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有益探索

2010-04-11李姝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流动站分馆阅览室

李姝

(沈阳市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1 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延伸

1.1 出精品,打造服务品牌

我馆93年成立的信息中心,用于开发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开展专题服务、定题服务和情报调研服务。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利用我馆的三千种期刊,400种报纸及网上信息,按专题编辑各类信息资料,如《保险市场》、《营养保健市场》、《房地产市场》、《服装市场》、《汽车市场》、《营销市场》及为领导服务的《决策参考》等。由于信息及时、准确,紧跟时代需求,因而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目前服务已遍及东三省,为沈阳经济腾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使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双丰收。

1.2 创特色,深化服务层面

多年来,我馆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创办了大量的特色阅览室。如下岗职工阅览室、编织阅览室、理财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盲人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休闲书屋阅览室、读者自修室等,为方方面面的需求提供了尽可能的服务。如下岗职工阅览室成立于1998年,针对当时下岗职工数量迅速增加,加之他们的困惑和彷徨,我们与市劳动局、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及再就业工程办公室合作,并提供大量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信息,为广大下岗职工提供免费查询、免费培训、免费提供就业岗位等。一时间到图书馆的下岗人数巨增,并安排专人接待。

2 服务对象的延伸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今各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仍是到馆的广大社区市民。因此图书馆在继续做好对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及政府决策服务的同时,应扩大服务范围,满足更多人的信息需求。

2.1 向社区延伸

我馆的社会活动部每年设立专人走访,在全市的大、中型社区建立分馆和流动站,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主要采取社区提供场地,图书馆提供书刊资料和人员培训,在全市各个社区进行书刊流动,让图书馆沉睡的图书重新实现自身价值,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也为图书馆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2 向农村延伸

我国是个拥有九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因此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三农”服务,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成为图书馆一个新的使命,它也将是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最有力证明。在实际工作中,我馆设立专人,充分利用馆藏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等,定期下乡,对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进行有层次、分阶段的建设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主要通过建立基层业务辅导站和图书流动站帮助提高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服务水平。同时利用这些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优势,开展业务协作协调,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建立特色文献图书流动站,把服务工作辐射到周围乡镇的农民读者中,使其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同时为广大乡镇图书馆提供培训和服务,并编辑各种信息小报,免费发放给广大农民朋友。

2.3 向弱势群体延伸

主要是对下岗职工、困难职工、残疾人、老年人、住院病人及外来务工人员等。一方面要借助社会力量,另一方面要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如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沈阳市各大医院接收了几百名前来救治的伤病人员。我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派出活动部的几名工作人员,准备了上百册的书刊,及时地送到市医大二院等,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生活,使他们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也是图书馆人性化工作的最好例证,得到了广大医患人员的赞誉。

3 服务活动的延伸

服务活动的延伸,主要是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讲座、展览展示、教育培训、专题信息服务等,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并携手主流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形成品牌效应。

3.1 与电视台、电台、报刊等联手举办公益讲座

如我馆与沈阳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和高考前的心理准备讲座,主持人海涛生动、细致的讲解,对疑难问题到位的解答,让到场的人都受益非浅。盛况空前的场面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公益讲座的魅力。

3.2 与专家、学者联合开展网上咨询活动

对读者提出的问题给予专业、正规的答复。并可通过图书馆的网站,开展读书有奖征文、社会调查活动,还可建立图书馆的读者群,针对某一热门话题进行网上讨论与交流。例如我馆的百年奥运有奖活动,广大市民踊跃参与,网上答题与报纸邮寄相结合,不仅宣传了奥运,也让读者增长了知识。

3.3 公共图书馆可开展流动讲座

在分馆、社区、农村的集市,或者是大型的机关单位设立不同内容的讲座点,按民众所需开办不同内容的公益性流动讲座。如我馆与乡镇图书馆联合,经常举办一些种植、养殖技术讲座,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4 服务空间的延伸

4.1 总馆/分馆模式

以当地的公共图书馆为总馆,把街道、社区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基层点建设成为城市图书馆的分馆,把各乡镇基层点和村基层点建设成各县级图书馆的分馆,通过为其他行业提供文化信息资源而建立行业分馆等,来进一步延伸图书馆的服务阵地。这种总分馆模式的新型服务,使图书馆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流动书库”,不仅让图书馆的大量资源进入了大流通领域,也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由“阵地型”向“辐射型”延伸。目前,沈阳市图书馆已建立110家图书分馆及图书流动站,其中农村图书分馆及流动站50家,部队图书分馆及流动站21家,社区图书分馆及流动站18家,市党政机关图书分馆及流动站21家。此外,沈阳市13家区县图书馆共建立316家图书分馆及图书流动站,初步形成了以沈阳市图书馆为龙头,以13家区县图书馆为骨干,以426家图书分馆及图书流动站为网点的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

4.2 流通点模式

主要是以“流动图书车”为纽带,建起一个覆盖城市、社区、乡镇三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主引擎,发展城乡网络一体化的图书馆,利用一网一卡一系统的通借通还和现代物流等手段,将图书馆服务送入寻常百姓家。变“阵地服务”为“社会服务”,尤其对远离图书馆或交通不便的人口聚集区域如大型社区、务工人员聚集区、人流密集的商场、街道、车站、机场等,使图书馆的文化流融入到生活社区和商品流以及物流之中。因为那里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盲区,而流动图书车则是图书馆服务网络的有效补充。它可以通过物流和信息流,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无线上网技术,建立贯通各个基层的流动服务网络。这种流动车与总馆在技术上的连结,实现了通借通还,并可开展各种预约借书服务,让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无处不在,更加贴近读者,从而使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5 服务网络的延伸

5.1 区域性网络模式

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因此,依托共享工程开展网络服务必将成为今后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重要形式。它是将信息进行数字加工处理与整合,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县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的文化资源网络传输系统,搭建起一个公益性的数据交换平台。同时图书馆应强化知识导航服务,培养一批专业的导航员,不断提高远程服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同时引进和购买了一批有极高使用价值的正版数据库,CNKI数据库,包括博、硕论文、会议论文、国家专利、标准、年鉴等,同时申请帐号,为科研、企事业专家提供馆外漫游服务,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反响极佳。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为未来发展区域性网络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方式。

5.2 自建网站和数据库模式

从1998年国家图书馆首先在其网站上开通网上咨询台以来,许多公共图书馆开始利用自建网站,提供馆内文献资源、开展网上借书、网上咨询,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图书馆里是否有自己想要的书刊信息。尤其是电子图书的出现,使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借助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通过登陆网站、注册、下载来阅读文献信息。实现了网上阅读和网络借阅,拥有了一座24小时服务的图书馆。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在网站上自建数据库,利用本馆馆藏优势和地方特色开发专题文献数据库。

[1]杨卫东.关于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几点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6).

[2]冉秀萍.网站建设与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J].林业科技情报,2008,(1).

[3]李婷.延伸图书馆公益服务,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图书馆,2007,(5).

[4]王学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

[5]王世伟.关于加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与布局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2008,(2).

猜你喜欢

流动站分馆阅览室
GNSS 移动基站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
山西师大获批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GPS差分定位中一种新的接收机钟差处理方法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