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校体制改革下对学术性图书采访工作的探讨

2010-04-11肖竹青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学术性图书文献

肖竹青

(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福建 漳州 363000)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人才建设的需要,我国院校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院校合并、扩招、本科教学评估、新增专业及调整专业设置、申硕、申博等,使原有专业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它在学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文献保障作用,是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院校学术机构调整,对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图书馆应充分发挥院校体制改革的优势,加大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因此,图书的采访工作面临着新形势考验,尤其是学术性图书的采访工作,它必须与时俱进,随时代的步伐进行变革与调整。

2 院校体制改革下学术性图书采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1 本科教学评估,新增专业

近几年全国高校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为达到评估指标要求,高校不仅新增许多专业,而且加大了图书资料经费的投入,高校购书经费增长的幅度是史无前例的。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2004年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量是94万册,2005年增加8.5万册,2006年增加14.4万册,2007年增加14.8万册,截止2009年9月藏书量达144余万册。从这方面说来,本科教学评估对文献资源建设起着促进的作用。经费使用得当,是对学校办学的有力支持;但如果使用不当,将给图书馆馆藏建设留下严重的隐患,并造成经费的巨大浪费。

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及社会人才需求新增加部分专业,这样不但能解决学生的就业,而且可为学校增加生源。漳州师范学院近几年新增20个专业,其中2008年就新增了4个专业(对外汉语专业、美术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以中文系新增“对外汉语专业”为例,它开设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其中有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这三个学科是学校以往没有开设的课程,图书馆在该领域相关专业文献可以说是空白,于是文献的匮乏直接影响到教学和科研。为解决这方面问题,图书馆必须把新增专业所需学术性图书作为采访的重中之重。

2.2 院校合并,扩大招生

院校合并、扩大招生造成读者数量增加,专业学科、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增多,专业图书的需求量增大。而图书经费没有紧跟上来,经费短缺是目前每个图书馆共同面临的问题,从而造成教学所需科研文献保障率下降。又由于院校合并、扩大招生直接导致原有的教学场所及教学设置不能满足扩大招生的需要,许多院校设了总部和分部,从而造成一所高校设有多个图书馆。以厦门大学为例:厦门大学图书馆设有1个总馆,5个分馆,拥有馆舍面积6.2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000个。在校本部,除总馆外,另设置有法学分馆、文史分馆、经济与管理分馆三个专业分馆;此外,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和东部学生公寓还设有分馆。分馆设置便利了读者借阅,同时也造成图书经费的浪费。分馆越多文献复本越多,在经费配置有限的条件下,这意味着文献种类相应减少,学术性图书也会相应缩量。厦门大学共设35个学院,其中有许多专业是交叉学科,所以采访此类学术性图书时既要避免重订,又要防止漏订。

2.3 申硕、博士点

为了学校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都走上申硕、申博之路。本科教学目标是学习基本知识及技能为主,而硕士、博士是研究型学习为主,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是富于创造性的学习者。教师也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而应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教师要创造新知识就必须通过文献信息了解社会需求,研究在国内、国际上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的成果。漳州师范学院自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以来,建立了12个硕士点,研究生教育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法学五大学科门类。图书馆针对12个硕士点,加大对该领域的研究型图书征订工作,特别是两个一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及应用数学。

高校各院、系在申报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时,为达到图书文献评估的条件,往往是采取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经费,购买新书刊的做法;或者为应对上级主管部门对申报硕、博士点、重点学科的评估,因资金短缺及时间紧急等因素,某些院校采取应急措施,请求图书馆将其馆藏图书与申请学科、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借调到申报院、系文献资料室。

3 院校体制改革下学术性图书采访工作的策略

高校作为一个教学、科研的学术机构,学术性图书的采访工作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核心。针对院校体制改革下学术性图书采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3.1 利用网络优势,掌握出版动态及教学科研动态

网络为图书的采访工作创建了一个新环境。通过互联网建立网上书店、出版物信息、专家书评、相关内容的链接等平台。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主页友情链接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福州大学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集美大学图书馆等,通过这些链接很快可查找出其它院校图书的借阅排行、读者荐购、新书通报等相关资料。参考兄弟院校的文献资源建设的精华来改善本馆的采访工作。

网络同时为采访工作提供教学科研动态,利用先进的网络搜索引擎技术,将国内50余所重点大学的网站信息资源组织起来,向用户提供站内任意资源检索。北京大学图书馆主页有“北京教授推荐”专栏,列出了学术权威人士最有影响的图书,通过它不仅为读者指明阅读的方向,而且为采访人员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当然,图书馆应发挥自身在分类、标引、检索等方面的技能优势,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采访人员也应主动积极地通过网络资源了解该院、系学科建设状况及各系发展方向。如:专业设置、开设的课程、科研项目及科研内容、精品课程、学科发展等情况。通过调研,及时掌握院、系科研动态及边缘交叉学科,便于开展学术性图书的采访工作。

3.2 运用互动形式,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教学及科研文献需要

图书馆开展与学生互动活动。定期举办读者交流会、开展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开设文献检索讲座等,通过活动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但获得相关文献检索方面知识,增强文献检索能力,提高专业图书的利用率,而且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为图书馆采访工作提供宝贵建议。

走访各院、系学术机构,与各院系资料室保持动态联系,咨询教师的专业图书借阅情况及该领域的科研动态,利用教师在专业方面的优势,开通教师荐购图书渠道。教师对学科的发展了解更直接,对学科的权威人物、代表著作较了解,他们荐购的图书不仅能体现学术性,更能体现学术研究的时代感,同时聘请专家、权威人士选书或开出专业图书书目,以弥补采访人员的专业知识的不足,使采选的图书更具有目的性和学术性;并对各院、系资料室的相关学术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调研及评价,确保教学及科研文献需要。

3.3 选择品牌作者、出版社,确保学术性图书质量

品牌作者也就是学术权威人士。如中文专业权威作者:马正平、王力、童庆炳、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海登·怀特(Hayden White)等。英语专业:胡壮麟、薄冰、许国璋、王长喜等。日语专业:于日平、周平、郭德玉等;经济学专业:茅于轼、吴敬琏、厉以宁、李一平、(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美)贾格迪什·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托马斯·普格尔(Thomas A.Pugel)等。教育学专业:陈帼眉、李生兰、冯小霞、庞丽娟等。农学专业有陈阅增、刘祖洞、王亚馥等。采访在平时多关注品牌作者的图书动态,及时订购品牌作者的图书,确保学术性图书的质量。

出版社在某些出版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拥有一批知名度很高的拳头产品,在读者、书商及出版界逐步形成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出版品牌有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商务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三联出版社及全国211及985工程高校出版社等。出版社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出版了大量有价值的图书,这样就能形成领域品牌。领域品牌有中华书局出版社的古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小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等等。作为采访人员应根据教学及学术科研的需要选择不同品牌出版社的图书。

3.4 保证图书经费,多种途径满足读者需求

保证经费是提高学术性图书前提。在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中,按一定的额度划出专项经费用于新增硕士、博士点及新办专业的学术性图书购置,同时也要完善对原有专业学术性图书的购置,加大外文图书的选订,合理分配各学科的比例,通过调研和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各类学术性图书采访工作。

对于急需或难购学术性图书可利用零购、网购、交换、呈缴、馆际互借等方式获取;或通过相应的电子资源及数据库来弥补不足,尽可能满足读者对学术性图书的需求。

3.5 提高采访人员业务素质,扩展学术科研服务的深度

3.5.1 具有信息收集能力。采访人员不但掌握馆藏资源建设的方针及本馆的特色资源,而且掌握本院校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的情况,了解学科队伍的相关信息、明确重点学科文献的需求状况。分析他们阅读内容和利用文献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及时调整藏书结构和计划,确保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

3.5.2 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及敏锐的捕捉能力。对教师及专家荐购的学术性图书,采访人员应具有文献信息的筛选和鉴别能力,不能无条件地接收,而是进行馆藏评价后,再做定夺。

3.5.3 扩展自身的视野,提高继续学习的能力。采访人员对各学科的知识要有大致了解和认识,充分利用学科馆员的优势,扩展为学术科研服务的深度。

[1]孙逸玲等.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新办专业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8,(3).

[2]于浪川.师范院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工作[J].图书馆学研究,2004,(7).

[3][EBOL].http://210.34.4.20/cn/detail.asp?pid=589&sid=65.

[4]李敬平.高校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3,(10).

[5]陈雅.关于重点学科信息资源建设创新的若干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06,(1).

[6]王瑞玲.从教师选书制到学科采访馆员制——论高校图书采选制的发展 [J].图书馆论坛,2000,(2).

[7]胡全胜,潘正安.图书品牌化出版的优势与专业化[J].出版社发行研究,2006,(10).

[8]何琍芳.重点学科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资料工作,2007,(4).

[9]肖竹青.刍议新形势下图书馆台版图书的采访工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0).

猜你喜欢

学术性图书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图书推荐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网页学术性算法研究
班里有个图书角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军事历史》应以学术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