情深、意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感性体验。如运用美的语言巧妙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运用联想和想象,神游于文章的人物、事件、纠葛之中,体验、感悟、理解课文。再比如适当地介绍时代背景,把隐藏在作品背后那些或近或远、或悲壮或感人、或生动或凄凉的故事告诉学生,让他们的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轻轻荡开。教师应努力找到作者与作品的关联处,引导学生快速地抓住作品的感情脉络。

(2)激发想象,丰富情感体验。情感是一种高级的情绪,也是一种审美动力,正是靠情感这股凝聚力,审美主体和客体才会产生契合、共振效应,而想象是引发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善于根据文中描绘的情景,让眼前呈现出一幅幅客观而真实的生活图景,让自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在学《长亭送别》一文时,要求学生根据蓝天、白云、黄花满地、北雁南飞、霜林染红这些特征想象一下色彩斑斓的深秋长亭送别图。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文学作品,重要的是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受到美的熏陶。而要体会文中各种思想情感,就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要积极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产生共鸣。

(3)诵读品味,加深个性体验。“诵读是揣摩体会文章感情的最直接手段。通过诵读,能让学生从音韵的铿锵、声调的轻重、节奏的疾徐直接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波澜起伏,从而推动学生的情感体验。”[6]学生通过自主地朗读体验、感悟、比较、鉴别,对于句子的结构、词语的含义、写法的作用、人物的形象、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表达方式等就可以理解得更为深刻到位,阅读教学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是引导学生浸入文章境界的最好途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若是离开了诵读,只靠分析、讲解,就不会了解其中的感情、韵味和细微处。而琅琅书声会使学生主动进入新课内容境界中,调动起情绪,充分感受课文,让作品以其血肉丰满的完美形象及固有美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初步的审美感受。

(4)总结拓展,延展时空体验。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拓展教材,通过借题发挥、追本溯源、由此及彼,由教材向读物拓展,延展时空体验;拓展课堂,由课堂向课外生活拓展,延展时空体验。

[1]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55.

[2]曾祥芹.“新概念阅读教学”宣言[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Z1):9-12.

[3]曹明海,李洪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93-94.

[4]曹明海.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64.

[5]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4.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Experience”Reading Teaching

YANG Hong
(College of Culture and Media,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1,China)

“Experience”reading teaching is a creative reading teaching approach which is advocated by Chines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attended and studied by many scholars and teachers.The connotation,theoretical significance,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experience”teaching are explored,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experience”reading and other forms of reading are compared and the supplement to the operability of“experience”reading is attempted.

“experience”of reading;Chinese reading teaching;operability

G 424

A

1008-3863(2010)02-0063-03

2009-07-15

收稿日期: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2-20)。

杨虹(1957-),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 祝颖】

猜你喜欢

体验性阅读教学情感
从观察生活到更好地生活——小学语文体验性作业生活化设计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传统村落的互动体验性景观营造探析——侨乡村景观建设实践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