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教”
2010-04-11于馥颖
于馥颖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0 引言
2006 年秋季,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等学校拉开了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大幕,至今不断深化。 在新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下,本轮改革主要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3 个方面进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1]。 因为任何优化了的课程与学科,都必须经由富有成效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奏效,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长期以来主要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 近年来,随着探索的深入,案例教学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受到重视。 而案例教学法不是万能的,再加上执行与理论上的偏差,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案例教学法实际上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就解决问题的现实性而言,增强案例教学的实效,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是抓好案例教学之“教”,“教”的质量和水平是案例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教”由哪些要素构成? 案例教学法对“教”有什么样的应然要求?“教”的现状如何? 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试做如下探讨。
1 案例教学法概述
自1870 年美国哈佛大学尝试以来,案例教学法至今已有近140 年的历史。 自创始以来,案例教学法主要运用于经济学、法学、医学和工商管理领域。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学习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并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案例教学法应用走向深入,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1.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学界有着大致相同的若干个学理性版本。 笔者在此结合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实践,对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作如下阐释: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深度解读教学内容、教材体例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面向现实,整合教材内容,形成科学、富有个性、简单明了的问题体系,并依照既定的问题体系,准备典型性案例,进而引导学生围绕典型性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在情境化教学中提高学生知识理解力,增强学生情感认同力,提升学生自我反思力,增进学生实践行动力的特定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学习者是主体,真实的案例是基础,多媒体课件是平台,互动式教学是主要方法。 案例教学法感观性和形象性强,针对性和说服力强。 这些是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显而易见的特征和优点。
1.2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
案例教学法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那么,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到底是什么呢?
1.2.1 交互模式下的案例与理论共同指向更高的诉求
案例教学法诠释了一种新的关系模式,即它打破了传统讲授教学法下理论与实例的二元对立,以及二者之间简单的目的与例证关系。 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不再是理论的帮衬与辅证,理论也不再是案例的旨归。 在案例教学中,无论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不是追求单纯的知识存储与复制,而是通过融合理论与案例,谋求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力的增强、科学价值观的塑造和积极有效的行为的发生。 “案例教学能让学生以‘情感-认同-导行’的方式学习理论,在感悟中实现理性的飞跃。”[2]这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四个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理性目标和能力目标)合一。
1.2.2 学习过程富有探索性、开放性和融合性
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下, 教学往往是结论在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主宰下的逻辑推演过程,课堂教学结束时,学生往往只是记住了只言片语或几个松散的范畴,或是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老师塞给的一大堆似懂非懂的观点。 另一个极端,则是失控了的完全放给学生的所谓课堂自由发言,最后往往是无果而终。 与讲授教学法的演绎式思维方式相反,案例教学法更倾向于归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进行探索性、开放性和发现性学习。 教学注重基于个性、谋求共性,谋求多元化诉求共识。 这一方面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潜质潜能,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情商,增强其兼容并包精神。 因为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坚守自我见解和倾听别人说法同样重要,每个人的观点最终都会在不断修正和融合中得到提升。
1.2.3 教育是教师导引下的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求解和自我反思的过程
讲授教学模式下经常是教师唱独角戏,具有很强的填塞倾向。 讨论式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又会因为失控而离题甚远。 这两者都分别走入了两个极端。 如何使教学过程充满师生良性互动,让教学节奏有张有弛,我们一直在求索。 案例教学法相对于前两者,可以让我们最大限度地接近目标,这是因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案例讨论与理论学习相互结合,教学互动、教学相长。从某种意义上说, 案例教学犹如访谈类电视节目。如果我们把教师比喻为主持人,学生则是观众和嘉宾。 要使节目成功,主持人与嘉宾、观众要良性互动,其中最关键的是,主持人的说要适度,即主持人需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只需在关键处发挥好作用便够了。 如节目开始的铺垫与导引、节目展开过程中若干环节的起承转合、节目最终环节的深化和升华。 同样,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说也应拿捏有度,“一言堂”和“一言不发”都是失败的。 问题讨论与观点澄清主要是教师导引下的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求解和自我反思过程。 这种情形下的教育也就自然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了。
案例教学因直观生动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它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既重视知识讲授,又注重能力培养和情感陶冶。 因此,而较之传统讲授教学法,它具有巨大优势。 可以说,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体要求,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新理念。
2 案例教学法之“教”的基本构成
如上所言,增强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十分重要和现实的突破口在不断优化“教”。 使案例教学的本质特性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显现和落实,关键也在“教”的作为。 那么,案例教学法所言的“教”是怎样构成的,有哪些要素呢? 这些要素分别起着何种作用呢?
对于案例教学“教”的构成,通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2.1 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料
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料是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物质前提。 从目前情况看,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是案例教学必备的教学手段,课件制作如何做到既生动又不哗众取宠、既内容充实又无堆砌之嫌、既富有逻辑又不呆板,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就教学资料而言,案例教学基础性的工作是收集典型性案例。 案例选择要做到与理论内容契合,与学生需求相适应,具有典型性,这样才能保持其较为持久的生命力和说服力。
2.2 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总体来说是主导。 即拟定主题、铺设基调、驾驭讨论,在关键处起到点拨、引导作用,并能不失时机地针对关键问题进行有效地融合、提升,实现思想、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深化和升华。
2.3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在本质上区别于讲授教学法的新方法,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这样才能有效地重构、整合理论,并巧妙地驾驭理论。 教师应具有广泛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思路开阔、视野宽广、旁征博引。 教师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课堂氛围,驾驭课堂,使课堂节奏收放自如。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找到新思路、 形成新特色。教师更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在较高程度上起到率先垂范、教书育人的作用,真正体现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特质。
2.4 教学过程
如上所言,案例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追求教学互动和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而所谓教师是主导,实质上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无为而治”,即在课堂教学中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 教师的主导性角色发掘越充分,也就意味着学生的主体性越强。 这事实上表明学生拥有了一个自我表达、自我发现和自我反思的环境。 这样,他们就会带着很高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最终实现良好的自我教育。
就某种角度而言,以上四个基本要素是案例教学法对“教”的应然要求,而事实上,要做到这些是有相当难度的。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实际上会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放弃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如何有效地克服弊病、提高实效,这是我们应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3 案例教学实施中“教”之不足及应对措施
主客观各种因素导致案例教学的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尚需完善之处,这需要我们加以研究,以促进案例教学“教”的完善和优化。
3.1 案例教学法实施中“教”的不足
3.1.1 案例选编缺乏典型性
“所谓案例教学, 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3]因此, 选编案例、选编典型性案例是案例教学十分关键和基础性的工作。 而“在选编案例时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目的性和疑难性的原则。”[4]在笔者看来, 其中典型性原则尤为重要。 典型性是指案例具有代表性,是一种凝聚了共性的个性表达成果, 案例应广为人知,且与中心理论问题严密契合,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魅力,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震撼学生心灵,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事实上,很多人错把案例等同于实例、事例或资料,对案例缺乏精致推敲和筛选,使案例典型性大打折扣,这样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1.2 教学手段缺乏实质性改进
精编的案例要得到有效使用, 预设的目标要得以实现, 我们还需要找到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当下教学手段仍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其中教学课件是平台。 教学课件制作水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跳出传统讲授教学的窠臼,在案例教学思维框架下重构课件,使其精当、雅致、新颖是相当困难的。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智慧和相当强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很多课件因在这四个方面不拥有充分的支撑力而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表现力,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3.1.3 课堂讨论时常难以掌控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讨论。”[5]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过程很重要的环节。为了使讨论较为生动、广泛和深刻,教师往往倾向于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 而在实际过程中,学生的回答经常会偏离某种预设的方向,许多时候,学生参与讨论的时间也很难掌控,如果教师在应变和整合能力方面又很欠缺的话, 很容易使课堂讨论因失控而无果。
3.1.4 教学仍带有一定的说教色彩
我们往往不缺乏创新的动机和热情,但在行动中总有偏差、动摇或畏缩。 上百人的大课堂、思维惯性和行动惰性,经常促使我们更倾向于讲授和说教。因为这样的一言堂更容易掌控,尤其在课时吃紧的情况下,我们更愿意采用传统讲授法。 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干扰,我们经常会出现动摇,对案例教学法欲说还休、对讲授教学法欲罢不能,有意无意间重回老路。 如,为操控课堂而过分干预学生的讨论,经常不愿意放弃说教;不善于说服和沟通,使案例教学仍蒙有很浓厚的说教色彩,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作为呢?
3.2 应对措施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3.2.1 要树立渐进意识
在长期的讲授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了某种惯性和惰性,要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中一下子突破这些东西的制约,是不现实的。 改变是一个过程, 需要在实践案例教学法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优化,切忌急于求成、求全责备。师生都需要积累,都需要许多不断提升和改善自我的机会。
3.2.2 加强学习和交流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适应并驾驭案例教学课堂,一个十分有效且现实的途径是进行交互性学习。 只有相互交流、互通有无,才能取长补短,尽量缩短成熟的历程。 实现相互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托是建立和巩固优良的教学团队。 只有形成团队,才能凝聚智慧,做到集思广益。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需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 此外,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教”之问题的解决,在许多时候要依赖于研究“学”。 案例教学课堂因学生的大量参与而变得异常灵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感受和得失,是教师改进教的重要参照点。 教师要善于从学中找经验、找教训、找灵感,抓住来自学生的一刹那的触动和灵感,进行激发和引导,使教学活动产生飞跃。
3.2.3 要善于从后思索
上述由学而反思教,是从问题的一面到另一面,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思索,是一种更高的融合与提升。 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和反思,非常有效的方法是由果至因的从后思索法,它可以让我们条分缕析地反思过程。 当然,反思后,我们还需要把散乱的体会和收获加以归拢,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 这种从后思索,需要把过程分成若干阶段。 对教学过程进行从后思索,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 采用这一办法,要求教师在每一次课后和每一个课题结束后做教学后记或日志,最终形成全部过程的总结。 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提升。
3.2.4 要勇于实践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尝一尝。 案例教学法虽然算不上新事物,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切实运用并能进行积极且富有成效的情况探索并不多见,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地努力践行。“执行也是一种创新的力量”[6],只有在执行中,我们才能找到差距;只有在执行中,我们勇气和智慧才能被不断发掘。 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已经取得的优良效果,我们应当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改革,在改革实践深化过程中提升认识水平,增强行动能力。
4 结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7]。因此,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必须以学生为本,构建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参与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教师中心”,通过分析案例,实现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 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会发现,案例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其理想化色彩和浓重的西方文化背景,与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和目标,都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作为‘舶来品’的案例教学在移植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后,便出现了程度不一的‘水土不服’”[8]。 的确,任何一个教学方法的优越性都是有边界的,我们只能通过不断改进,促使某一教学方法在现有条件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努力促进各种教学方法的合理化调配。
[1] 韩裕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耦合[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6):149-153.
[2] 阮星光,王春茹. 让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功效[J]. 江苏高教,2007(1):140-141.
[3] 姜相志. 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J]. 教育探索,2007(1):45-46.
[4] 雷继元. 论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J]. 教育与职业,2007(35):107-108.
[5] 聂启元. 也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7 (35):109-110.
[6] 赵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教师应用手册[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2.
[7]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341.
[8] 韩裕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耦合[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6):14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