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公共选修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沟通与演讲”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2010-04-10周艳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内容教学资源

胡 进,周艳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公共选修课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可以弥补专业课教学的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将公共选修课精品化,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试结合有关教学实践,以“沟通与演讲”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对公共选修课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1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1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深入了解和准确领会精品课程的内涵及,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前提。 我们在建设“沟通与演讲”精品课程前,课程教学团队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教师们对“精品课程”的内涵达成了共识:精品课程是高水平、有特色的优秀课程;是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教学水的课程,是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课程[1]。 精品课程建设应以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为基本依据,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一系列文件精神。 其中主要包括2000 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3 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2005 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若干意见》,2006 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9 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 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等。 只有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精品课程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2 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高水平、有特色、示范性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所谓高水平,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应该在同类课程建设中处于领先水平。 所谓有特色,主要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示范性是精品课程的价值所在,表现在精品课程能够为其他课程建设所学习、所借鉴,同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免费开放的优质共享的课程资源,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

在高水平的基础上,精品课程的还要做到“4 个先进性”,即先进的课程理念、先进的课程内容、先进的课程实施、先进的课程团队水平。 所谓“先进性的课程理念”,就是要正确认识高职课程的功能,在课程如何满足社会需要、学习者个人发展以及课程自身特性3 个方面取得合理平衡。 当前应特别关注高职课程综合化、灵活化、实践化、职业化等主流发展趋势。所谓“先进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应体现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适应性和超越性,即要在课程内容本身正确性的前提下,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着力解决课程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同时课程内容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主动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谓“先进的课程实施”,是指根据教育对象和课程特点,合理、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尤其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力度,适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3]。 所谓“先进的课程团队水平”,是强调“精品课程”不但要重视物质条件建设,更需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将“人”的建设和“物”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品课程。

2 高职公共选修课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2.1 高职公共选修课的地位和作用

公共选修课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职院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面向全校学生,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 学校安排集中学习的课程。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是实现“通识教育”的关键。 因此,充分认识公共选修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特殊作用,积极探索、研究和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科专业居多的高职院校尤其应加强人文类公共选修课建设。 我院“沟通与演讲” 课程即是基于这一指导思想而开设的。

2.2 高职公共选修课的特点

高职公共选修课具有以下特点:(1)学时学分较少,内容较多,一般为1~2 个学分、10~30 多个学时。这是由于其在课程体系中与专业课的主辅关系所决定的。 但较少的学时和学分并不表明选修课教学内容一定较少,这是由于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所决定的。 例如“沟通与演讲”课包括人际沟通、人际交往、社交礼仪、演讲辩论等内容,概括了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主要方面,内容较多。 (2)选修人数多且杂,因材施教、实践教学难。 由于公共选修课是在全校范围内由学生任选,一些切合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的课程很受欢迎、报选人数多,听课学生专业、年级、生活背景、心理期望各不相同,这就为因材施教带来了较大困难,也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沟通与演讲”课由于符合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和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心理需求,成为我院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每学期都要开设若干个选修班,以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 (3)不易得到重视。在以专业教学为主的高职院校里,公共选修课由于其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往往难以引起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学校在精力和财力上投入往往不够。 这就对其教学团队的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高职公共选修课中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根据课程的自身特点,把握好切入点、主要任务和难点。

3 公共选修课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方面

3.1 教学团队建设是基础

教学团队是高职公共选修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种教师行为,是教师的学术造诣、科研背景、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4]。作为示范性的教学资源,精品课程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随之而进行调整。 可以说,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因时而变的过程,需要团队协作方能不断完善。因此,教学团队建设是保证精品课程质量的基础。

我院“沟通与演讲”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在静态方面,重视团队结构建设。 在年龄结构上,注意老中青年龄结构的优化组合,发扬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中年教师的骨干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熟。 在职称结构上,体现高级职称教师的领军地位、中级职称教师的主体地位、初级职称教师的辅助地位。 注意体现团队的职业结构,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同时聘请若干位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发挥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注意优化教师能力结构。 在教学团队中,既有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擅长课堂讲授的教师,也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持有相关行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交融、两者优势互补。 (2)在动态方面,重视团队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践教学能力,尤其注重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培训,为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5]。

3.2 课程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高职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改革和建设应当遵循准确定位、彰显特色、开阔视野、实用为上的原则。要注重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的培养,努力塑造“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 我们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根据“沟通与演讲“课程学时较少的实际,精选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整合成两大模块:(1)人际沟通。 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语言表达训练(会话、演讲、辩论等)。(2)人际交往和公关礼仪。这些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中人际交往的主要方面,学生理解和掌握之后,基本能够满足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因此也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选修。

教材建设是课程内容建设的又一主要方面。 公共选修课由于学时短、课程内容较多,因此必须做到课堂讲授、实训和自学相结合。 一部趣味性、可读性强的好教材,可以成为很好的自学读本,有效弥补学时的不足。 我院2003 年开设”沟通与演讲“课程以来,教师们根据需要自编了校内讲义,并且根据实际教学的检验不断加以修订完善,注意内容的整合重组和精选优化,既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更重视实际演练;既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又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 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本,也可以作为学生自学阅读的趣味读本。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激发学习兴趣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确定和整合教材内容。 该教材于2005 年正式出版,2007 年被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3.3 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切入点

精选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对于“沟通与演讲”课程,我们提出“不可简单模仿”的概念,因为交流沟通能力和社会融合能力不是在课堂上简单模仿就能真正学好的。 基于此,在课程的教学模式上,我们以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视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设计任务驱动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围绕实际情境实施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交融,贯彻理论服务于实践和指导实践的原则,将更多的教学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来讲授,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1)教学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是我院“沟通与演讲”课程教学的一大亮点,也是这门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的根本原因。 我们不仅在课堂上组织表演、 展示、辩论、对话、经典案例分析,而且组织学生配合学院管理和思想教育,开展主题演讲大赛、主题辩论大赛、毕业答辩、 求职面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在学院每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演讲朗诵大赛后,我们把比赛的稿件整理编印出来,并把录像资料放在教学网或在课堂上播放,供学生观摩和学习。 (2)利用我院与企业联系紧密的资源优势,经常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中有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专家和项目管理顾问等给学生举办讲座或专题演讲,使学生了解企业对员工沟通与演讲能力的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还进行开放式教学, 将教学延伸到校内校外实习活动场所,拓展教学空间。 (3)改革考核方法,课程考核方案中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团队参与、模块项目的考核,期末卷面考核以及加分替代项目(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青年志愿者服务)等,以过程性考核为主,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结合,体现了个人表现与团队表现的结合、课内培训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完善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3.4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基本条件

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1]。其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人才。 现有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均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较好地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实践,我们认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应把握以下原则:(1)科学性。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是科学的、客观的、标准的,资源所承载的知识内容应当准确无误、难度适中,表现形式新颖。 (2)创新性。 网络教学资源应体现新的教学思路、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方式。 (3)丰富性。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除了基本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包含各种学习资料和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并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予以表现。 (4)共享性。 指网络资源要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 共享性包括教与学内容的共享、教与学模式的借鉴与共享、教与学资源的共享、教与学需求的共享等方面。(5)交互性。网络课程不仅要实现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基于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

我院“沟通与演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经过多年来不断更新和完善,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体系,除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成果展示等介绍性的内容外, 主要是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包括教学大纲、计划、电子教材、教案、完整的教学课件、主要章节的教学录像、作业习题、模拟试卷、相关链接以及师生交流平台等。 上述教学资源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 课程网站就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参加选修的学生可通过网络预习、复习、训练,与教师交流互动,未参加选修的学生也可通过网络了解和自学该课程。

4 认识和处理好建设中几方面的辩证关系

多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对公共选修课精品课程建设很有必要。

4.1 主与辅的关系

高职教育属于专业教育,整个教学活动应以专业教学为核心, 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公共选修课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在工科院校,公共选修课大多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人文素质课程。 尽管如此,公共选修课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始终处于次要和辅助地位,在学时学分的分配、教学时间的安排等方面都应有所体现。

4.2 点与面的关系

精品课程只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点”,而整个课程教学体系才是“面”。 教学管理者和公共选修课的教师既要关注具体课程的建设,也应关注和研究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只有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得以提升,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才能达到。 因此应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专业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4.3 刚与柔的关系

精品课程建设和评审具有一些刚性指标,但精品课程建设并非简单的课程达标。 要消除有电子教材、有教案、有习题集、有课件、能上网就能成为精品课程的错误观点,树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中心精品课程建设观。 精品课程建设既要体现知识水平, 又要体现技术水平,更要体系教育水平。 其中教育性是第一位的,离开了“育人”的属性而过于强调精品课程刚性指标的建设,就背离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也不可能建成真正的精品课程。

4.4 质与量的关系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体现精品课程的先进性、互动性、整体性和开放性,不断探索和及时总结。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6]。

4.5 教与学的关系

处理好讲授与自学的关系,是教学活动中的永恒主题。 对于公共选修课来说,由于学时较少,教学内容较多,学生通过网上和其他途径自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帮助学生自学。

5 结语

精品课程之精在于科学和创新,在于前瞻与远见,在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精品课程是一个品牌,一种境界、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责任。高职公共选修课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教师的执著、智慧和奉献。 我们愿与同行共勉。

[1] 教育部. 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EB/OL]. [2010-02-04].http://www.hbjhart.com/jpkc/zcfg2.htm.

[2] 李佩英. 对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11-15.

[3] 王 红.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窥探[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3-66.

[4] 邱文教. 充分利用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4):114-118.

[5] 赵向军,刘红兵,胡进. 高职院校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能力的研究[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70-74.

[6] 周春美. 高职护理专业人际沟通精品课程的建设”[J]. 护理研究,2009(2):557-558.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课程内容教学资源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