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转型中长株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2010-04-10谢自强

湖湘论坛 2010年5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谢自强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 10006)

·兴湘方略·

低碳转型中长株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谢自强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 10006)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和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目标的必然选择。长株潭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期可以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信息等五个产业方向中有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长株潭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在引导社会消费,加大市场培育力度;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保障体系五个方面加大力度。

低碳经济;长株潭;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实现低碳转型、建设“两型”社会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积极应对低碳经济挑战,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碳经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变,能否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宜居型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低碳经济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低碳经济倡导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 D 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这与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本特征的“两型社会”建设紧密相连,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致的。因此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应以低碳转型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具体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致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空间和海洋开发等新型工业领域,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低能耗或无能耗、低排放或零排放、高效益、发展潜力大的特征。发达国家已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应对危机、提振经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各国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率先走出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当前我国正处于着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促使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根本途径。

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首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目标的必然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具备“低碳”特征,我国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 5%的目标,经济结构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势必受到控制。因此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引导和配置到更符合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的重要一环,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主攻方向。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方向,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又是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需要调整能源结构,而且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抑制过剩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二、长株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

长株潭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从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国家战略要求、湖南省情特点以及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出发,研究提出适合“十二五”和更长一段时间的若干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发展这些产业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具体举措。

长株潭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坚持“研发支撑、市场前景、产业基础、带动能力、低碳排放”五个定位标准。研发支撑主要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真正掌握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市场前景主要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有长期稳定而又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产业基础主要是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从长株潭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实际出发;带动能力主要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效应,能够带动一批相关及配套产业发展,要有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能创造就业机会;低碳排放主要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有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特点。

根据以上五个标准,长株潭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期可以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等五个产业方向中有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1.新能源产业

长株潭新能源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产业发展态势、“一区四园”的产业空间布局和特色鲜明的四大发展优势。

一体两翼的产业发展态势即:长株潭新能源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风电装备产业为主,以太阳能光伏产业和核电配套装备制造为辅,一体两翼、互促共进的产业发展态势。特别是在风电装备产业领域,国内领先的兆瓦级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整机、风力发电机、变流器、叶片等已初具产业规模。

一区四园的产业空间布局即:以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湘潭风电产业园、株洲风电产业园、株洲变流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园区、长沙光伏产业园四大园区沿湘江两岸布局,园区产业聚集度高。湘潭高新区是国家火炬计划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的核心园区,机电一体化产品等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湘潭、株洲两个风电产业园产业定位各有侧重,互补性强,特色鲜明,两个园区之间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特色鲜明的四大发展优势即:一是重大装备制造业技术实力强,产业基础雄厚。长株潭区域内聚集了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的轨道交通装备、大型矿山运输装备、工程机械装备、机电装备、国防装备等大型制造企业,为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二是大型龙头企业行业影响力大,竞争优势明显。湘电集团、湘电风能、南车电机、时代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大型龙头企业在国内同行业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三是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基础好,配套体系齐全。区域内聚集了50多家新能源产业配套企业,形成了从风力发电机到变流器、风电叶片、偏航系统、主轴承、主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配套体系。四是自主创新与技术优势突出,研发实力强劲。区域内聚集了与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相关的高等院校5 9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 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

长株潭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以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光伏产业两大产业集群为重点,以湘潭风电产业园、株洲风电产业园、株洲变流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园、长沙光伏产业园四大园为载体,打造引领两型社会发展的国家高技术新能源产业基地。实现这个目标,可以显著提高新能源产业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促进长株潭乃至湖南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重点研制开发多兆瓦级(2 M W~5 M W)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成套设备。针对我国风力发电发展的整体趋势,在已有2 M W陆上多个系列风力发电机组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2.5 M W、3 M W、3.6 M W乃至5 M W陆地和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同时,开展大功率风电用发电机、变流器及控制系统、机组主要结构件、高性能复合材料叶片等关键部件的研制及产业化,在长株潭形成多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与关键部件配套能力。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以长沙光伏产业工业园为载体,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十八所为核心,联合中南大学、国防科大、湖南大学等高校,组建国家光伏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发制约目前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广泛吸引国内外战略合作者,整合长株潭地区技术研发资源,从上游的硅材料研制生产、光伏设备制造、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蓄电池、L E D半导体照明产品,到下游应用产品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长株潭光伏产业集群。

在核电装备产业。引进了整套核电站的核泵、锅炉给水泵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能力,立足于提升核电站配套水平和装备能力,主要开发与核电站配套用泵、核泵电机、主轴承及有关配套产品,形成新的增长点。

2.先进装备制造业

长株潭先进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十一五”以来产销和利税年均增幅近50%,工程机械国内市场份额接近30%,轨道交通装备中的重载交流传动机车、A型地铁等技术国内领先。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拥有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 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核心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6%,开发了2 20吨电动轮自卸车、1000吨履带吊、2 20吨全路面汽车起重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重大装备。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和整车系统集成方面取得突破。

长株潭先进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主线,千方百计做大产业;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积极对接央企,加快兼并重组,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一批专业配套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发展一批高端产品,努力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装备制造基地。

在工程机械产业领域。重点发展新型土石方机械、水上工程机械、物流成套设备、大型起重机械、大型路面施工机械、大型露天矿综采设备、节能环保型工程机械等。继续扩大混凝土输送、摊路机、压路机、压桩机等系列工程机械的生产规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发展智能型工程机械制造技术及产品。

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重点发展9类产品:大功率交流传动货运和客运电力机车、动车组、高速重载机车、交流传动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大型养护机械装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信号系统。加快株洲电力机车、时代集团、南车电机、湘电集团、株洲车辆厂技术创新,形成地铁、轨道交通设备产业配套链,将长株潭建设成国家高速铁路交通设备和城轨设备自主化的重要生产基地。

在节能与新能源动力汽车领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动力电池设计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和稳定性,抓好推广应用的基础设施配套。依托南车时代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湖南众泰汽车集团、湖南科力远高技术控股有限公司等,发展新能源整车、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加大氢燃料电池研究,争取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汽车。形成“两纵”“三横”的产业布局:“两纵”即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三横”即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

在数控装备领域。以宇环同心科技、湖大海捷、中大创远、湖南合丰等企业为核心,提高数控装备水平。依托国家实施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发展高档数控磨齿机床、数控铣齿机床、数控双端面磨床、高速高精数控曲轴、卧式加工中心、凸轮轴磨床、数控插床和高档数控机床功能部件8类产品。

3.新材料产业

长株潭是湖南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拥有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以两院院士为领军人物、结构合理、研究开发能力强的人才团队。碳/碳刹车材料制备技术、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铝资源高效利用与高性能铝材制备技术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长株潭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等3大新材料产业。

在先进储能材料领域。大力发展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能量包,太阳能、风能储能系统等3大类重点产品,带动形成3条产业链。

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依托博云新材、金博科技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打造碳纤维及其制品→碳/碳复合材料→航空航天、交通工具、工程机械部件的产业链。

在先进硬质材料领域。依托株硬集团、株洲硬质切削刀具等骨干企业,打造钨钴钼钽铌等原材料→硬质合金制品→硬质合金工具的产业链,大力发展超细晶、超粗晶硬质合金。

4.生物医药产业

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长株潭是湖南生物产业的核心区,占全省生物产业总量的50%以上,其中生物医药占了70%,并在生物医药与生物农业两块形成了湖南特色,呈现“一园一带一区”的发展布局:“一园”即浏阳生物医药园;“一带”即由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的长沙生物技术大学科技带;“一区”即长沙隆平生物农业聚集区。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已初步形成以中成药、高端化学原料药、生物制品、新型医疗植入器械、杂交水稻、生物农药等为特色的生物产业群。基因工程药物、干细胞技术、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处于国际一流水平。蛋白质工程、中药新药高通量筛选、中药粉体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新药研发数量居全国第4位。

在现代中药领域。以中药保护品种和国家级新药为重点,以重大疾病治疗药物为突破口,依托九芝堂、康普制药等企业,做大乙肝宁颗粒、肝复乐片等病毒性肝炎治疗品种;依托九芝堂、千金药业、安邦制药等企业,做大妇科千金片、驴胶补血颗粒、安宫止血颗粒等妇科用药品种。

在生物制品领域。依托省生物医药集团、斯奇制药等企业,做大新型流感疫苗、卡介苗多糖等品种。在原(辅)料药领域依托有色凯铂、华纳大等企业,做大治疗心脑血管、抗肿瘤等化学原料药。

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依托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在免疫诊断试剂、基因药物、干细胞、组合生物合成、中药提取与粉体技术等领域建设4 5个技术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3个、省级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1 4个。

在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方面。依托专业园区和骨干企业,在实验动物与安全评价、生物医药公共实验、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医药食品检测评价、临床试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等领域建设10个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为新药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测试、评价、试验等专业化服务。

5.信息产业

培育发展长株潭电子信息产业,可按照“一区四园”的模式进行布局。“一区”指长沙国家级麓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园”为动漫游戏产业园、数字内容产业园、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

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领域。重点发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发展壮大动漫等数字内容产业,巩固和扩大长株潭动漫、游戏产业在国内的优势地位,开拓国际市场,培育手机动漫等新业务、新模式,支持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软件服务业。确保轨道交通、金融税控、钢铁冶炼、电力等行业应用特色软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支持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启动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应用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在消费类电子整机领域。重点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产品,加快卫星导航定位等通信产品产业化,积极推进移动电视、网络电视产品的发展,围绕整机,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形成数字整机产品产业链。

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方面。鼓励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优势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鼓励发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工业控制等应用电子产品,组织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开发和推广,着力扶持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三、培育发展长株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1.引导社会消费,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的培育力度

新兴产业往往都处于成长阶段,通常会面临潜在市场空间巨大、现实市场拓展艰难的共性问题。技术的突破并不代表产业化实施的可能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要注重基础研发和技术转化,还要非常注重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引导。长株潭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晚,整体实力还不强,应在市场推广、示范应用、政府采购、财政补贴、市场秩序方面加大扶持,引导培育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方面:长株潭作为城市群整体争取挤入国家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制定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促进旧车的淘汰,并降低新能源汽车税费负担;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不仅要提供价格补贴等购置环节的优惠政策,还可规定路桥收费减免、停车优惠等保有环节的激励政策;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优先采购,发挥政府的率先垂范作用;设立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公司,鼓励政府投资机构、公交集团和出租车公司入股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公司。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目前面临的另一个瓶颈是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制约,配套设施建设如果不能达到同步,市场很难培育成形,所以,要加快配套实施和消费环境的完善,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在风电市场的培育方面:目前,我国风电行业所谓“产能过剩”是暂时性、瓶颈性的。我国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中国2009年当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800万千瓦,至2009年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但是只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2.2%。目前,从装机容量来看,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风电装机容量超千万千瓦的风电大国,但是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只占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的10%左右。风电要得到充分发展,一是必须提高风电与传统能源竞争的能力。当前,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建立与化石能源稀缺程度相联系的长期的电价联动机制,完善影响风电价格形成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例如,一方面,可以对接纳风电的企业给予补贴,就像对火电企业实施脱硫优惠电价政策一样,建立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由于使用常规能源生产电力付出了较大的环境成本,可以向传统电力企业征收生态税、碳税等税费,对风电等新能源进行税收返还,以形成电力行业公平竞争的机制,二是必须解决风电并网问题,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其中规定电网企业应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电量,但是这一规定还缺乏强制性,落实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加大法律的执行力度,实施风电强制配给制度,根据发电量大小,按照一定比例向传统电网企业配给风电等新能源。同时还必须加强风电场,特别是配套电网建设,采用智能电网,优化电网调度、合理配置各种电源出力、增强电网的抗故障能力等,解决风电整体产业链、配套电网和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问题。

2.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创新系统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切实加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完善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的创新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完善技术交易市场、风险投资服务等科技中介机构,建设高科技战略产业中试基地;要加速科技成果转换,贯彻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法规,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完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以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入股创办科技型企业;实现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通过税收、金融、贸易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激励自主创新。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作用,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基础。通过基础研究,取得高技术的领先地位,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生产,把高新技术的基础研究植根于长株潭本土;加强对具有战略性引领作用的高新技术进行多学科的横向交叉和垂直纵深发展研究;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科研人员的新理论和新技术设想与企业的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开发、装备研制,重点突破风电、光伏、电动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关键共性技术。

有效整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资源,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合作,建立科技创新联合体。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利多赢”的原则,按照“权责明确、分配合理、运行规范、体制创新”的要求,整合人才、资金、科研仪器及设备、科技成果及专利、科技信息等资源,联合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人才培养基地、行业技术网站等产业技术联盟。

3.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

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其资金需求具有链型需要特点,呈现自筹资金阶段、政府资金引导阶段、风险投资阶段、金融资金阶段和资本市场融资等五个阶段的特征。因此,应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创业投资和社会资本并举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风险投资体系。加快创投、私募股权以及创业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的发展。二是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上市或发债融资。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四是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科技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

4.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以集群的方式发展。近几年来,长株潭以风电和光伏产业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装备以及电动汽车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迅速成长。加快发展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完善产业链条为关键,促进产业集群的成熟壮大。完善产业链必须促进优势资源向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集聚,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两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突出抢占产业链价值高端环节,一方面,应该在国际分工的“微笑曲线”的两端——产品研发设计和品牌经营这两个环节寻求突破,掌握这两个环节的隐含性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应该在有望实现技术突破的重点领域加大原始创新的力度,催熟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要瞄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整合资源,研发和引进技术,联合攻关,扩大规模,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占据产业发展前沿阵地,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技术和高端产品,抢占产业竞争高地。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快高新区扩区步伐,抓好国家批准的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机电一体化以及省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高新产业园区建设。做好园区发展规划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搞好各园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园区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合理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突出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园区和产业带。

5.充分合理发挥政府职能,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保障体系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不是直接参与,而是发挥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组织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要组织研究如何在现有基础和条件下,选择有限的目标,集中力量引导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某些优势领域有所突破,在某些优势领域缩小与国内外的差距,真正形成几个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产业品牌。

完善政策措施。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资金来源除预算安排外,还可从高耗能、高污染或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征收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基金。鼓励新能源产品推广应用,给与政府定价、融资担保、土地使用、政府采购、税收减免或返还等优惠政策;实行新能源初始投资补贴、上网电价分摊等政策;在征收传统电力资源税的同时,给予新能源发电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政策。

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工作要由决策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重视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增加公共政策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一方面应尽快制定技术创新、融资担保、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国际市场开拓、专门人才培养等专门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在提供良好行政服务的同时,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平台、现代物流平台、商品流通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对外交流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道路交通、通讯、电力、金融、环保、信息服务、专业市场、公共研发、专业培训等公共产品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责任编辑:叶民英

K4

A

1004-3160(2010)05-0033-06

*本文系2008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研究》[项目编号:08YBB055]的阶段性成果。

2010-05-06

谢自强,男,湖南湘潭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工商管理教研部教授、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