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平县水土保持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2010-04-09张进朝西平县谭山水库管理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年12期
关键词:西平县水保管护

□张进朝(西平县谭山水库管理所)

□张 鸿(西平县洪河管理所)

□王凤旗(西平县水利防汛抗旱物资仓库)

西平县地处淮河流域小洪河上游,伏牛山和桐柏山相交处东侧,淮北平原西部,介于豫南漯河、驻马店两市之间,东、南、北分别与上蔡、遂平、郾城毗邻,西与舞阳、舞钢接壤。县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土石山区,东部为平原区,并间有师灵、蔡寨、王楼三个岗区,总面积1090km2,耕地面积7.62万hm2,总人口8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7万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09hm2。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芝麻、烟叶、花生为主,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全县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33km2(西部土石山区113.5km2,东部平原区119.5km2),占全县总面积21.4%。水土流失区涉及人口14.7万人,劳力6万人,耕地1.55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0%。该县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同时又是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之一。

一、水土流失状况

(一)水土流失分级

1958年显示西平县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33km2。按侵蚀程度分级来看:Ⅰ轻度流失区,主要分部在西部土石山区的山前平地和植被覆盖度较大的区域及东部平原的岗地面积153.1km2,年侵蚀模数1500t/km2;Ⅱ中度流失区,主要分部在西部土石山区的梁坡平地,面积9.4km2,年侵蚀模数3000t/km2;Ⅲ强度流失区,主要分部在土石山区梁坡谷地,面积65.5km2,年侵蚀模数5000t/km2;IV剧烈流失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土石山区产生泥石流的区域,面积5km2,年侵蚀模数9000t/km2。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一是气候因素。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际和年内降水严重不均,6~9月汛期降雨量集中,降雨历时短,强度大,雨型恶劣。据西平县历史实测资料:最大1小时降雨80.3mm(1954年8月10日杨庄站),最大6h降雨256.2mm(1975年8月7日陈坡寨),最大24h降雨581.3mm(1975年8月7日陈坡寨),灾情巨大,水土流失惨重。二是地理环境因素。水土流失区地形复杂,沟壑多,切割深,山岭纵横交错,地形支离破碎,坡度一般在25~45°,最大达60°,一遇暴雨地表产生强大的径流,泥沙石一拥而下,对地表产生严重冲刷和侵蚀。三是人为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逐渐下降,人为陡坡开荒,顺坡耕种及违背自然规律的生产建设项目,均易造成水土流失。

(三)水土流失危害

1.泥沙淤积河道、水库,降低了防洪标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水库、山塘和河流,减少了水利设施的拦蓄能力,降低了防洪标准,同时又抬高了河床,使河道行蓄洪能力减弱,造成洪涝灾害。据调查,1998年康山水库已运用40年,总淤积量320万m3,平均每年淤量为7.98万m3,由于该山区水库水保工作滞后,治理面积小且标准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康山水库削减洪峰能力大大降低,而且电站也因水库淤积量逐年增加,报废多年。如吉斗河月林段,由于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逐年升高,1985年的河床与1958年相比已抬高了1.2m,下淤大部分河床已与两岸持平,并且部分地段出现了大面积乱石滩。

2.地力减退。一是淤沙埋压农田,使农田沙化;20世纪80年代初,马河村有80hm2良田被沙化;二是土壤侵蚀带走大量的养分,使土地变得贫瘠。据调查全县每年土壤流失量达74.2万元,流失有机质 6937t、氮 489t、速效钾 96t、磷 66t,使地力减退,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助,有些地方变成了不毛之地。

3.“三料”倶缺。由于山上林草稀少,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燃料、肥料、饲料严重缺乏。

4.人畜饮水困难,由于区内植被较差,涵养水源能力差,不要说蓄水灌溉,就连人畜吃水也成了该区群众的头等大事。

二、水土保持工作成就及经验

(一)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建国以来,西平县历届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水土保持工作的号召,带领广大山区群众治山、治水、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取得了显著成绩,谱写了一曲曲战天斗地的动人颂歌。尤其是1982年以来,西平县认真贯彻全国第4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了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的具体政策。以“红杯赛”活动为契机,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核心,以山区脱贫致富为目的,增加了水保投入,广泛发动山区群众,开展大规模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防治工作,加快了山区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km2,修建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8座,建塘堰坝240座,谷坊120座,沟头防护65处,植水保林1520hm2,封山育林600hm2,其它水保工程96处。项目治理区内基本形成了“用材林封顶、经济林缠腰、水平梯田座底、林栖禽兽、水藏鱼虾”的种植、养殖模式,达到了“小雨水不出沟、大雨土不下山、旱能浇、涝能排”的综合治理效果,年人均收入1200~1500元,过去的穷山恶水、穷山僻壤即将变成山青水秀人富裕的秀美山川。

(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监测工作

一是落实水保方案报告审批权。在进一步落实地方行政首长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向同级人大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保持的工作制度,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编制系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治理水土流失。二是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费和补偿费征收权。本县明文规定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总站”、各乡镇“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为水土流失防治费和补偿费的执收单位。在落实两费执收的同时,加强监督执法,严格禁止陡坡开荒、乱砍乱伐、擅自兴建工厂企业,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滋生和漫延。三是切实行使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权,县乡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及各村委水土保持监督员,认真学习水土保持各项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各项监督检查职能,做到依法监督、持证检查,充分发挥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的职能作用。四是对兴建工厂企业等人为水土流失区,实行“三同时”制度,确保水土保持设施与基建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建设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据统计,近年来实行“三同时”水保工程有20个,填报水保方案为20个,审批水保方案为20个,征收“两费”15万元,同时为了防止新的水土流失,西平县自1996年开始了监督执法。首先从转变职能、提高认识入手,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水保预防监督,从而走出了一条“预防保持、治理开发、综合利用”三位一体的水土保持新路子。以监督促治理,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促管护,以管护促执法,几年来共查处水保水事案件10起,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保护了水土资源,使西平县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水土保持管理与科技推广

“三分建、七分管”。为了搞好水土保持管护,巩固治理成果,西平县抓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法制教育,把国家法规与乡镇实际结合起来,在贯彻《水土保持法》等法规的同时,结合本村实际,发动群众制订了水保工程管护村规民约,不准随意放牧,不准乱砍树木。对所有自留山、责任田的水保工程、受益人必须无偿管好、用好,发现水毁或人为破坏现象,必须在每年的汛前修好,保证安全度汛。二是加强管护队伍责任。西平县把依靠专业管护队伍与依靠群众管护结合起来,在广泛发动群众齐抓共管的基础上,健全村组管护组织。村有治安主任负责,组有组长负责,并配有专职管护人员,负责主管林草和水保工程。三是对新治理工程,特别是大面积经济村,由村和专业户签合同,搞好承包,做到治理一处、管好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西平县非常重视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与科技素质的提高,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到水保工作搞得好的信阳金牛山、平顶山鲁山县学习典型经验。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水保员达2000多人。组织技术人员搞好科攻关,编写有价值的水保论文,如《西平县水土保持调查》、《西平县谭山流域水保调查》等10多篇,这些论文对西平县水土流失治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还注意水保科学技术推广与引进工作,90年代先后同市农水科、市水科所一起引进水土保持林新品种30多种,如1990年与水科所、市农水科一起,成功引进火炬松优良品种,现在已成为西平县棠溪源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久将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

三、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力度亟需加强。目前西平县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尚未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近期利益的事屡见不鲜。二是人们的法制观念较淡薄,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难度相当大,在修路、开矿、采石基本建设等方面,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三是治理任务繁重,产改力度不大,投入严重不足,达不到适应小康社会的需要。现行的治理投资的标准太低,根本无法大规模、高标准去进行治理。随着税费改革逐步深入,“两工”逐渐取消,对水土保持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同时水土流失区大部分是贫困的革命老区,经济实力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四荒”治理问题。四是管理科技含量低,不能巩固治理成果。过去小流域综合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缺少科技高、含量高的名优特稀林草树种,管理粗放,治理后经济效益不大,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及承包大户治山治水的积极性。五是水土保持监督网络站点较少,检查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边治理,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面临严峻形势,水土流失监测手段滞后,监督、监测体系亟需健全强化监督职能。

四、水土保持对策

(一)明确一个思想,制定可行的发展目标

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确立生态建设自我修复的科学理念,充分认识水土流失是在自然侵蚀基础上递加了人为因素,加速侵蚀的结果,人类目前还无法根除自然侵蚀,生态建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加大人工治理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生态自我修复,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建立“人水和谐”生态观。搞好水土保持基础工作,制定“十一五”及“十二五”规划。“十一五”的发展目标是:2005-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km2,达到 106km2;“十二五”发展目标是:2010~201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km2,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率达到71%,治理区产业目标是建设粮食自给性农业,高效商品性果药产业,保护性林业,农牧结合型畜牧业。

(二)认真做好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宣传和学习《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张贴标语,设立法规咨询站,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力求做到在本境内家喻户晓,使人们能够认识到位,自觉行动到位,按可持续发展思路处理好人们上下代之间的关系,为后代留下生态发展的合理空间。

(三)健全执法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队伍,配备必要的执法工具,完善执法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搞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为开发建设好服务,提供政策法规和技术服务,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使山区治穷致富的英明决策,针对本县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分阶段退耕还林还草,切实做相应验收复查工作,保护好退耕成果,使山川秀美起来。

(五)创新机制,进一步搞好“四荒”开发治理及产权改革,增加水利投入

要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社会参与和激励机制,对“四荒”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产权改革,调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治理积极性,同时要把“四荒”治理同项目建设结合起来,要利用旅游及小流域治理等项目争取上级的扶持。

(六)要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加强对现有植被和治理成果的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大对铁路、公路、开矿等项目建设,坚决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三同时”制度,把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猜你喜欢

西平县水保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西平县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西平县
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筹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