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邓小平对“苏东剧变”的回应方略

2010-04-10王向清

湖湘论坛 2010年2期
关键词:剧变东欧党风廉政

王向清

(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 05)

析邓小平对“苏东剧变”的回应方略

王向清

(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 05)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临险恶的国际局势,邓小平以独到的眼光、非凡的气魄,提出了正确的回应方略:一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不出面扛旗干预别国事务;二是从理论上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阴谋;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筑起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与抵制和平演变的长城。

邓小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回应方略

1989年夏至1991年底,我国经历了极为险恶的国际国内局势。就国际局势而言,发生了令世界震惊的“苏东剧变”,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最严重的挫折。就在东欧剧变,苏联开始动荡时的1989年夏天,国内也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动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加紧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如何反击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阴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防止东欧、苏联的局面在中国重演,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亟待解答的问题。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以独到的眼光、非凡的气魄,提出了自己的回应方略,化解了这场危机。20余年来,以江泽民、胡锦涛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提出的应对方略,使我国不但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表明,邓小平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应对方略是完全正确、合理的,对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不出面扛旗干预别国事务

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欧、苏联被颠覆,共产党在这些国家被妖魔化,或者被取缔,或者沦为在野党;共产党的领导人有的被开除党籍、有的被判刑、有的被处决;社会主义制度被推翻。面对这残酷的现实,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难以接受,扼腕叹息;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忧心如焚,食不甘味。

对于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严峻局势,邓小平有过多次谈话,对当时的国内国际局势作出准确的判断,提出了恰当的应对措施。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在与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针对东欧剧变的国际局势,提出了对策。他说:“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对。”[1]p321

所谓冷静观察就是客观地、全面地考察,准确地判断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和中国的局势。在邓小平看来,经济建设没有搞上去,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体现出来,人心思变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动荡直至解体的主要原因。

就国内局势而言,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政策及其成果,认为国内形势不断朝好的方向发展。他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认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1]p371。邓小平对国内各个阶层充满信心,认为“工人阶级靠得住,农民靠得住,解放军靠得住”;强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也是靠得住的”[1]p310。他还分析了上述阶层靠得住的原因,断言:“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1]p355。

所谓稳住阵脚就是在准确地观察、判断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基础上,避免不利因素,抓住有利条件,采取恰当的措施,处理好国内事务,不因自己失误而乱了阵脚。1990年3月,面对东欧已经剧变、苏联即将解体的不利国际局势,他指出:“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以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1]p354。事实证明,邓小平的判断是准确的,原东欧国家、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依然很尖锐。由于我们采取了恰当的措施,这些国家大都与我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邓小平确信,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时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给他们带来了实际利益,提高了生活水平。“人民看到稳定带来的实在的好处,看到现行制度、政策的好处,这样才能真正稳定下来。不论国际大气候怎样变化,只要我们争得了这一条,就稳如泰山”[1]p355。基于这种认识,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

所谓沉着应对就是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要出面扛旗进行干预,不要给别人扣帽子,不要挑起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当与这些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邓小平对东欧剧变、苏联蜕变乃至解体没有一味地扣帽子和干预。他要求少管别人的事,因为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了。“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1]p320。对于即将蜕变和解体的苏联,他主张:“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1]p353。邓小平的主张无疑是正确的,对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即使我国想干预也干预不了,充其量是口诛笔伐,运用大众传媒手段进行谴责,但这会导致意识形态的论战,树立对立面。毫无疑问,曾是苏共莫斯科市委书记的叶利钦是苏联蜕变和解体的关键人物。如果我们给他扣上种种帽子,对他进行批判,就会引起意识形态的争论。一旦引起意识形态的争论,以他为总统的俄罗斯联邦与我国的关系就会受到伤害。这无疑是得不偿失。

沉着应对国际突发事件的见解无疑吸取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两党因意识形态分歧而引发的大论战的教训。这一意识形态领域的论战导致中苏两党、两国关系严重恶化,由昔日的同志加兄弟演变为冤家仇敌,双方在边境部署重兵,中苏两军擦枪走火事件时有发生。因中苏关系恶化,双方正常的邦交关系无法维持,军事对峙加重了双方的军费开支;经济建设、科学技术领域不能互通有无影响了双方的经济发展和科枝进步。这就是说,因意识形态争论带来的两国关系的恶化有很大的危害性。

正是认识到了意识形态争论可能导致的后果,邓小平不赞成对促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当事人说过头的话、做过头的事;也就是不展开意识形态的争论,不扣帽子,不予批判。

邓小平提出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应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方略,后来逐渐发展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对外关系原则,这一原则对于当今我国处理国际关系仍有指导意义。

二、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阴谋

作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邓小平忠贞不渝的信念。早在1979年3月30日,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宣扬无政府主义和全盘西化的主张,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右的方面歪曲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错误思潮,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p164-165在他看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在东欧剧变、苏联即将解体的1989年,我国也出现了严重的政治风波,社会上出现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右倾思潮。造成严峻的国际国内局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苏东局面在我国重演?这自然成了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界人士关心的问题。关心这一问题的部分人认为,东欧剧变、苏联动荡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阴谋乘我国改革开放之机渗透了进来,资产阶级自由化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他们说什么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坚守社会主义阵地,应当重新审视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应当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必须把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去抓,更有人强调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危难局面,邓小平一如既往地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特别强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他指出:“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不坚持社会主义不行。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就呜呼哀哉了,哪里能有现在的中国?”[1]p326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时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和批判。从1981年夏所作的《关于思想战线问题的谈话》,到1992年初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等多篇文章中涉及了这一问题。在这些文章中,他界定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含义: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指出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项10年乃至2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任务,应常抓不懈。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邓小平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在东欧剧变、苏联动荡的1989年秋,邓小平在与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谈话时明确指出:“西方世界确实希望中国动乱。不但希望中国动乱,也希望苏联、东欧都乱。美国,还有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美国现在有一种提法: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是想最终战胜社会主义,过去拿武器,用原子弹、氢弹,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现在搞和平演变[1]p365。”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指出,“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几代人身上[1]p325-326。”在他看来,中国若出问题,被西方和平演变的话,问题还是出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东欧之所以剧变、苏联之所以动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这些国家执政党的共产党内部出了问题。殷鉴不远,邓小平对此深为忧虑。

邓小平意识到从理论上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必要的,但仅仅停留于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是靠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和更多的财富,让民众共同富裕去论证的,而不是凭理论说明的。正因为如此,邓小平主张一如既往地贯彻改革开放的政策,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不赞成把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制“和平演变”作为当时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去抓,更反对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论调。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就会把经济建设降到次要的地位,这会妨碍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财富的创造,阻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最终适得其反。

有鉴于此,邓小平认为比理论上的批判、抵制更重要的、更管用的是多做实际工作,练好我国的内功,使自己修成防止“和平演变”的能力。修练内功主要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风廉政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首先,必须继续推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被“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的生产力,没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我们要击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浸染,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其根本的途径是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以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前所述,邓小平已意识到,我国能够经受1989年的政治风波的考验和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浸蚀,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1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人民带来了实际利益,人民初步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防止“和平演变”,我们必须继续推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巩固和扩大改革开放的成果,使经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

针对东欧剧变、苏联动荡的局面,邓小平断言:“现在的问题不是苏联的旗帜倒不倒,苏联肯定要乱,而是中国的旗帜倒不倒。因此,首先中国自己不要乱,认认真真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希望”[1]p380。“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1]p320。他认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他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1]p356。他一再强调“关键是发展经济”,而不赞成过分注意理论层面的问题。他确信,如果坚定地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在20世纪末就可能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翻两番,就会大有希望。

其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经济建设的步伐。邓小平不赞成当时部分人认为改革开放就是引进资本主义、就是纵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等论调。在他看来,改革开放不是引进资本主义,不是纵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不是来自经济领域,而是来自政治思想领域或意识形态领域。笔者认为,邓小平的心中,改革开放也有个姓“社”姓“资”的界限,但“社”、“资”的含义与上述诘难者所理解的“社”、“资”的含义有根本性的差别。诘难者理解的“社”即社会主义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包含了三个要素: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邓小平理解的“社”即社会主义只包含了两个要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运作模式,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诘难者看来,改革开放政策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在中国境内经营,提倡市场经济,当然是引进资本主义;既然改革开放是引进资本主义,当然“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就来自经济领域;而在邓小平看来,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存在严重的弊病,不能当作金科玉律去遵循;社会主义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存在,社会主义也可以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因而改革开放不是引进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不是来自经济领域。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邓小平认为这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具体说来是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的失败。基于以上认识,他感到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迫在眉睫。鉴于当时的大部分国民包括领导干部对实行市场经济还不习惯、还有害怕心理、一时转不过弯来、难以一时接受的状况,邓小平在苏联解体的20多天后,即1992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巡视了上海、深圳、珠海、武汉等改革开放氛围较好的南方城市,同这些地方的领导人作了多次谈话,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19]p370-371这就从理论上回答了社会主义为什么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回击了部分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纠缠于姓“社”姓“资”的争论。

改革开放过程中允许不占主体地位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存在,允许市场调节,本来姓“社”,不存在姓“资”的问题;但一部分人就是转不过移弯来,仍然纠缠于姓“社”姓“资”的争论。邓小平不赞成这种无谓的争论,主张不争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埋头实干。因为一争论就把事情弄得复杂化,把时间都耗掉了,事情却没干成。他提出应以改革开放措施的成果作为标准判断它姓“资”还是姓“社”,而不是这一措施刚提出时就争论姓“社”还是姓“资”。“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p373言下之意,当改革开放的措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时,就姓“社”。他还以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1]p372

为了使改革开放的政策顺利贯彻下去,邓小平提醒应当防止“左”的和右的两种倾向的影响,但重点是防止“左”的倾向的影响。他清醒地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1]p375。这是根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

“南巡谈话”扫除了人们心中的种种疑虑和“左”的思想的干扰,统一了全党的思想。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扫清了障碍,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发了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南巡谈话催生了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达到了完备形态。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长期困绕人们的历史性难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邓小平理论区别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筑起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与抵制和平演变的长城

在1992年初春巡视南方时,邓小平指出,中国若被和平演变,问题还是出于共产党内。在他看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教育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使他们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成为广大群众效法的榜样。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党员干部受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放弃了理想、信念,贪污腐化,不劳而获。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迫切要求予以铲除。在1986年6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邓小平就告诫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开放、搞活,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不对付它,就会走到邪路上去。所以,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改革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放、搞活政策的正确执行”[1]p164。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在一段时期内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1989年夏的政治风波,最早就是打着反腐败的旗号进行的。这说明不铲除腐败,将失去民心,将亡党亡国。正因为党风不正后果如此严重,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讲话中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1]379。这就是说,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在抓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上,邓小平主张要处理党员干部腐败的案件,依法惩治,绝不手软。这样可以让广大群众看得见,取信于民,同时起到警世作用。1989年5月,他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腐败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这就会丧失人心,使人们以为我们在包庇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腐败、贪污、受贿,抓个一二十件,有的是省里的,有的是全国范围的。要雷厉风行地抓,要公布于众,要按照法律办事。该受惩罚的,不管是谁,一律受惩罚。”[1]297这段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其一,反对腐败要有抓大案、要案的决心和勇气;其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三,通过反腐倡廉赢得民心。

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意志要通过法律、政策体现出来,而法律、政策又是通过各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贯彻实施的,因而建设好一支优秀的领导干部队伍,就显得尤其重要。邓小平对此深有体会,他在“南巡谈话”中特别提到了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在他看来,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就是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1]p380。革命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领导干部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要体现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两个方面;二是领导干部要以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规范自己的言行,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做人民的公仆。而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主要是对领导干部身体、业务能力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这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出了问题:一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在革命化问题上出了偏差,没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共产党及其党员、干部渐渐偏离了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贪污腐败现象日趋严重,越来越脱离民众,失去了民心。痛定思痛,为了避免重蹈东欧、苏联共产党人的覆辙,邓小平特别强调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牢记邓小平的嘱托,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始终注意从正反两方面抓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正面来说,就是根据党建目标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结合新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措施、新标准,以引导、规范广大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言行。正面的建设活动主要有:1995年底,江泽民提出了对领导干部开展一场“三讲”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2000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新的高度对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难发现,以人为本同样对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2003年初,担任总书记不久的胡锦涛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书记们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重提毛泽东同志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03年2月,胡锦涛要求领导干部要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通过上述正面的教育、引导,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不断提高。

从反面来说,就是注意抓反面典型,重拳打击贪污腐败。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没有辜负邓小平的殷切期望,加大了反腐败工作的力度,特别加大了对党的高级干部贪污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重拳出击,使腐败现象得到了遏制,为党风廉政建设扫清了障碍。

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对苏东剧变的回应方略,不但促成邓小平理论走向完备,而且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换言之,也就是这一回应方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邓小平对苏东剧变的回应方略不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D6

A

1004-3160(2010)02-0045-06

2009-12-25

王向清,男,湖南邵阳人,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哲学。

曹桂芝

猜你喜欢

剧变东欧党风廉政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淮委召开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三不”与“三无”
东欧挂车第一品牌 Wielton策马加鞭瞄准更大市场
落实“两个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从波兰看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改变了什么
苏东剧变带来的启示
《苏东剧变之后》一书的写作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