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优良传统的现代价值研究

2010-04-11张赓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优良传统弘扬精神

张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党的优良传统的现代价值研究

张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党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我们党特有的品质,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党正是长期坚持和发扬了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仍然是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武器,要结合新的实际,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党;优良传统;现代价值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凝结和形成了许多优良的革命传统。党的这些优良传统作为党的历史的一部分,是党的奋斗历程中成功经验的积淀和升华,是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塑造时代精神,发掘现代价值,使其发扬光大,推陈出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党的优良传统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

党的优良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体现出的一系列优良的精神品质,它是共产党人优秀品格的结晶和升华,是建党治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党的先进性、党的宗旨、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

1.党的优良传统的科学内涵

党的优良传统是在长期的历史环境中凝结而成的,有丰富的历史内容与精神内涵,由于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政治环境,因此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尽相同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内涵。具体而言,外在表现形式为: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好八连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精神、抗冰精神、抗震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党的优良传统在不同时期因应时代需要而表现出的不同形态。同时,不同时期的优良传统其内涵也有所不同。在革命最艰苦的长征时期表现出的是“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战的献身精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诞生的延安精神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而诞生在革命即将胜利时的西柏坡精神则是“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面对胜利,保持忧患的意识以及发扬民主、精诚团结的革命精神”。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则凝结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为伟大的革命传统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

总而论之,党的优良传统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崇高宗旨,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爱国主义情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党的优良传统的本质特征

历史隆隆向前,时代瞬息万变,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却永葆生机,不变中孕育着巨变,变化中又屹立不变;内在的信仰灵魂不变,外在的形式与时俱进,赋予优良传统以勃勃生机和强大弥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其内在本质特征保证了党的优良传统在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有稳定。

(1)渐进性。党的优良传统形成是一个由自发性走向自觉性的过程,具有渐进性。革命战争前期主要是共产党人和具有先进思想的群众在斗争中表现出的那种朴素的爱国意识和奋起抗争的共同心理,朴素却零散,纯真却盲目,具有明显的自发性。伴随党的不断成长壮大,前期自发性的心理转化为自觉的理论指导。勇敢战斗、无私奉献、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等革命精神得以提炼和概括,形成理论形态,成为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指导新的革命实践,推动时代发展。由自发走向自觉的渐进性保证了党的优良传统得到条理化与理论化,从而赋予革命传统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自觉地凝聚和培育了新的时代精神。

(2)群众性。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这种本质属性决定了党的群众性,也决定了党的优良传统的群众性。经过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优良传统已深入人心,内化为大众与民族的精神,成为指导群众实践的思想准则。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优良传统的群众性保证了党前进的正确方向,以广大群众为中心,从不偏离,永不变质。

(3)革命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的本质特征就是革命性。尽管这种革命性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某种新的与时俱进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其中仍存在以一贯之的基本因素。在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这时革命性主要表现为坚持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而在改革开放时期,革命性则体现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敢于胜利的精神。它不因历史的风云变幻而变更消逝,而是经历历史的考验,并且越是在民族危难之时,越显示其巨大的精神惯性力量,表现出顽强的、甚至是常青的生命力,具有永恒意义。

(4)发展性。任何理论如果不能因时而变,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的产物,它必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吸取各个时代的精神以获得新的生命力。首先表现为内涵的扩展。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优良传统注重不怕牺牲、坚持战斗的精神。到了即将胜利的西柏坡时期,扩展为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更加注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其内涵紧随时代的步伐充实扩展,不断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精神。其次是表现形态的发展。革命战争年代注重的是集体的智慧,战斗的智慧,如长征精神。转型时期注重的是领导的智慧,历史的智慧,如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更注重楷模的智慧,团结的智慧,如雷锋、焦裕禄精神,“抗洪”、“抗非”、“抗冰”、“抗震”精神。发展性赋予了党的优良传统以时代精神,保证了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永葆生机。

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80多年的光辉历程,正阔步迈向新的世纪。放眼世界,当今时代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困难同在。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以信息、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新一轮外来文化的冲击,比改革开放之初更猛烈、更具渗透性。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都处于转型变化时期。市场经济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向党和社会提出新的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化堕落思想大有市场。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正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被严重扭曲,党和民族的向心力遭受负面影响。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涣散人心,腐蚀和弱化人们的精神。倡导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党的艰苦奋斗作风正是根治这些弊病的良药,是加速民族复兴之路的强心剂。因此,在当前坚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坚持发展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

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它是我党从根本上区别于剥削阶级政党,赢得群众拥护、支持的重要政治法宝。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宏大浪潮与金钱的巨大诱惑,部分党的领导干部迷失了方向,走向腐化堕落之路,走到了群众的对立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只有加强政治学习,坚持艰苦奋斗、群众路线、谨慎作风、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群众观点,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才能使领导干部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道路,思想上不退化,经济上不腐化,政治上不蜕化,永葆革命本色。因此,在新时期,党的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仍然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力武器,我们要结合新的实际,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干部队伍的高素质,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2.坚持发展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相比于物质文明建设,其重要性在于思想指导和价值取向,对物质文明建设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但相比于物质文明建设,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滞后很多,很多干部群众信仰盲目,思想空虚,精神食粮极度缺乏。党的优良传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对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行为有着根本的价值导向意义。坚持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对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首先,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可以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形成艰苦奋斗的好风尚;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西柏坡精神可以警醒广大领导干部,防止腐化堕落,形成廉洁奉公的干部作风;雷锋、焦裕禄、王长喜等英雄楷模的无私奉献精神可以净化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形成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风尚。其次,坚持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取向。优良传统中的知难而上、勇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可以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以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实现共产主义的勇气,从而坚定人们理想信念。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服从大局等精神有利于抵制市场经济中“一切向钱看”、见利忘义等消极负面的思潮,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取向与正确的思想准则。正因为此,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和人民的革命传统,培养和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

3.坚持发展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是加强民众凝聚力的有力武器

胡锦涛深刻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1]民众凝聚力是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有力武器,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法宝。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正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意识逐步建立,个体意识得到充分张扬,多元价值观念并存,这些变化对民众凝聚力有很大的影响。党的优良传统在团结民众、凝聚民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有利于维护稳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江泽民在反思南斯拉夫政局剧变时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2](P213)坚持为人们服务的思想,坚持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都有助于赢得民心;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好地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面,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其二,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革命传统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将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万众一心革命传统精神转化为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可以激励、焕发全体人民的斗志和责任心,将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紧紧凝聚、整合在一起,使亿万群众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全力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三、党的优良传统的现代转换与创新措施

党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每一具体优良传统的形成都是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之中,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实践的理论概括,是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回答时代课题的需要,因此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这是其历史价值。但党的优良传统应用于当前时代的不仅是其历史价值,更是其现代价值。现代价值是指党的优良传统能够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获取新的时代精神,指导当前的社会实践,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今时代,党的优良传统既是继承与弘扬的过程,更是发展与转化的过程。一方面,优良传统与精神需要继承与弘扬,如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价值。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长征精神使中国革命在绝境中获得新生,同样能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探索出新道路,开创出新天地。谦虚谨慎、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能使党在革命胜利时期保持冷静的头脑,顺利夺取政权,同样能使党在建设时期保持纯洁本质,夺取现代化的胜利。另一方面,优良传统更需要发展与现代化转化。通过继承与弘扬优良传统,不断吸收和融会时代精神,促使两者相互融合和转换,从而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民族精神。如1998年的抗洪斗争中,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团结奋战,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力挽狂澜,最终取得了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把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优良传统发展为万众一心、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的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的“抗非典”斗争中,广大领导干部沉着应战,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科技人员日夜攻关,最终赢得了胜利,把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传统精神转化为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抗非”精神。优良传统的现代价值实质上是一个以革命传统精神为基础进行自我创新的过程,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丰富、与时俱进,在弘扬的基础上,汲取反映社会发展方向和要求的时代精神,从而获得现代价值。概而言之,继承和发展,弘扬与转化,是相辅相成的,是有机统一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弘扬也无所谓转化。分而论之,继承是灵魂,发展是动力;弘扬的是传统精神,转化的是时代形式。只有赋予党的优良传统以新的时代精神,发展其内涵,转化其形式,党的优良传统才能具备新时代的活力与生机。继承和弘扬的党的优良传统,将其发展和转化为现代化的时代精神,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射出新的光芒。”[3]同样,我们在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过程中,也要在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不断推进传统精神的发展,实现传统精神的现代化转化。

首先,要顺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当今时代形势错综复杂,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信息技术与科技知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理应肩负起更艰巨的使命。面对风起云涌、激烈竞争的时代形势,要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传统精神上培育出新的时代精神,如开放精神、合作精神、竞争精神、科学精神等,以符合时代的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经济意识深入人心,人们正朝着小康社会大步迈进。面对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还应培育平等精神、竞争精神、法治精神、民主精神。时代精神赋予了党的优良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要把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国民教育相结合。就结合途径而言,应把传统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形成对国民强有力的、持续的影响,不仅要塑造公民的个体灵魂,而且要提高民族的整体精神。就关键环节而言,应以重大活动为契机,以先进典型为光辉榜样,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形成学习革命传统精神的热潮。通过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红军长征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等重大活动进行传统教育,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报国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典型人物纪念如焦裕禄、孔繁森、“两弹一星”功勋、抗洪英雄、“抗非”英雄、汶川大地震中以身作铁壁舍身护学生的人民教师,通过对这些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精神的宣传与学习,必将净化人们的心灵,起到弘扬优良传统的作用。就侧重点而言,应注重历史教育、爱国教育和世情教育。从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中汲取力量,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使党的优良传统得到弘扬与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加强对革命传统精神的宣传。大众传媒具有时效性、舆论性及时代性特点,可促进党的优良传统的现代转化,是党政治宣传、思想教育的利器。对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传媒的利用,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运用新闻报道、宣传民族历史、倡导文明新风、针贬社会时弊,这些措施对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利用现代传媒互联网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则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互联网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参与性强等优点,可成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阵地。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同步的。在此期间,互联网传播的力量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和亿万中国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接入互联网的决定者,而且是中国互联网建设、管理方针的制定者,是实施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把握方向、制定战略、部署战役的作用。江泽民曾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4]要利用各种措施,形成网上教育平台,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抵制不良信息,坚持正面宣传,把握舆论导向。平常时期要建立红色网站,制作红色网页,加强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学习。在重大庆典、重要节日或突发事件的时候,则要及时开通政府论坛,开通先进人物的博客。如在奥运会期间,可通过运动员的动人事迹宣传爱国主义和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汶川大地震等突发事件期间,则可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跟踪报道与网上讨论宣传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充分挖掘网上宣传潜力,使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深入人心,使革命传统精神得以真正弘扬。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2]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07-07-08.

[4]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On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Party and its Modern Value

ZHANG Geng
(G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Public Management 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Party has developed and grown during the long process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refore formed a rich scientific connotation,with the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volution.It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sisting and developing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Party.The paper insist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Party should be guided by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endowed with time spirit.

the Party;fine tradition;modern value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中等收入者群体即使面临天灾人祸也不至于贫困潦倒、家破人亡。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所面临主要的问题在:(1)覆盖面过窄,农民和社会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权益缺失;(2)社保资金筹措渠道单一、资金管理混乱,现有保障体系不能为受保者提供有效而充分的社会保障;(3)不同社会群体和职业群体间享有的社会保障全然不同,收入高的阶层享有的社会保障反而远远优越于收入低的阶层,违反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意。凡此种种都说明,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普惠全民的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实现橄榄型的中等收入者群体占大多数的和谐社会也是万万不可能的。

D261.3

A

1000-2529(2010)05-0100-04

(责任编校:彭大成)

2010-05-05

张 赓(1974-),湖南溆浦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公管学院博士研究生。

道路之六:化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尽管中等收入者群体直接体现为其成员的收入水平的高低,但是所有的人都意识到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关键因素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当今中国社会,要有效地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规模,从教育领域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要积极稳妥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优化专业结构,使得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使得我们能够为更多的人成为中等收入者群体提供基本的教育和素质保障;其二,优化教育结构、平衡教育资源,在率先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即使我们不能在短期内将大多数低素质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打造成中间阶层的后备军,我们起码应该努力使他们的第二代能够获得与他们的未来相称的教育。对教育资源的平等占有从某种程度上说比对物质资源的平等占有更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和未来。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为每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提供公平之良机。

猜你喜欢

优良传统弘扬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拿出精神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与执政经验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