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2010-04-11李建辉刘剑锋
王 琴,李建辉,刘剑锋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课程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是高职高专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 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对培养面向21 世纪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意义重大。 我们在实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并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全方位建设,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
1.1 精品课程建设理念
精品课程是行业或区域内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1]。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旨在推动全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 因此,我们认为:精品课程建设不仅要树立精品意识,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建设观念。
1.2 精品课程建设思想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品课程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精品课程建设的终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的学习是以课程为基本单元进行的,课程建设的落脚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的。 所以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品课程建设要为学生研究型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方便,要注重课程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能力。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品课程建设还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优秀的课程往往是由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支撑起来的,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依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不断地培养和建设这支队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良好的服务[2]。
1.3 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品课程要坚持全面建设的观念,就应树立精品意识,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创新等方面。 课程的体系和架构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认知规律,并富有创意;教学内容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选取。 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有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从课程体系的高度顾及先修和后学课程的相关内容,有铺垫、有延伸,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在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上,也必须进一步创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职业资格证书、精湛技能认证纳入课程考核体系,采用“过关晋级”、“人人过关”模式。
2 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多重关系
2.1 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关系
在高校教育系统内部,学科位于宏观层,专业位于中观层,而课程位于微观层。 学科、专业的建设目标决定着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对课程建设的系统要求, 而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 只有重视学科建设,才能提升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内的各类课程建设的水平。 而只有狠抓各类课程建设,从建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向前发展。应当以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的建设推动测绘学科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建设,并以该学科专业的建设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 还应从高等教育的整体着手,有组织、全方位地加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改革方面,牢牢把握“整体性、综合性、创新性”原则。
2.2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任课教师的两项基本活动和主要任务, 两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既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一面。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发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 因此,我们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通过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也鼓励热爱教学的教师潜心钻研教学法,切磋教学方法和艺术,充分发挥教师这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们在教学中增强科研意识,在科研中提高教学意识,不断提高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
2.3 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教书”不仅仅是“讲课”,讲课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 “教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成才的教学过程。 “育人”就是培养人才。“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既重视“教书”(即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品课程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建设,更关注这些建设能否达到“育人”的目的。
总之,精品课程是较长时间积淀的结晶,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不能揠苗助长。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才能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真正优秀的精品课程。
3 精品课程的基础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创新等诸多方面,必须抓好以下5 个方面的基本工作。
3.1 制订科学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还必须有正确的建设思路,这就必须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先导。 其内容包括如何有步骤、 分阶段地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管理机制建设等。
2008 年4 月,由学校、企业组成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开发小组成立,专门承担课程开发任务。本课程的开发以市场需求为起点、 以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为核心力量,实现课程开发的创新。
课程组成员召开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毕业生返校交流会。 同时,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 与企业专家共同对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主要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双方达成明确共识,即,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地理信息采集、 普通地图及专题地图编制、4D 产品生产、GIS 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面向生产一线从事基础测绘、地图制图、GIS 应用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是基础测绘岗位群、 地图制图岗位群、GIS 应用岗位群。
我们在对各岗位群中主要岗位的专业技能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GIS 应用岗位群的主要就业岗位,即GIS 数据采集员、数据处理员、数据分析员及GIS 高级管理和应用人员。
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我们绘制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与课程设置对照表。 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主要对应地理空间数据获取编辑能力和GIS 分析与管理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GIS 数据采集员、数据处理员、数据分析员及GIS 高级管理和应用人员岗位的任职能力,取得由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与教育部地理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颁发的中级“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 应用水平”资格证书。 同时获取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湛技能证书。 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通过追踪毕业生的成长轨迹和GIS 应用岗位员工职位的升迁规律,以学生毕业后3~5 年一般可以达到的职位来确定本课程的知识总量。
本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是:(1)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空间数据获取能力、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能力、空间数据分析能力、GIS 产品输出能力和GIS 高级管理能力等。 (2)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具体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挑战与竞争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3)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 具体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获取技术的能力、工作任务的分析、计划、实施、监控能力等。
3.2 注重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精品课程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要反映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经济、社会、科技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这样才是坚持以学生为本[3]。
为使本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本课程组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和地理信息系统企业的优势, 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选取的思想是: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纲领,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为此,本课程组通过专业委员会、行业协会,与企事业单位共同确定了本课程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需求。
在对知识、能力、素质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明确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和日常实际工作任务, 选取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岗位中典型的工作项目作为主线, 统筹考虑前接和后续课程的内容,参照《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 应用水平》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序化教学内容, 把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于一种实际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管理工作过程中,突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共设计了六个学习项目,包括GIS 平台选择、空间数据获取、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空间分析、GIS 产品输出、GIS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我们设计的六个学习项目其内容与GIS 数据采集员、数据处理员、数据分析员及GIS 高级管理和应用人员对应的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相互匹配。其中前五个学习项目的排列顺序正好是完成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的整个工作过程, 最后一个项目则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设置的。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共设计了6 个学习项目、21 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教、学、练、做一体化。
3.3 加强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引、聘、送、下、带、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教师队伍建设,本课程形成了一支素质良好,年龄、专业、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并重,专兼结合,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该课程组共14 人,专任教师7 人、兼职教师7 人。课程组14 名成员分别毕业于国内7 所高等院校,人员的学缘结构合理,主讲教师均有企业工作经验,均为“双师”型教师。 课题组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 进取心强, 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理论造诣,对职业教育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在课程建设规划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经过不懈的努力,本教学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主编或参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10 部,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2 项,获奖13 项。
3.4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 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教”和“学”的效果。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互动。 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4]。
在注重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我们大力推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评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教学各个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从2003 年起,实行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电子教案和课件,建设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网站,采用了“讲、练、做”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多种考试形式。
4 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特色和创新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本课程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创新点。
4.1 将职业资格证、精湛技能证纳入考核体系
本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考取由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和教育部地理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颁发的中级或高级“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 应用水平”资格证书, 同时获得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颁发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精湛技能证书, 以提高本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4.2 课程定位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通过“建设校园地理信息系统”这个综合性大项目,让学生全过程完成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各项任务,全方位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4.3 校企共建课程,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通过建立内容齐全、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充分满足了学生和合作企业员工自学、自测、交流和知识拓展的需要。
4.4 实习模式创新——实训、实习与生产一体化
将课程的实训、实习教学与企业的生产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实训、实习与生产一体化”的工学结合运作机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由学校专任教师负责现场指导、企业兼职教师负责质量检查、 学生自主完成生产任务,达到校企双赢、学生受益的效果。
4.5 课程考核采用“过关晋级”、“人人过关”模式
本课程采用项目化考核,项目考核采用“人人过关、过关晋级,一关失败、从头再来”的考核方式,使每一个学生每一个项目都达到要求,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
5 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抓住了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精品课程,创建了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新模式,使职业教育找到了根本[5]。 在建设过程中,应以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实现职业技能的发展为主线。 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师资水平,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必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6]。
[1] 周远清. 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大举措[J]. 中国高教研究,2003(1):12.
[2] 王慧.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研究与探索[J]. 教育探索,2009(1):35-36.
[3] 曹定华,黄立宏,马柏林.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J]. 大学数学,2006(3):14-16.
[4] 陈晓琴.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08(9):27-29.
[5] 应力恒.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 职业技术教育,2008(17):14-16.
[6] 万荣泽,何春玫.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8(3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