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公共图书馆职能实践的缺失——基于民营图书馆兴起的思考

2010-04-10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省保定市071002曹琴仙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6期
关键词:职能文献图书馆

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省保定市 071002〕 曹琴仙

近几年来,民营图书馆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1998年11月,潘跃勇在山东省济宁市创办了首家民营图书馆;2003年,鲍国桢夫妇在山东省济南市创建了民营图书馆;2004年 6月,河南省许昌市首家民营图书馆——禹州市博文图书馆建成。民营图书馆的出现,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添上了新的一笔。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值得兴奋的一笔。民营图书馆的出现,并非揭开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历史的新篇章,而是我国公共图书馆职能实践缺失的尴尬表现,是值得深刻反思的一种社会现象。

一、引 言

根据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2789-1974(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对图书馆类型的划分,图书馆可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六大类型。在我们以往的意识和实践中,我国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图书馆,都是归属于某一政府或专门机构,都是以附属机构的形式出现的。各类型图书馆的经费都是依靠上级拨款,而非依靠自身经营所得。民营图书馆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规则。它们完全采用私营企业的运作模式,由个人出资经营。在运作过程中收取费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营图书馆涉足的图书馆类型是多样的,但从目前情况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主要是带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民营图书馆,本文所提及的民营图书馆也是指的这种类型。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主办、管理、拨款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图书馆[1]。公共图书馆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一是由政府财政支持;二是免费提供服务。而且,公共图书馆“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2]。从这个角度上看,民营图书馆本该是没有任何生存空间的,但就是这样一种收取费用的图书馆,却在众多公共图书馆的夹缝中出现并发展起来。

目前,我国的民营图书馆已经发展到一定数量。其中,做得最好的,当属潘跃勇创建的科教图书馆。从1998年 11月在山东省济宁市创办第一家民营图书馆起,潘跃勇就悉心于图书馆的建设与经营。2003年,他将总部迁至北京。经过几年的努力,潘跃勇已经打造出了集图书馆、学前教育、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北京科哈集团。现在,该集团的科教图书馆已经在山东、江苏、河南、内蒙古、安徽等省区拥有20余所分馆。科教图书馆的读者主要定位于青少年和社区居民。很明显,这些读者也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对象,它抢占的恰恰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公共图书馆不同,科教图书馆的服务并非免费,它设有30元至800元不等的图书借阅卡;然而,其收费并未遭到读者质疑,反而为广大居民所接受。据了解,在北京市,一般读者都能接受百元以上的银卡服务[3]。收费的民营图书馆缘何能与免费的公共图书馆竞争并能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呢?笔者认为,这和我国公共图书馆职能在社会实践上的缺失是密切相关的。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职能实践缺失的表现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职能是指“人和事物以及机构所发挥的作用与功能”。从更深层次意思上讲,职能由社会分工所决定,有明确的限定,是一定历史时期满足社会某种需求与期望的能力[4]。因此,它含有某机构或组织应尽职责之义。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可分为基本职能和社会职能。现阶段,这些职能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实践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

(一)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与我国公共图书馆职能实践之缺失

任何一个社会机构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既是这一机构核心价值的价值基础,也是这一机构得以生存的现实基础。公共图书馆的产生,是基于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公共图书馆从诞生之日起,其主要工作都是围绕着对文献信息的搜集、整序、保存和传递这一主线展开的。因而,对文献信息进行搜集、整序、保存和传递的职能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也是基于这一基本职能才得以实现的。

拥有一定数量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是公共图书馆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搜集文献信息资源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起点。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不断增长,但其增长的速度仍然远远落后于书刊价格的增幅,加之其工作人员队伍的日益庞大和待遇水平的日渐提升,真正用于购置文献信息资源的经费非常有限。尤其是县、乡、村级的公共图书馆(室),其经费远远不能支持有效运作。除了经费数量不足外,很多公共图书馆在经费使用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经济富裕的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经费虽然相对较为充足,但是很多公共图书馆却盲目地将经费用于馆舍建设,大搞形象工程,从而遏制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更新的能力。由于文献信息资源缺乏必要的补充与更新,公共图书馆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丧失了其存在的根基,迫使越来越多的读者走出公共图书馆,转而投向高校图书馆与书店等。这也是民营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献信息资源搜集能力的减弱是我国公共图书馆职能实践缺失的首要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相对而言,整序和保存文献信息资源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做得相对较好的两个环节。无论是古代的藏书楼,还是今日的公共图书馆,都很重视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序和保存。但是,目前整序职能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目前,“开架借阅”已经成为流行的文献信息查找方式,它一方面便于读者接近和查找文献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却对文献信息资源整序造成了困扰。很多读者自身缺乏整序意识,对文献信息资源随意插放,如若工作人员监管无力,或整序不及时,就会造成文献信息资源的无形丢失。

文献信息资源传递职能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相对薄弱的职能环节。受以往“藏书楼”意识的影响,很多公共图书馆相对重视文献典藏,而忽视读者服务。另外,我国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赋予了知识产权人一定的垄断权利,使得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也影响了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传递职能的发挥。

(二)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及其实践缺失

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财政拨款支持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它本身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衡量其价值的标准在于它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在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应担负如下社会职能:

1.社会教育职能。进行社会教育是时代赋予公共图书馆的最重要职责。公共图书馆产生的最初目的就在于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学校是社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但学校教育的阶段性和限制性注定其无法肩负终身教育的职责。公共图书馆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不仅能够满足终身教育的需求,更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弥合信息鸿沟的途径。面对弱势群体,公共图书馆普及的应是大众教育而非专业教育。然而,现在我国有些公共图书馆却打出了 “专业图书馆”的旗号,大力进行专业领域的文献信息收藏,先后涌现出 “服装图书馆”、“鞋都图书馆”、“啤酒图书馆”等一批专业图书馆[5]。无可否认,我国也确实需要这样一批专业图书馆,但是这样的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毕竟只是社会上一小部分人,而且也非通常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如果公共图书馆在其本职工作尚未做好的基础上去转而举办专业图书馆,未免改变了其存在的最初意义和最重要价值,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2.文化休闲职能。文化休闲并不是吃喝玩乐。真正的文化休闲是文化增值、个人发展和休闲娱乐的共融发展。作为现代社会产物的文化休闲,要达到的目标是在愉悦中发展、在进步中快乐。公共图书馆一般均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精神内涵,无疑是文化休闲的最佳场所。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之一,有责任也有义务提供文化休闲,让读者在轻松快乐中提升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94年联合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是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与服务来满足个人和团体的再教育、信息需求和个人发展,包括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在我国,由于公共图书馆基本职能在社会实践的某些缺失,造成了公共图书馆读者数量的逐渐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许多公共图书馆开始提供“特色服务”。在西方国家,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一般是针对儿童、老人、残疾人,甚至是为监狱囚犯提供的。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还提出了“为领导决策服务”和“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口号。领导决策有政府部门和各企业的信息中心和资料库,科学研究有高校图书馆和科研系统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无论是馆藏还是员工素质都没有进行这种服务的优势,却要去凑别家热闹,其结果是将不多的经费购置了利用率较低的文献信息资源,不但不能吸引新的读者,反而会导致原有服务能力的下降,甚至会丧失自身的服务领域。民营图书馆的出现和发展,无疑就是公共图书馆丧失其服务领域的突出表现。

3.信息服务职能。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业已成为公认的获取文献信息资源最为方便和快捷的通道。网络在带给人们无限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隐忧。网络的迅速发展对用户的信息素质提出了严峻考验,这必将进一步加剧贫富人群之间的信息鸿沟。面对这一历史境遇,公共图书馆必须勇于担负起维护社会信息公平的角色,帮助公众获取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网络文献信息服务多为有偿服务,这就使得网络文献信息服务成为以富人为本的服务,无形中进一步加剧了信息鸿沟。故此,笔者认为,对于深层次的网络信息加工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收取适当费用,但对于基本的网络文献信息服务,它和公共图书馆的其他馆藏一样,理应是免费提供的,也只有免费,才是弥合信息鸿沟的途径,才是公共图书馆价值的最重要体现。

4.信息公平和信息正义职能。提高全民信息素质,适应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能力要求,是社会教育的另一层次。信息素质教育是基于文化素质教育这一基本教育基础上的发展性教育,它体现的是公民的信息民主权利和信息获取权利,是弥合信息鸿沟的必要途径之一。信息公平和信息正义职能是一种隐性职能,具体通过社会教育和休闲职能得以体现。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和网络信息优势的突现,这一职能将日益突出。

三、我国公共图书馆职能实践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和历史原因

公共图书馆是工业文明的成果,它之所以能够产生是因为工业文明需要具有相应文化水平与相当实践技能的工作人员。这种需要引发了当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制度相配套,社会教育机构也逐步建立,公共图书馆就是其中配套机构之一。可以这样说,没有工业文明,没有机器大生产,就没有公共图书馆。对于我国而言,公共图书馆属于“舶来品”。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既没有经受“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这两大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也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社会背景,“舶来”的公共图书馆,直接构建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之上,因而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封建藏书楼的色彩。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相对重视文献信息资源收藏,而忽视文献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利用;另一方面,广大群众对公共图书馆所知甚少,甚至将其视为“文献博物馆”。整个社会缺乏公共图书馆运行的成熟机制。

从西方图书馆发展史来看,公共图书馆的前身是会员图书馆。会员图书馆是基于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以会员提供的会费作为经费支持保障,所购图书在会员之间共享,如 1730年,美国富兰克林倡议成立的读书会[6]。从会员图书馆产生的动因和经费来源看,它和我国现阶段产生的民营图书馆是相似的。与西方不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主导建立,而非产生于社会需求,其前身是封建藏书楼。因此,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社会需求的盲点和误区,正是这些需求刺激了民营图书馆的诞生。

(二)国家和政府原因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态度和行为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政府始终没有给公共图书馆以充分的支持。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作用为人们所认知,但公共图书馆的教育能力无法与学校相匹敌,政府关注更多的是学校教育。即使是学校教育,也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公共图书馆自然为政府所忽视。以至到今日,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都还缺乏法律保障和行业规范。尽管近年来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对其工作的改进与办馆条件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根本社会机制不健全,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图书馆职能缺失的现状。

(三)公共图书馆自身原因

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建立的“非自然化”,使得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受封建意识的影响比较严重,始终没有找到自身正确的角色定位。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评估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正常轨道。评估指标的硬件化和数量化使得公共图书馆业界过多地关注硬件设施,而忽视软件建设。整个行业长期缺乏良好的服务风气和竞争风气。此外,行业规范和准入制度的缺乏,也使得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较为混乱,其文化氛围、行业精神和员工素养均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四、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职能的策略

在造成我国公共图书馆职能实践缺失的众多因素中,既有“不能”的部分,也有“不为”的部分。 面对“不能”的因素,只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完善。现阶段,公共图书馆要做的是大力改变“不为”的部分,尽可能完善自身,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一)建立行业规范和行业准入制度,全面提升文化环境和行业精神

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更好的服务。要想提升服务,首先要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员工队伍素质是行业精神的重要体现。要从文明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方面把好行业准入关和淘汰关,真正树立起行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此外,还要建立行业规范,并加强公共图书馆软件性能的评估和评比,将读者意见、读者数量和馆藏利用率的变化等引入评估体系,推动行业竞争风气的形成,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

(二)加强宣传工作,树立信息民主和信息权利意识

全社会信息民主意识、信息权利意识与法制建设同步是信息时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但目前,我国公民的信息民主意识和信息权利意识较为淡薄,其突出表现就是图书馆意识淡薄。看盘就去租,用书会去买,很少有人想到图书馆。例如,深圳图书馆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5 000人次(这在全国也属前列),而深圳书城平均每天进店人数却达 3.5万人次左右[6]。公共图书馆要想获得发展,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唤醒公众的图书馆意识。在具体策略上可以采取通过报刊、网络、传单等形式向公众宣传介绍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服务、环境及活动等,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

五、 结 束 语

民营图书馆的兴起,与我国公共图书馆职能实践的缺失和现代社会文献信息要求的增长是同一历史过程,是在社会需求基础上形成的一对因果关系。有鉴于此,保证公共图书馆职能实践的到位,其结果必然是民营图书馆的自然消亡。在没有社会政策压力和人的主观意识的情况下,民营图书馆的自然消亡将与我国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充分体现是同一个社会发展进程。

[1]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 [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08.

[2]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EB/OL].[2010-06-25].http://www.ifla.org/V II/s8/unesco/chine.pd f.

[3]不详.喜忧参半 前景不明:民营图书馆生存现状调查[EB/OL].[2010-06-25].h ttp://www.booktimes.com.cn/new s.php?id=246.

[4]戚杰,魏建华.促进社会融合:公共图书馆的本质职能[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3,33(3):8~ 10.

[5]杨卫东 ,郭玮.未来图书馆发展趋势探讨 [J].图书馆建设,2004,(2):15~ 16.

[6]王本玉,凌美秀.需求推动:公共图书馆起源的重新解读[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26(2):16~ 18.

猜你喜欢

职能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职能与功能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去图书馆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