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探讨*
2010-04-10张朴温雪梅
张朴,温雪梅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 10006)
健全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探讨*
张朴1,温雪梅2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 10006)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构建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加强群众观的学习教育,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为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搭建平台;拓宽群众意愿表达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
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宣传、组织和团结广大群众的重要责任,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政治核心,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坚强的战斗堡垒。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工作路线。基层党组织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健全联系群众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一、加强群众观的学习教育,增强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
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党群观。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和党性问题。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明白,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改变社会生产关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民群众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地推进生产关系的改进与变革。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历史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时候,就指明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即党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推动力量和领导者,党必须以工人群众为依托,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政党实现领导功能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主张解放全人类,从而解放无产阶级本身,即无产阶级的利益也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的存在、发展取决于能否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能否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群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党群观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处理党群关系的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可以说,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和执政基础,是永保先进性的秘诀,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
通过学习教育,切实解决好“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要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员和干部行动的准则。
2.善于调查研究和了解群众。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了解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工作方式。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必须到群众中去,抓住他们最关心而又带普遍性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倾听他们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调查研究要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及时捕捉群众的“第一信号”,把握群众的第一愿望。要通过调查研究,达到了解民情社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能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真实的问题,而不是图形式、走过场,或者蜻蜒点水、浅尝辄止。调查研究结束后要迅速形成调查报告,并促进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
3.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有服务人民群众的观念和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对党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帮助党员提高服务群众的实际本领。注重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确定培训的重点内容,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诸如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先进手段和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媒介,拓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党员自主学习的途径。还必须加强基层单位的党员活动场地建设。党组织还应根据党员需求,向党员推荐、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
二、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为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搭建平台
党员服务站点要积极开展服务群众的工作。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群众网络,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1.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根据党员的行业和岗位特点,牢固树立“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积极开展以联系服务群众为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让党员佩带红徽章,以增强党员意识,使党员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自觉要求自己。在党员居住的社区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要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促使党员在各自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也可以在党员家门口的固定位置统一悬挂“共产党员户”牌子,不仅增强党员自身的身份意识,而且通过党员自身的模范行为,带动家人、邻居向党员看齐,可以对周围群众起到良好地示范引导作用。二是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建立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对年老体弱、身残多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特别困难的家庭,由党员领导干部结对,进行重点帮扶。要通过捐款捐物、科技扶贫、提供信息、引进资金、联系项目等方法,帮助群众解决生活、生产困难,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创建在职党员“双岗双责”机制。在职党员的“双岗”即本身工作的公务岗和业务时间的社会岗,即工作职责和社会职责。要求党员既要认真履行单位的岗位职责,又要自觉履行社会义务职责。既要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要在工作之余以“公民党员”的身份,在社区选定并履行扶贫帮困、政策宣传、治安维护、安置就业等社会义务,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把社区考评与单位评先评优、提拔重用以及晋升职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注重党员在工作单位的表现,而且也能注重其社会表现。
2.完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载体。基层党组织要真正承担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以及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协调利益的作用,并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支持,就应通过有效载体,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有效地实现整合,这样才能确保党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是要以“三到”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有效载体。即坚持问题到现场去查、办法到群众中去找、满意到用户中去评。二是积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主题党日实践活动。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党员带头把搞好岗位服务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一个主要措施。三是以“阵地建设”为载体,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团结群众的凝聚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所不仅是“党员之家”,也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形体。党员活动室既是党员开会学习的场所,又是党组织和党员凝聚、联系、沟通群众的纽带。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也必须进一步配备多功能桌椅、背投电视、音响、摄影机、电脑等电教设施。总之,要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展服务功能,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团结群众的凝聚力。
3.创新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与群众之间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群众工作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新变化,党员与群众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运行机制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与新的党群关系和群众工作目标相适应,必须创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一是构建亲情服务机制。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是一种鲜明的感情色彩和崇高的理性指导融合的工作机制。服务意味着付出。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一种行为,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是否具有明确的行为指向是决定行为主动还是被动的根据。只有具备鲜明的感情基础和清醒的理性根基,才可能产生具有明确行为指向的主动的服务行为。这种行为源自于感情与理性的相互作用机制。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只有在二者的统一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服务功能,也只有在二者的统一中才能真正发挥其所有功能和作用。二是构建平等交流机制。传统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是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基础上的。新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要确立各要素的平等地位、建立平等交流关系。平等交流必须借助于制度载体和实现形式,平等交流的方式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是基层党员与群众互动的制度载体和有效形式,群众来信来访制度、领导接待制度以及公众参政议政制度、民情民意调查等都是平等交流的方式和形式。要充分发挥这些方式和形式的作用,形成平等交流的有效运行机制。三是构建和谐发展机制。构建和谐发展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其核心就是要解决如何使各种社会要素、各方面社会力量“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根本在于逐步建立完善社会公正机制。公正社会展现的是人类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公正,集中体现为制度的公正、社会成员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平等、社会成员的付出和社会所得的对等。四是构建整合协调机制。即构建能够使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系统各要素相互平衡协调而又功能互补的工作运行机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历史条件下,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能够整合社会资源、聚积社会力量、调动社会积极因素,为创造人民群众幸福美好新生活而努力。这一机制最重要的就是协调好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最核心的是要协调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最终意义上,群众工作协调机制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要得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
三、拓宽群众意愿表达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针对性
引导基层党组织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实行政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务公开。采取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举报电话和举报专门网站等方法,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意见。通过将涉及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问题和为民办实事的进展情况等事务公之于众,把群众的智慧和正确意见作为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同时,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到实处,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实践中,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与群众之间建立平等对话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1.建立群众公开评议党员制度。通过建立群众公开评议党员制度,真正把对党员的评价权、监督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注入新生机与活力;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对党员的认识和信任,密切党群关系;使党员看到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以及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加以改进,以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走访群众制度。通过党员干部走访、接访、下访群众,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的工作机制,集中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牵涉面广的问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走门串户、召开座谈会、调查研究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怨。
3.建立党员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凡是具有职务的领导干部,或是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都要明确规定一个月内一次或几次专门接待群众上访,规定具体日期,到基层设点接待,或到各级党委下设的信访办值班接访,并提前张榜公布。在信访接待日,各级领导干部分头对群众的上访案件根据领导分工实行包案责任制,限定调查处理的结案时间。对于群众提出的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应交给信访部门进行具体办理,并规定办理结案的时间。
4.加强群众对党员的民主监督力度。党务公开的实质,就是让群众监督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情况。为此,应设置告示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建立民主政治日,在党务公开栏设立“提问栏”和“回音壁”,做到点题公开、有问必答,及时受理并解答人民群众对党务公开各方面的质询和疑问,议政于民,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以落实群众的监督权。
四、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
目标责任制,是一种事前设定目标、并通过激发内在活力的诱导性、驱动性机制。要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来引导、督促党员的思想行为向着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向发展。建立目标责任制,也是一种督促检查的方式方法。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既要有量的要求,又要有质的标准。党组织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考评目标中,要引入群众评价标准,以群众的满意公认度,作为党员民主评议中组织认定党员优秀、合格、不合格的重要依据,使群众基础好、群众认可的优秀党员得到提拔重用,使那些群众反映大、意见多、满意度低的党员受到批评甚至被降职、撤职,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社会价值导向。
1.确定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目标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目标管理,就是以基层党组织的党支部为单位,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容转化为具有数量、质量、时限要求的具体目标,经党员讨论、支部审定后付诸实施。其特点是:把组织的制约性与党员的自觉性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与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激励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国各地在党员中实行目标管理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较为有名的是山西省应县实行的党员目标管理“五标法”,值得效仿和推广。他们的“五标法”具体内容是:①党员报标。要求每个党员认真学习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自己定出联系服务群众的标准和要达到的目标,然后书面上报党支部。②民众议标。包括党小组议标和党支部议标、群众代表议标,看标准定得高不高、与工作扣得紧不紧、可行性到底强不强。③党支部定标。自己报标经党小组、群众代表和支部民主评议后,由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讨论通过,作为考核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标准。④公开亮标。包括大会承诺公开亮标、牌卡公示监督亮标、记录入档随时亮标,既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又能随时自我警示。⑤升级达标。包括深化教育促达标、量化管理保达标、强化监督助达标,使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目标管理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2.建立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责任落实机制。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履行好党员义务。义务就是责任,履行义务就是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党员责任落实机制的实质就是要防止党员不履行义务。建立党员责任落实机制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①强调党员责任。党员每次过组织生活,都要强调党员责任,促使党员自觉落实党员管理目标。②坚持党员思想和工作汇报制度。党员必须按时参加党支部活动,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落实情况,使党员清楚无误地明白自己的责任。通过指导、帮助、评比、奖惩等一系列的制度,促使党员承担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③党员持证上岗制度。坚持这一制度既可以提高党员意识,又可以接受群众监督,它对党员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作用。
3.定期检查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与效果。领导同志,要定期深入基层进行检查指导,看一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落实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意见。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的督促检查。要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要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要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不断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措施,推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深入开展。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费雅君.对建立健全共产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思考[J].攀登,2006,(1).
[3]衣芳等.人民群众主体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5]王杰强,刘彦俊.开展财务审计监督促进高校校办产业健康发展[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3).
[6]赵永兵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拓展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途径[J].高校后勤研究,2009,(3).
责任编辑:王习贤
D2
A
1004-3160(2010)03-0116-04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研究》[教育部思政司(2008)78号]阶段性成果。
2010-03-14
1.张朴,男,湖南浏阳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2.温雪梅,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