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0-04-10张品品
张品品,冯 冲
(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2.中州大学实验管理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4)
0 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符合行业、职业或工种等职业方向要求的人才的专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 这决定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具有职业性(即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和现实性(即以满足产业界对专业的需要作为首要考虑)的特点。 职业性和现实性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来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与工作体系有较高的匹配度,以适应行业及企业工作的需求。基于此,高等职业教育中食品微生物课教学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从事食品微生物技术领域高级技工职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熟练掌握食品原料的处理、食品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的质量控制中应用到的微生物操作技术上,并使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创造出自己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这样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能够避免成为本科教育的简单压缩[1]。
1 从实践教学出发,选择和编写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2]。 一本好的教材,对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科食品微生物课程的教学多偏重从理论上分析微生物导致食品发生各种情况的原因,而高职食品微生物教学则应着重讲授在食品工业中如何利用微生物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即怎样操作的问题,以实践教学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微生物技术岗位的需要。 两种教育侧重点不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也应有各自特点。
1.1 高职教材的定位
促进教材良性发展,编写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使用最优秀的教材,可以让学生不枉学难以理解且在后继课和工作中不常用或根本无用的知识,即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对岗位技能和市场需要的够用为度。 这是加强高职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 具体到高职食品微生物课程的教材,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形式和文字等方面应符合高职教育教和学的需要。 应针对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突出表现形式上的直观性和多样性,做到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内容安排上,应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 理论的阐述应限于学生掌握技能的需要,不要囿于理论上的推导,应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抽象的理论易于为学生认识和掌握。对于实践性内容,应突出操作步骤,满足学生自学和参考的需要。 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反映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3)应反映微生物操作技术在食品行业中应用的进展情况,使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变化情况有基本的了解。
(4)教材编写人员应认真研究“做中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充分认识实践过程对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使编写的教材体现能力形成的过程。
1.2 以技术为主线编写教材,理论知识穿插其中
由于起点低、观念落后和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我国高职类教材建设明显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的速度[3],大部分供高职院校使用的食品微生物教材是本科教材的缩写本,主要还是侧重理论教学,不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因此,有必要从“以实践教学为主”这一角度出发,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将一些相应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依附于技术要求,穿插到各章节,编写出适合高职食品微生物教学的专用教材,以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例如:可以将“微生物的代谢”与“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两章结合起来,略化微生物代谢的复杂理论,把重点放在生产中代谢物的调控环节。 这样可以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契合,既避免了学生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无味,又避免了学生学习应用操作时因前部分理论知识缺乏而导致手忙脚乱。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的教学任务,不仅包含理论知识教学,还包括实践能力教学,而且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不同,学生来源包括普通高中、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基础知识差异较大。 这就使高职教育对教学过程、 教学质量的要求与其他类高等教育不同,需要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愿意听讲、认真学习。
2.1 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并学会学习
高职教育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4]。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必须采用一些适应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的要求。 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现有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教学生学会探索未知领域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不能只是听教师讲解和接受现有的知识,还应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查阅资料、掌握知识,并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5]。 这对高职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尽快熟悉新环境、掌握新技能将起到很大帮助作用。 如果教师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只注重对已有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就会缺少参与意识。 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教师教学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例如,学习“泡菜的制作”,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方法、选择配料,动手制作不同的泡菜,而不必限定于书本上的做法。
2.2 多媒体使微生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真实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其形态。 而且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很多动态过程,仅靠传统的“粉笔+黑板+挂图”不够直观,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教师讲解起来也存在诸多不便。 有的教师还能打些比喻,使讲授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有些老师则三言两语带过,甚至出现老师板书、学生硬记的现象,使学生对原本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微生物世界失去应有的兴趣[6]。 在教学中,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一改传统教学过程中缺乏真实感、直观性差、内容呆板等缺点,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兼备的动态传播,增强新颖性和吸引力。 而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对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的形态做介绍时,可搜集大量真实的电镜照和五彩立体的电脑合成图,将葡萄串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丝状的弗兰克氏菌、球形或椭圆形的酵母菌、杆状烟草花叶病毒等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各类别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一目了然,且印象深刻。
2.3 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训练,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除应该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外,主要还是掌握体现“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和技术,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即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要使高职食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胜任食品微生物技术岗位的工作,就必须加强学生微生物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 因而就必须从强化技能训练出发安排实验课程。可按实验教学内容的相似性,分成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染色制片技术、微生物的人工培养技术、微生物实际应用实验技术3 个模块,集中安排实验,每一模块反复训练一类技术、培养一种能力[7]。 如,将培养基的制作与灭菌技术、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与纯培养技术、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菌种保藏技术等实验归在微生物的人工培养技术模块中集中安排。 可不断重复训练微生物的培养及分离、纯化等一系列操作,做到重复训练技能却不重复实验内容,每次训练旧技术的同时又有新内容的补充。这样,既可保证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训练的质量,又不因单一的重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 参照职业要求构建和实施考评新模式
3.1 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是学校本位的。 课程内容虽然也有实践教学部分,但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进行的, 与实际的职业实践及社会需要相去甚远。 学校本位的教学制约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近年来,我院在与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生产育人”[8]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制定了顶岗实习章程,现场实习阶段要求学生深入到第一线顶岗参加生产和管理工作。 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备、工具,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以充分落实。 职业能力评价由学校负责组织,但在培训企业内进行。 具体到食品微生物课,可以在学生参加真实的与微生物操作技能有关的业务岗位培训后,由学校及培训企业的业务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已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具备相应社会职业素养,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出相应评价。
3.2 综合评价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具有公正性、全面性、权威性,能很好地考核学生的技能。 实行高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真正体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新举措。
面对现今持证上岗的状况,高职院校应当彻底改变考试内容由学校制定的传统方法,根据岗位内涵的要求,实行指导性考试。 可将学生考取岗位证书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凡国家规定的相关任职资格考试和岗位技能考试,尽量要求学生参加,以获取就业的“准入证”。 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能拿到毕业证书, 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技能认可,实现了学校教育与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4 结语
实践证明,近年来我们进行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是成功的。 教材的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考核机制的客观化,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探索、调整、改进,以进一步推动高职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加优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奉献力量。
[1] 李丹丹. 高职教育中药学微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4):611-613.
[2] 汪博兴,汪明群. 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30-31.
[3] 黄绍平,黄杨. 加强高职教材建设浅见[J]. 科学咨询,2009(7):75-76.
[4] 任东梅.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职教学质量[J]. 职业与教育,2009(6):28-29.
[5] 陈明琪, 韩果红. 高职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药学教育,2005,21(6):25-26.
[6] 缪静,梁建光,屈慧鸽,等. 多媒体在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3):168-171.
[7] 李丹丹, 陈丹丹. 探索高职高专微生物课教学特色之路[J]. 福建高教研究,2007(3):62-63.
[8] 杨士恒. 从刘宪亮院长三次思想跨越看黄河水院高职教育发展历程[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