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研究*

2010-04-11白广思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中原数据库特色

白广思

(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01)

1 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社会拥有信息资源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以及开发和利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曾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灿烂的黄河文化曾经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凝聚和促进作用。今天正在迈向现代化的中原人,在急剧发展变化的世界的辽阔背景下,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原特色文化,就会看到其中既有凝重、朴实,至今仍闪耀着鲜活生命力的精华,又有封闭、守旧,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糟粕。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认真分析研究中原文化,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其为经济振兴、社会进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乃是我们关注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目的所在。

河南省政府在2005年就提出河南建设文化强省,并制定了2005年到2020年河南省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开启了中原文化研究的高潮,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发现、研究、产业化、创品牌等更是搞的热火朝天,如河洛文化、三国文化、殷墟文化等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发现与研究都有了较大进展,河洛文化度假村、河洛文化旅游节等做得相当有起色。如何把中原特色传统文化发现与研究的成果及时公布于社会、如何把中原特色传统文化发现与研究的成果统一起来打造河南文化产业品牌、如何通过对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实现河南省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等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 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特点

建设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必须对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特点进行总结与归纳,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特点的研究是建立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框架结构的基础。

2.1 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最能体现中国文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是最为正宗的、最具主流的中国文化。早在数十万年前,中原地区便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史前文化谱系不断,三皇五帝等人文始祖与河南关系密切。自夏代开始至宋金时期的近3500年间,共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夏、商、东周、东汉、北宋、金等朝代,均以河南为政治中心。中国八大古都中,郑州、安阳、洛阳、开封名列其中。河南名人辈出,群星璀璨,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画圣吴道子、字圣许慎、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诗圣杜甫、律圣朱载癱等名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河南是广义中原的主体,是狭义中原的全部,因此作为地域文化的中原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根源。可以说,讲中华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原。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正统性、原创性、连续性、辐射性,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干、根、系、脉。因此,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最能体现中国文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是最为正宗的、最具主流的中国文化。

2.2 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特质与表象特征。中原民族在浩浩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厚重坚实的泱泱华夏文明,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原传统文化,无不体现着其独有的民族特色,其中一些精粹的思想和精神在悠悠千载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认同和实践,进而化作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民族精神,也就是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3 发展是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生命。在挖掘和总结中原特色传统文化发展才是硬道理,也是创造文化精品的必由之路。先进文化之所以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基于它的发展精神。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先进文化的创新是没有穷尽的。任何先进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它跟不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可能变成落后文化。为此,我们强调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民族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纳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通过不断创新,塑造出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吸纳世界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始终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2.4 中原特色传统文化要发展首先须继承。历史给中原留下了灿若星辰的遗迹。而珍贵的历史遗存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才能发挥更大的功效。1983年,《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出台,成为全国最早的地方文物立法。此后,《洛阳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等8个地方文物保护法规相继出台,为全省文物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法制基础。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共有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18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各项事业均走在全国前列。为了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公众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2005年11月,河南省率先在全国实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免费向公众开放的73处历史文化遗址和博物馆、纪念馆,两天时间就接待观众460多万人次,直接促成了全国文化遗产日的产生。省社科院有关专家表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匆匆行走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人们渴望回望历史,找寻自己曾经失落的精神家园。文化遗产日的设立,为寻找精神家园开辟了回望历史的新途径。

3 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的原则

根据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必须坚持计划性、适用性、标准化、资源共享、结构合理等原则。

3.1 计划性原则。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整体规划,采取合理布局、重点投资、分布实施、从易到难、讲究实效等措施,才能使数据库尽早投入实施运行阶段。数据库建设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工作,没有良好的计划和规划就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人力物力的浪费。建立一个组织机构是必要的,可从宏观对该数据库的建设进行统一领导,合理分工,制定出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3.2 实用性原则。从本质上说,数据库只是工具层面的东西,实用才是其目的。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看其能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标准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数字资源建设的生命,是建设高质量特色数字资源产品的根本保证,只有标准化的数字资源系统才具有真正的活力。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前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文献著录和标引原则确定统一的著录标准和标引方式,规范机读格式,保证检索标识的规范化,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网络化提供充分的保障。

3.4 资源共享原则。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是河南省文化强省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文化品牌对外的窗口,是河南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尽快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实行分工协作、联合建库,共同建立起独树一帜的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为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

3.5 结构合理原则。在第二部分已经对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行了探讨,由于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本身固有特色,所以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地方特色数据库,特别是在数据库结构上要根据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特点,在该数据库建设初期规划出合理实用数据库框架。

4 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的方法

4.1 确立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内容范围。中原地区的政治安危关乎天下兴亡,经济发展关乎国家盛衰,文化繁荣关乎民族荣辱,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孕育地,华夏文明在这里起步;中原地区是众多王朝的建都地,政治风云在这里际会;中原地区是农耕文明的至高地,经济发展在这里兴盛;中原地区是元典思想的诞生地,核心文化在这里光大;中原地区是兵家必争的战略地,逐鹿中原在这里上演;中原地区是四大发明的发端地,科学技术在这里繁荣;中原地区是炎黄子孙的祖根地,华夏民族在这里融合;中原地区是文学艺术的昌盛地,文化瑰宝在这里闪耀。这些都应该是中原特色传统文化,但把这样丰富的内容全部浓缩到一个数据库里工作量太大、范围太广。要从中划定范围,把最有代表性的中原特色传统文化作为建立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的内容。

4.2 构建合理数据库结构。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数据库的结构一般分为层次数据库结构、网状数据库结构、关系数据库结构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结构等几种,根据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特点,选取后两种数据库结构比较合理。

4.3 已有中原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整合。中原地区一些文化部门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整理工作已经拥有相当丰富中原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有的已经形成相当完备的体系,其资料的历史性和独特性是从别处无法获得的。这些资源其表现形式多样,如纸质印刷型、光盘型、磁带型、缩微胶片型、联机数据库型等,将各种载体上的相关信息整合,规范到一个系统中,建立题录数据库,对于较为重要的资料,则应该以全文的形式纳入数据库。

4.4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内容极为丰富,在各种专业网站、综合网站及各类型的数据库中,既有专著、期刊、学术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内部出版物、专利等,还包括学科方面最前沿的各种最新研究动态信息。其形式多种多样,有全文数据、题录文摘、图片资料、多媒体信息等,图书馆应根据自己馆藏特色数据库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和下载,以提高和扩充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的质量和数量。

4.5 及时收集和整理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新项目发现和研究新成果。河南省政府2004年就提出文化强省,掀起了新的中原文化发现与研究高潮,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新发现、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要把这些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新发现、新研究成果及时整理纳入到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中。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5 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5.1 特色化问题。这是建立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没有了特色,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就毫无意义,而且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在建立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之前要根据中原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分布状况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范围和方向。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组织、加工、整理,揭示其价值,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

5.2 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使用效果,更决定其应用前景。因此在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数据加工处理标准化、语言描述和标引规范化,数据组织系统化和逻辑化才能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料,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5.3 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问题。对于数据库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以及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无效链接进行及时更正是确保数据库质量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在数据库建成后,还必须不断补充新资料、新信息,才能使数据库具有生命力,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不及时更新,将会使得数据库最终无人访问。

5.4 建库人员的素质问题。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的建设需要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他们不仅要拥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外语知识以及对信息的敏锐鉴别能力,以便对信息进行取舍、组织、评价与解释。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建库人员,数据库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5.5 版权问题。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时,必须尊重版权。对于受到版权保护的信息应与对方联系,通过购买等方式取得使用权,对不能取得使用权的可在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中建立题录,标出网络地址,建立超文本链接,为用户提供网络导航。

6 结语

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幸福和安康,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文化的协调、提升和超越。可用“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来概括和评价河南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原地区的政治安危关乎天下兴亡,经济发展关乎国家盛衰,文化繁荣关乎民族荣辱,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将掀起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的高潮,通过建立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就可以把中原特色传统文化发现与研究的成果及时公布于社会、就可以把中原特色传统文化发现与研究的成果统一起来打造河南文化产业品牌、就可以实现河南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

[1]武铁传.全球化对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及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1).

[2]田非.广西客家传统民居对中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级.

[3]朱学荣.河南省特色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9).

猜你喜欢

中原数据库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中医的特色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御中原 画饼充饥
完美的特色党建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