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闻
2010-04-11
“太阳海啸”将揭开太阳电磁爆发谜团
太阳活动性所产生的壮观景象是人们所熟悉的,比如:在北半球多数地区可见的北极光现象。2010 年8 月,太阳表面突然喷发数吨等离子——电离原子——进入星系空间,它们用两天时间穿越了1.5 亿公里(0.93 亿英里)抵达地球。目前,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基于太阳勘测数据指出,壮观的太阳活动图像将进一步改变我们对太阳表面的认识。他们将这一系列太阳活动称为“太阳海啸”,这种爆发式太阳活动并不是隔离的活跃性,而是跨越遥远距离的磁场交互反应。
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SDO)拍摄了大量太阳活动图像,并将其称为“日冕物质喷发(coronal mass ejection)”。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发可以相距数万公里之遥同时爆发,形成一场壮观复杂的“暴乱音乐会”。
美国洛克-马汀公司、天体物理实验室的卡雷尔-舒里吉维(Karel Schrijver)说:“2010 年8 月1 日的太阳活动性可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观测到的太阳风暴实际上是全球整体性活动,这是我们此前未曾想像过的。”
他的研究同事洛克-马汀公司太阳物理学家艾兰-蒂特(Alan Tite)对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和日地关系天文台(STEREO)的勘测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提供了不同波长范围内高清晰太阳活动图像。蒂特说:“我们必须了解太阳磁场的整体性。”他们将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
这项研究显示“巨大喷射”的太阳海啸如何分离成数十次壮观的冲击波、太阳耀斑、暗条喷发和日冕物质喷发现象,它们跨越太阳经度180 度,每次持续28 个小时。
如右图,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绘制太阳磁场地图,从而揭示了太阳活动的关联性,以及太阳海啸的整体一致性。这也是第一次证实太阳耀斑之间的联系。
这项研究发现显著地暗示像2010 年8 月1 日发生的“太阳海啸”活动未来可导致通讯卫星系统、电网和航天器毁坏。当日冕物质喷发抵达地球,它将与地球磁场发生交互作用,潜在地形成一种地磁暴,太阳粒子流沿着磁场线朝向地球极地运行。
美国科罗拉多州海洋和大气局气象预报中心的罗德尼-维雷克(Rodney Viereck)说:“太阳整体性活动将是预测太阳活动现象的突破点,目前我们需要向电力系统、商业客机等客户提供改良的气象预报,使他们切实保护相关的系统,确定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舒里吉维说:“我们仍需整理太阳活动的一些原因和现象,这是一种连锁性反应,或许是每一个太阳活动引发另一个,亦或者所有活动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太阳全球性磁场的显著变化。”
腾讯科技
我国成功发射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0 年12 月18 日凌晨4 时20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7 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至此,2010 年我国共进行了15 次航天发射,全部获得成功,为今年我国航天发射画上圆满句号。
第7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5 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它的发射成功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正按计划顺利推进,今后几年将持续进行组网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2 年前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2020 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覆盖全球的大型航天系统。
有关专家表示,15 次卫星发射,次次成功,表明我国火箭、卫星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发射能力显著增强,测控技术更趋成熟。当前,随着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卫星发射已进入高密度期,正在成为常态化。未来几年,我国还将发射数十颗卫星。
据了解,此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6 次飞行。
《科技日报》
应对气候变化,要“高歌稳进”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要定一个基调,那就是‘高歌稳进’。” 在2010 年12 月19 日举行的《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知识读本》首发式上,谈到我国在减缓气候变化所采取的行动时,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强调要“稳中求进”。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采取共同行动已不容置疑,因为这涉及到我国未来30 年到50 年之后发展生存的安全供给问题。因此,早转型就早主动。”潘家华首先肯定应对气候变化一定要“进”,但他同时强调“进”中求“稳”。
现实中,往往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张力与减排二氧化碳的约束力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拉闸限电的方法,并不可取。”潘家华认为,部分地方政府制定减排的分配指标,出现了偏差也情有可原,因为这本来就是个摸索的过程。但行政命令式的方法不利于节能,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可以勒紧裤腰带,但不能让自己饥饿。”潘家华建议,应该给地方、企业一些市场自主性,减少对生产需求非正常的干预。
同时,他还指出,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技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时候,资金应该多用于研发而不是供给,否则成本太高。“采取节能减排的行动,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向前迈进,但也要脚踏实地。”
《科技日报》
我国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实现国产化
由中国一重承制的我国首台完全自主化制造的红沿河核电站1 号机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2010 年12 月18 日在一重大连制造基地完工发往辽宁红沿河,经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全部满足质量要求。此举标志着我国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的制造经过独立研发、自主创新,已完全实现国产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为我国核电建设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成套装备的能力。
据悉,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更为先进的“二代改进型”和“三代”核电项目在国内陆续开工建设。由于需求量较多,核电关键设备所需大型铸锻件成为制约我国核电事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从国外进口又难以满足需求并存在阻碍,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核电站的建设进程。因此,必须尽快扭转核电锻件和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
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的第一座和我国东北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是我国二代改进型核电自主化建设重点依托项目。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通过红沿河一期工程4 台机组的研制,基本实现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自主化。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是安置核反应堆并承受其巨大运行压力的密闭容器,是压水堆核电站中的关键设备,具有制造技术标准高、难度大和周期长等特点,而且是不可更换的设备,必须保证其在核电站寿命期内绝对安全可靠。
中国一重立足自主创新,集中精干力量攻关核电关键铸锻件研发,在研制过程中自制了大批工辅具,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工艺评定,先后攻克了大型厚壁锻件压实、淬透、细化晶粒及均质性、一体化接管段成形锻造、马鞍形接管段焊接、中子通量管孔加工等一道又一道的技术难关,取得了自主创新的多项研发成果。
在红沿河1 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研制过程中,中国一重创造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史上的多项第一:第一台国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反应堆压力容器;第一次完全实现了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所用锻件国产化,并均由中国一重自行研制;第一次将一重自主研发、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一体化接管段锻造技术,应用于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第一次将自主研发的制造技术应用于百万千瓦级反应堆压力容器,实现了百万千瓦级反应堆压力容器整体精加工。
《科技日报》
《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知识读本》首发
我国首套全面介绍气候变化的丛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知识读本》今天在京举行首发式。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为丛书作序,他在序言中指出:“这套知识读本的出版,在当前的形势下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有助于全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有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决策以及相关研究和公众意识的提高。”
《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知识读本》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并发行,共5 册,分别是:秦大河院士主编的《气候变化——我们身边的科学问题》,林而达研究员主编的《气候变化与人类——事实、影响和适应》,何建坤教授主编的《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潘家华研究员主编的《低碳转型——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及葛全胜研究员主编的《公民行动——气候变化中的人类自觉》。
据介绍,五个分册的主编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从而确保了丛书的科学性、前沿性和权威性。同时,为了确保编写质量,来自不同学科的17 位院士和专家组成了编委会,第一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孙鸿烈院士担任丛书的总主编及编委会主任。
“由于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策法规等不同范畴,这套书的编写过程充分体现了气候变化研究必须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的内在要求,作者队伍体现了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孙鸿烈认为,丛书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特别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成果,可为政府决策和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促进相关研究成果在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同时,也能够为增进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的社会认知发挥作用。
“该套丛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出版领域的空白,兼具科学性和普及性。”学苑出版社社长孟白介绍说:“我们在编辑该书时,力求将读者定义为普通大众。希望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大中学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益,以期达到关于气候变化知识普及的目的,为我国的节能减排行动提供智力支持。”
《科技日报》
美国宇航局捕捉到月球背面清晰画面
美国宇航局最近公布了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拍摄的最新月球背面照片,将月球背面的图片清晰度提高了100 多倍。这些清晰程度空前的照片,展现了陨石坑密布的月球背面。
以最新数据为基础的这些高程和地形图显示,月球背面布满大陨石坑和凸起物。马里兰州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格雷戈里·纽曼博士表示,以最新数据为基础的这些高程和地形图“将作为未来月球科研和人类探索任务的基本参考资料”。这里看到的明亮的亮绿色概念图,显示出月球两极的地形特征。
纽曼说:“用大约1 年时间收集数据后,我们已经从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月球轨道激光测高仪(LOLA)获得近30 亿个数据点。我们打算通过未来两年和以后的科学任务,继续以这个速度对月球进行观测。我们可能会在极地附近设置类似GPS 的导航系统,为从极地经过的该飞船导航。”
月球轨道激光测高仪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光学透镜发射的激光脉冲被分裂成5 束,每束撞击到月表后被反射回来。该仪器通过反射回来的脉冲,可以确定它的运行时间,计算出光运行的速度,从而得出飞船到达月表的距离。纽曼表示,合成月球背面图的位置误差在1 到10 公里。他说:“我们将其向下发射到不超过30 米的范围内。 ”
新浪科技
欧洲强子对撞机高能撞击未发现迷你黑洞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CMS 探测器任务团队完成了对高能质子撞击产生的迷你黑洞的搜寻工作。但是,科学家迄今并未发现迷你黑洞产生证据,而对撞实验产生多种理论模式预测的质量为3.5 至4.5 万亿电子伏特(1012 电子伏特)黑洞的可能性已被排除。
据科学家预测,迷你黑洞存在于某些理论模式中,这些理论模式通过假设三维空间之外还存在额外“卷曲”维度,试图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物理学的两 大理论统一起来。这种理论预测,在大型强子对撞机高能运行状态下,粒子之间或能近距离撞击,从而对这些假定额外维度变得足够敏感。
这种情况下,相撞的粒子以类似于电磁力、强力和弱力等宇宙中其他三种基本作用力的强度发生引力相互作用。接着,两个撞到一起的粒子可能会形成迷 你黑洞。如果确如理论预测的那样,迷你黑洞会瞬间消失,产生由正常物质的亚原子粒子构成的与众不同的喷射物。在围绕大型强子对撞机对撞点设置的高精度 CMS 探测器内,可以观测到黑洞从诞生到消失的整个过程。
CMS 探测器一直在寻找大型强子对撞机2010 年以7 万亿电子伏特(TeV)的质心能量运行期间所有质子对撞产生的此类事件。然而,科学家并未发现迷你黑洞的实验证据。这种非观测结果就排除了质量高达3.5 至4.5 万亿电子伏特的迷你黑洞的存在,而这个能量范围是假设额外维度存在的一系列理论模型的基础。
新浪科技
科学家测到地核部位磁场强度:约为地面值50倍
科学家最近首次实现了对地球内部磁场强度的首次测量。测量深度约为地下1800 英里(约合2896 公里)。
测量的结果显示在地下这一深度(地核)上,地磁场的强度约为地面值的50 倍。这一新的数据将有助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确认地球内部的产热机制,这种机制帮助产生了神秘的地磁场现象。
“对地磁场强度的测量能让我们了解这种能量源的某些限制条件,这将有助于我们找到这种机制,”布鲁斯·布菲特(Bruce A. Buffett)说。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和行星科学学院的教授,也是进行此项测量的科学家。
科学家们目前认为地球的内部热源有三种:一是地球在45 亿年前形成时累积的剩余热量,当时地球呈液态熔融状态;二是当较重元素在地球内部下沉时释放的重力势能;三是地球内部某些长周期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热,这种物质包括钾、铀和钍等。
形成后逐渐冷却的原始地球最早是从原始太阳星云中获得了磁场。这一原始磁场在1 万年内就会消失。但是由于地球内部产热,形成“电流”,从而得以再次“启动”地磁场。
一般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大致分为三层:最外面的地壳,下面是地幔,最核心部位称为“地核”。而地核本身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两层,其中外地核的厚度约为1400 英里(约合2253 公里)。由于地球内部热源产生的高温,地球的外地核处于液态,并发生沸腾。这会导致强烈的对流作用:导电的金属物质在已有的磁场内上下翻腾,这产生了电流,并反过来维持着磁场的存在。这种翻滚的电流机制造成了地磁极的不稳和缓慢偏移。
为了研究这一课题,布菲特博士独辟蹊径。他请来了特殊的“帮手”:月球和类星体,类星体是一种亮度极大,并且极其遥远的活动星系。
类星体会从其明亮的核心发出一束稳定的无线电波,这种稳定的无线电波就像为地球提供了一种背景参考值,通过在地面和卫星上对这种电波进行细致测量,我们可以非常精确地测定出地球自转轴发生的最轻微的晃动。
通过这种测量,并考虑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拖拽作用,布菲特做出了这项关于地磁场的计算结果。他说:“我自己到现在也还是觉得惊奇不已,通过对遥远天体的观测,我们竟然可以了解自己所居住的星球的内部情况。”
目前,布菲特博士正在努力工作,试图建立第二代的模型。他承认,有关地球内部情况数据的缺乏,已经成为建立更精确模型的一大障碍。
新浪科技
平板电脑市场鱼龙混杂:业内曝有些只是改良MP4
在iPad 刺激下,平板电脑正在以迅猛的姿态冲击着消费者的神经。除了苹果,其他企业诸如三星、惠普、宏碁、华硕、联想、中兴、华为等都已经或正在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产品。
iPad“引爆”平板电脑市场
IT 市场从来都是一拥而上的架势。在中关村在线搜索“平板电脑”,至少有30 个厂家已经推出了相关产品。大致统计一下,价格从800 元到6000 元不等,屏幕最小的5 英寸,最大的12 英寸。
随着用户人群的扩大,iPad 正成为一种带有时尚色彩的流行电子消费品,从而引发了市场火爆。而iPad 火爆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给其他厂家指了一条明路:平板电脑有市场。
北京易方数码总经理萧鹏表示,最迟明年“五一”,平板电脑市场就会整体爆发,而且爆发之后的市场会“很可怕”。萧鹏认为,平板电脑主流的尺寸应该是8 英寸左右,解决方案越充分,越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萧鹏介绍说,他们目前推出的产品中,最高端的一款是“双输入平板电脑V7”,价格在3000 多元,基于Android 操作系统,具有WiFi、蓝牙、重力感应等功能,定位政务及商务市场。
“有些只是改良MP4”
一位企业高层表示,现在市场上的平板电脑,其中一些只能称得上改良版的MP4。由于前两年国内山寨厂商“山寨”上网本并不成功,许多业内厂家都盯紧了平板电脑市场。一些厂家是做手机、MID和上网本出身的,但还有一些原本就是生产MP4 甚至是生产数码相机的,现在也都把资源投入到平板电脑生产上。
该人士介绍,平板电脑涉及很多底层的软件开发,并不像手机那么容易被“山寨”。山寨手机的成功是因为有类似联发科这样的厂商提供包括硬件和软件的“交钥匙”方案。而目前的平板电脑市场并没有类似联发科这样的厂商存在。
怎么来定义平板电脑,业内也存在各种解读。有人认为平板电脑就是一个大号的智能手机。也有人认为是小号的电脑或电子书。不过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便携、待机时间长,功能多样,由于设计及工艺水平不同,这些产品的用户体验也是参差不齐。
■ 小贴士
尽量选择正规厂商
据了解,三星电子推出的平板电脑Galaxy Tab 在全球的销量已突破100 万台,宏碁也在2010 年11 月23 日推出两款平板电脑产品。根据Gartner 统计,全球平板电脑已由2009 年的106 万台激增至2010 年的1005 万台。
据了解,至少已经有20 多个专业生产厂家都有了进军平板电脑的计划,其中,包括在明年初推出乐Pad 和多款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的联想,摩托罗拉也计划于明年推出7 英寸和10 英寸的Android 平板电脑。此外,中兴、华为、汉王等非个人电脑生产厂商也有试水平板电脑的计划。
《新京报》
数字新闻
※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NIM5可搬运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11月底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鉴定。经鉴定,这台铯原子喷泉钟可达到1500 万年不差一秒。据了解,时间频率在国民经济、大众生活、国防建设和基础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计量院研制的铯喷泉钟将为中国北斗卫星的地面时间系统提供计量支持和服务。
※ 英国工程师正在打造一辆名为“猎犬”号的超音速汽车,该车预计于明年完工,届时将由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安迪·格林驾驶“猎犬”号突破音障,冲击陆上最高速度纪录。“猎犬”的整个外壳都将由航空级铝材打造。在最受关注的动力系统上,该车采用发动机后置布局,搭载着一台欧洲“台风”喷气式战斗机引擎和一台混合火箭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惊人的135000 匹马力,这相当于180 台F1 赛车的功率总和。凭借这一系统,“猎犬”号可以在40 秒内完成从完全静止加速到时速1600 公里。
※ 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夏季。不过,澳大利亚东南部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部分地区2010年12月19日下雪,降雪量最高达10厘米。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气温2010 年12 月20 日降至13 摄氏度,州中部帕克斯机场气温清晨降到4 摄氏度。
※ 北京与三一重工联合研制的超高层建筑消防车2010 年12 月底完成装配。专家透露,与直通楼顶的消防竖管配合,超高层建筑消防车可在六七分钟内将高压水送达400 米高的楼顶。超高层建筑灭火的世界性难题有望在北京率先攻克。此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消防云梯车高度只有101米,消防泵提供的压力也只能将水送到160 米左右的高度,还要分低、中、高区接力送水。
※ 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一队在濮阳县发现一规模超大型岩盐矿,资源量约43 亿吨。据专家分析,该矿区内岩盐层最厚可达90 米,矿石平均品位超过90%,据初步估算,岩盐资源量约为43 亿吨,厚度大、质量好,可为中国盐化工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