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010-04-11黄晓霓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差距分配领域

黄晓霓

(中央民族大学马列学院,北京 100081)

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黄晓霓

(中央民族大学马列学院,北京 10008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分配领域也出现了贫富悬殊不断拉大、分配秩序混乱、分配不公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事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克服分配领域中的问题要从完善分配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变革户籍制度、打破行业垄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方面着手。

分配领域;问题;危害性分析;对策分析

收入分配乃民生之本,事关全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分配制度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取得不小成就。从1978年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5781元,职工平均工资从615元增加到292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760元[1]10-11。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虽然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但囿于特定的国情,我国分配领域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不断加剧的态势。在《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2]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索解决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寻找改善收入分配的路径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种利益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反映在分配领域,使得分配领域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初期的0.26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还不断上升,实际已超过了0.5。[3]收入最高的10%群体与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4]贫富悬殊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上升到现在的12.66∶1。[5]从分类上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比已由1978年的2.27∶1扩大到2008年的3.31∶1。[6]13目前,我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区域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最高收入省与最低收入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15706元,收入之比为2.4∶1;[6]45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2008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为证券业,平均工资为167995元,[1]142最低的为农业,平均工资为11172元,[1]140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群体收入差距更是进一步扩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7]

(二)劳动报酬及居民收入占 GDP比例不断下降,资本报酬比例则不断上升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8年已经下降到39.37%,25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占 GDP比例从1990年55.4%下降到2008年42.97%。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78年至2005年这22年间,资本报酬占 GDP的比重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①

(三)分配秩序比较混乱

这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缺乏根据。事业单位和某些国企制度外发放的收入多,津贴补贴名目繁杂、渠道混乱;另外,垄断行业还发放名目繁多的福利待遇。在垄断行业下,谁拥有了垄断权,谁掌握了垄断资源,谁的工资福利就高,谁的待遇就好,这已成为工资分配秩序的一个“潜规则”。数据显示,2006年,央企“十二豪门”囊括了央企总利润的78.8%,“十二豪门”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4倍。[8]一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失范,等等。

(四)分配不公问题突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中的公平主要是指等量贡献获得等量报酬,即同工同酬。分配中的不公平就是等量贡献没有获得等量报酬,即同工不同酬。目前在我国,同工不同酬、“同事吃肉我喝汤”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全国总工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9]

二、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危害性分析

收入分配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必然会危及老百姓的利益,必将会加剧贫困,危害社会稳定,进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剧贫困

贫困的状况和变化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收入增长;一是收入分配。如果收入增长不能公平地分配到各个人群中去,往往会导致更多的贫困。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和摆脱贫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赢得了国际声誉。但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按照我国新修定的贫困标准,2008年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为4007万人,按照每天2美元的国际标准,我国应该有近1亿的穷人。而在贫困线之上附近,达不到平均收入水平的易于陷入贫困的人口约在2亿人。[10]55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公,如果分配不公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那么在贫困线之上附近的这2亿人将会很快陷入贫困。我国在摆脱贫困方面的多年努力将会功亏一篑,这将会加剧我国的贫困状况。

(二)不利于社会稳定,进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贫富差距关涉社会稳定,因为它关涉到人的基本安全感。当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底层很多人因陷入贫困而失去安全感时,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恐慌,进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贫富差距拉大,在使民众失去安全感的同时,也使民众的相对被剥夺感增强。民众的相对被剥夺感是指民众将自身与周围其他群体进行比较后的心理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相反,人们感到自己的经济地位在不断下降,感觉自己是穷人,自身的正当利益受到了“剥夺”。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出了0.4的国际警戒线,这表明社会财富日益聚集在少数人的手中。虽然现在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忍受力比过去提高了,但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会使民众产生不安全感,同时会感到相对剥夺感增强。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遏制,民众的不安全感及相对剥夺感一旦超过可忍受的范围,那么社会不稳定因素将会急剧增加,在一定的条件下,很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进而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有失社会公平,不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终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健康运行

温家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上述两大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没有生产力的持久大发展,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财富大大增加,但在财富的分配上则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贫富悬殊不断拉大及分配不公等等,这些都有失社会公平。社会不公平只能增长人的惰性、“机会心理”和特权意识,不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及创造活力,最终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及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一个人的收入决定了他的生存质量和人格尊严。当一个感到比他贡献小的人却过着比他更优雅、更体面的生活时,他的心里就会滋生出一种怨愤,就会对社会公平正义产生怀疑。这种怨愤及怀疑最终会危害社会的和谐及经济的健康运行。

(四)导致内需和消费不振,从而使得我国过分依赖外部市场,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安全性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函数关系:C=a+by。其中,C为消费总需求,a为常数,表示自发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可支配收入。由此可见,边际消费倾向与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因素,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可支配收入及边际消费倾向都呈正相关关系。但是,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将不断下降,即收入水平越高的人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而收入水平越低的人边际消费倾向越高。近年来,由于我国分配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汇聚,而广大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收入的增加除了进行奢侈品消费外,不会再用于一般的消费,其收入或者用于投资,或者用于储蓄,而广大低收入群体虽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但由于收入增长缓慢,或者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增长预期,同时为了应对医疗、教育及住房等大项开支,除了日常的必需品消费外,剩余部分也用于储蓄,消费需求被极度压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农民的消费严重不足。截至2009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29亿人,[11]按三人之家计算,2.29亿农民工涉及到6.87亿人的负担,加上缺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农民的消费能力被极度压抑,导致我国整个社会消费需求不足。从实践上看,近年来,贫富悬殊的不断拉大已经引起越来越明显的经济结构失衡。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储蓄居高不下,居民消费增长滞后,内需和消费不振,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拉动。据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高收入经济体 GDP构成中,居民最终支出占62%,资本形成占21%;中等收入经济体这两个比重分别为60%和25%;我国的为34%和44%。[12]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明显偏低,投资(资本形成)率明显偏高。投资是一把双刃剑,既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增效器,又是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经济的这种增长方式大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安全性,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克服分配领域问题的对策分析

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这为我们针对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出路指明了方向。在当前情况下,笔者以为,克服分配领域中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劳动报酬所得

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劳动报酬及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不断下降;与此相反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例不断上升。因此,要克服分配领域的这个问题,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政府应当增加转移支付及社会保障支出,适当地将政府所获得的利益让渡给居民;其次,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当前,我国垄断行业国企红利上缴的比例仅为5%左右,这根本不符合同股同权的原则;最后,应该尽快建立“劳资集体谈判制度”,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落实劳动者集体谈判的合法权利,进一步健全集体谈判机制,明确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平等地位和权利。

(二)完善税收制度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是缓和社会分配矛盾、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其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体。这种税收结构在调节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上的功能比较弱,其存在的累退性,放大了收入的不公平,具有逆向调节作用。税收的逆向调节作用已成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逐步建立起一个综合协调配合,覆盖居民收入运行全过程,以个人所得税、财产税为主体,其他税种为补充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从个人收入的存量、增量、转让等多个环节对收入分配进行全方位的调节。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很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使得城乡居民无法同等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因此而受到限制。因此,应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城乡社会保障面,建立面向所有人员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从而逐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四)变革户籍制度

2010年5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收入差距为何不断扩大》的文章。文章认为户籍、出身、企业身份等,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推手。因此,要克服我国分配领域了出现的问题,就要变革户籍制度。同时,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五)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区域差距问题本质上是区域问题的一个方面。从战略的角度看,解决区域差距问题最重要的是继续统筹区域的协调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继续促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发展,提升东部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要统筹区域的协调发展:一是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二是实行产业地区倾斜的区域发展政策;三是利用财政再分配手段调节地区发展差异和居民收入差距。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就业制度,继续清理和废除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保证对农村劳动力和劳动力一视同仁;其次,要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帮助地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

(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当前我国分配领域最主要的问题是贫富悬殊不断扩大,因而重中之重就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让低收入群体有一个基本的收入,同时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民生问题,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农民低收入问题对于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扶持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2)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3)实施科教兴农;(4)构建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咨询和农民合法权益保护的服务体系,创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环境,可以考虑重新建立农会表达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利益诉求;(5)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缩减基层组织冗员,提高基层的服务和效率意识。

克服分配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但这是亿万老百姓的心声,是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所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体现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必行之举,其大势不可挡。可以预期,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多年来存在于分配领域中的突出问题一定能够得到逐步解决。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J].新华文摘,2010,(11):1-8.

[3] 丛亚平,李长久.收入分配四大失衡带来的社会风险[N].经济参考报,2010-05-21(A 08).

[4] 常兴华,杨宜勇,徐振斌,等.促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J].宏观经济研究,2009,(5):20-25.

[5] 九三学社中央.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C].

[6] 张东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9)[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 苏海南.收入差距呈现全国范围内多层次扩大趋势[N].中国经济时报,2010-05-10(1).

[8] 汪生科.央企“十二强”收入调查:人工成本最高达每人12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7-11(2).

[9] 李静睿.劳动报酬占 GDP比例连降22年[N].新京报,2010-05-12(07).

[10] 贫困监测报告(2009)[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1] 王羚.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调查:他们缘何纵身跃下?[N].第一财经日报,2010-05-27(A4).

[12] 林兆木.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J].新华文摘,2010,(9):52-53.

Problemsand Coun termeasures of China’s D istribution

HUANG Xiao-ni(School of M arxism &Leninism,M 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reform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A t the same time,w ith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reform,many p roblem s begin to appear,including the w 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 r,the diso rder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unfair distribution and so on.These issue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health economic development.To overcome the distribution p roblem can imp rove the distribution system,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 ic development,standardize income distribution o rder,break the monopo ly of trade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level of low-income groups.

distribution;issue;hazard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F047

A

1674-2273(2010)05-0034-04

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整理计算。

2010-06-15

黄晓霓(1985-),女,广西隆林人,中央民族大学马列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操申斌)

猜你喜欢

差距分配领域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领域·对峙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