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木材战略安全问题初探
2010-04-09马建波张临春栾书庭
马建波,张临春,栾书庭
(河北省林业局,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我国木材战略安全问题初探
马建波,张临春,栾书庭
(河北省林业局,河北 石家庄 050081)
该文从全球和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入手,深入分析了木材资源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将我国木材资源上升到了战略安全地位,并结合河北省情况提出解决木材资源短缺的措施和建议。
木材资源;结构性矛盾;战略;措施
战略资源事关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发展和战略安全。木材是国际公认的四大原材料(钢铁、水泥、木材、塑料)战略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同时,随着世界生态意识的日益增强,木材传统出口国森林采伐与国际市场贸易政策性限制越来越严,木材资源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显现,国内木材安全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破解森林资源稀缺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刚性需求的矛盾,保障木材供求长期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1 世界森林资源逐渐减少,市场供应趋紧,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最新资料,全球森林总面积为130.6亿hm2,森林覆盖率为29.6%,人均森林面积0.6hm2;森林总蓄积量为3863.5亿m3,其中,热带林占52%。受毁林开荒和木材商业性采伐等人为因素影响,世界森林资源虽然人工林面积有所增加,但总体呈减少趋势。从不同阶段看,在1990~2000的10a里,全球森林年平均减少939.1万hm2,年递减率为0.2%,热带雨林地区减幅最大。非洲和南美洲地区年递减率分别高达0.8%和0.4%。从国家来看,森林面积减幅最大的是巴西和印尼,年递减量分别为230.9万hm2和131.2万hm2,递减率最高的则是缅甸(1.4%)、马来西亚(1.2%)和印尼(1.2%),三国均超过1%。在2000~2005年的5a里,全球森林资源年均净减少730万hm2,每年减少0.16%,其中原生态林减少702万hm2。南美、非洲、南亚等热带国家和地区减少较多,巴西、印尼、苏丹、免单、赞比亚、坦桑尼亚和尼日利亚年均分别减少 310.3、187.1、58.9、46.6、44.5、41.2、41.0 万 hm2。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将进一步加大。以欧洲为例,欧洲木材采伐量一直处于增加趋势,2006年采伐量约4.7亿m3,比2002年的4.1亿m3增加了14%。根据FAO于2006年对中南美等重点森林分布区域未来的统计预测,森林资源面积将持续减少。
随着世界森林资源的不断萎缩,木材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提升,木材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大径级、珍稀材已成为世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目前,几乎所有的资源国都开始对本国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俄罗斯、泰国、印尼及南美及非洲国家等主要木材出口国,都不同程度提高了木材对外出口的门槛。以俄罗斯为例,俄木材出口大约占国际针叶材市场的40%,是典型的木材出口大国。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07年以前,俄罗斯的原木出口关税税率在6.5%以下,2007年7月1日起,税率调整为20%,2008年4月上调到25%,2008年底俄罗斯曾宣布2009年将升至80%,且每立方米不低于50欧元,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这一政策暂缓实施。俄大幅度提高木材出口关税,对世界木材及加工品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中国市场。2008年受俄木材出口关税大幅增加的影响,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为1964万m3,进口比重下降到56%。2009年1~5月进口俄罗斯原木减少280.1万m3,下降30.4%。受国内供求关系及国内市场原木采伐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木材进口商和加工制造商被迫承担损失,并转移部分成本到终端市场。国际木材市场的这种政策性变化,应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2 全球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木材来源渠道急剧减少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特别是2002年约翰内斯堡世界峰会以来,林业可持续发展被纳入国际社会政治议程,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保护森林成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乡村发展、防止荒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林业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国对森林生态地位的认识越来越高,森林采伐的政策性限制越来越多,木材供应渠道变窄,数量下降。
以热带国家为例,热带雨林大国联手,决心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2007年,巴西、喀麦隆、哥伦比亚、刚果、哥斯达黎加、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秘鲁11国首脑在美国纽约发表了《热带雨林国家领导人联合声明》,加强合作,促进各类型森林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以保障本地区经济持续增长。
据有关资料报道,在1994~2003年间,亚、非、拉美3个热带林主产区,除非洲外,其余两个地区的工业材出口量分别下降23.6%和18.9%。与此同时,热带材在全球工业材出口市场所占比重也由25%下降到14%。印尼和马来西亚是亚洲最大的木材出口国,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在1994~2003年间,木材产量大幅下降,降幅分别达到22.6%和50.8%。俄罗斯和巴西是全球森林资源最多的两个国家,其蓄积量分别占全球的23.1%和18.4%。尤其是俄罗斯,其林木年生长量达9.7亿m3,年允许采伐量为5.5亿m3,而目前年采伐量仅为1.74亿m3(含薪材),仅占允许年采伐量的32%左右,远低于苏联时代的年采伐量(约为4亿m3)。巴西的资源虽很丰富,但是巴西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禁止原木出口政策。
我国是《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止荒漠化公约》、《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哥本哈根会议》等一系列国际文件的签约国,曾庄严承诺共同承担起保护全球森林与生态的责任。于此同时,由于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使得中国已成为世界林产品的加工基地,并成为林产品进出口大国,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选择结果。然而,一些国家出于政治目的,以此为借口大做政治文章,对我国横加指责,如“到2031年,全球的森林资源将被中国耗尽”、“中国木材需求量剧增,威胁世界森林资源”、“中国木材进口破坏他国环境”等言论抨击,对我国制造外交上的压力。木材的市场行为已超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博弈,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博弈。
我国倡导和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林业生态建设在国家发展循环性经济、低碳经济中必须发挥重要保障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生态失衡,我国近些年自然灾害发生频数增加,1998年南北洪涝灾害、2008年南方雪灾、2010年西南地区百年不遇大旱以及每年都有发生的沙尘暴等等,对林业生态重建提出了更高要求。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把林业的“三地位”提升到“四地位”,指出:“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把林业的生态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毫无疑问,国内天然林保护工程将是一项长期工程,生态公益林将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
3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刚性需求增加,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在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个发展时期,恩格系数将大幅度降低,人们的消费重点将转移到住和行上来。尤其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日益发展,木材需求将越来越大,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刚性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各地新上马的木材加工项目也逐渐增多,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使得林业经济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保障社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是林业行业的责任,也是了林业部门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
据统计,2001年我国木材消耗量量为1.7亿m3,2007年我国年木材消耗量约为3.9亿m3,年均增幅21.5%,成为木材第二大消耗国。特别是造纸业和人造板业,2001年我国纸及纸制品产量为3200万t,2007年达到7305万t,年均增长21.3%,纸业生产和消费仅次于美国。2001年全国人造板产量为2110.8万m3,2007年猛增到8838.58万m3,年均增长高达53.1%,成为人造板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目前,我国每年木材消耗量约3.9亿m3,木材供给量约2亿m3,进口原木、锯材、人造板、木地板、木浆及纸等木材类产品折合原木达1亿多m3,消耗外汇近200亿美元,是仅次于石油、钢铁的第三大耗汇大户。我国年均林木蓄积量消耗需求5.50亿m3,而国内只能提供3.65亿m3,近2亿m3靠进口弥补。从人均消费水平看,世界人均年木材消耗为0.58m3,发达国家为1.0m3左右,而我国人均年消耗木材仅为0.28m3,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50%,如果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对木材的需求量还将翻一番,缺口将更大。我国木材供求对外依存度过高,严重缺乏战略安全保障,一旦遇到国际风云变换,必将蒙受巨大损失。我国冶炼业目前面临的矿石大幅涨价问题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河北省情况看,河北是一个木材加工和消费大省,全省人造板、家具、建筑、矿业用材、木浆造纸和农民自用材等年直接或需求木材2000万m3左右。全省每年提供大径级木材约240万m3,占总需求量的12.0%;提供用于加工纤维板和刨花板的次小薪材、废旧木材和枝桠材约折合木材600万m3,占总量的30.0%;进口和省外购入木材1100多万m3,占总量的58%,消耗金额折合人民币130多亿元。全省木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财力消耗大、潜在风险多。
由于木材资源的匮乏,近几年,河北省林产工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资源的“瓶颈”约束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省有1/3左右的木材加工企业因原料不足而处于停产或停产状态。以人造板加工为例,2002年和河北省人造板产量为900多万m3,到2008年下降到890多万m3。这一时期,全国人造板年均增长高达53.1%。过去河北省人造板产量长期位居第一,目前江苏、山东等省已远远超过河北。木材后备资源的不足,不但制约了河北林产工业的发展,也将从多个方面影响到全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4 我国及河北省森林资源严重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木材持续供应和战略贮备能力不足
根据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95亿hm2;森林蓄积量137.21亿m3,与第六次清查相比,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在全球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我国大力开展人工造林,森林资源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成效显著。但总体上看,我国林业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45hm2,人均蓄积量10.15m3,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的1/4和1/7;乔木林单位蓄积85.88m3/hm2,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森林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幼林面积1.04亿hm2,占总量的67.2%,平均胸径只有13.3cm,成熟林少,现有的成熟林主要分布在人迹罕至,采伐运输难度大的地区或自然保护区。我国东北林区可采资源不足5000万m3,西南林区主要是天然林资源。这表明,我国森林提供木材的能力仍然非常有限,大径级材、硬阔叶材,尤其是珍贵阔叶材严重匮乏。
长期以来,我国木材生产主要以利用天然林为主,天然林的蓄积量和采伐量一度分别占全国森林蓄积量和采伐量的90%和80%,天然林成为左右木材市场的中坚力量。1998年南北洪涝灾害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位于大江大河源头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天然林实施禁伐,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国有17个木材出产重点省区纳入了工程实施范围,进一步加剧了木材供应紧张状况。
河北省是一个森林资源基础薄弱的省份,多年来始终坚持“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的方针,使得全省森林资源有了较大增长。根据河北省二类清查结果,“十五”末,全省有林地面积433.3万hm2,森林覆盖率23.25%,活立木蓄积1.02亿m3,资源培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全省现有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需求
4.1 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全省有林地面积,森林覆被率、活立木总蓄积,三项指标均列全国20名以后,为少林省份之一。全省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冀北山区的围场、丰宁、隆化、承德、兴隆、平泉、赤城、青龙、宽城等9个县,森林面积204.3万hm2,占全省的55.9%。而这一地区正是环京津地区的生态敏感区,该区域的有林地除经济林外,多为生态公益林。
4.2 结构性矛盾突出,木材尤其是大径材存量严重不足
在现有林中,用材林面积68.05万hm2,蓄积2581万m3,分别占总量的10%和25%,用材林比例过低。在现有用材林中,大径材面积12.3万hm2,而且主要分布在小五台、雾灵山、塞罕坝机械林场、木兰围场等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河北省是木材加工大省,全省年木材需求总约2000万m3。其中,仅胶合板大径级材年需求量就达1100多万m3,也就是说,即使放开采伐限制,河北省现有大径材全部采伐,尚不能满足全省一年的需要,木材资源总量和大径级材储备量严重不足。
4.3 森林经营管理粗放,林分生产力水平低
全国每公顷森林蓄积平均为84.7m3,世界平均水平为100m3,河北省仅为46.6m3;郁闭度 0.2~0.4的低产林占到森林总面积的34.4%,森林经营管理粗放,林分生产力水平低。另外,在林木采伐上,由于过去长期采取“拔大毛”的掠夺式利用方式,使得林分质量普遍降低。
5 立足自身,以资源培育为主,多措并举破解木材战略安全难题
我国是一个木材消费大国,又是一个木材进口大国,木材出口国政策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着中国木材行业的神经。我国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重视和强调发展循环经济,从长远看,依靠进口解决木材的办法难以长久,而且很容易受制于人。要突破这个“紧咒”,关键在于立足自身,着眼长远,逐步建立自己的木材资源基地,尤其是大径级、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提高森林资源战略贮备能力。
从世界成功经验看,新西兰以18%的人工用材林解决了整个国内98%的木材需求,澳大利亚用不到1%的林地,解决了国内50%的木材生产量,而且这两个国家林产品在国内的产业排次中都处在前三位,也就是作为国家的一个经济支柱。我国有2.86亿hm2林地,只要我们措施到位,一定能够实现木材自给。
解决我国木材战略安全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5.1 强化政策性支持
用材林建设重点是大径级、珍稀材培育,而这一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经历,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即使培育杨树速生丰产林也要10a左右的时间,具有经营周期长,收益迟的弱质特点,林农持续参与林业的积极性不高。从河北情况看,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前期的“退耕还林”,很有可能在今后几年中出现“退林还耕”的逆向“反弹”。这就要求我国商品林建设,不应单纯靠市场作用,借鉴欧美人工用材林建设的成功经验,大幅提高政府财政对用材林的造林补助,进一步加大在营林环节的补助,强化资金引导。同时,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通过财政支付转移减免育林基金,做到还利于民,兴林富民;真正实行分类经营,放开用材林采伐限额,对不同区域、不同林种采取不同的采伐管理政策;降低木材运输环节收费等,从各个政策层面保障用材林资源的快速发展。
5.2 转变发展观念
林业经营是一个过程管理。长期以来,林业普遍存在着重造林、轻管理,重前期、轻后期,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造成林业发展机制不灵活,技术规程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生产力水平低。用材林建设必须遵循用材林培育的自然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把握好增加绝对数量和提高现有林质量的关系,存量与增量并举,从新造林直接培育和现有中幼林改良培育两个方面入手,既要抓好新造林增量发展,又要抓好现有林改良培育。对新造林,积极实施良种工程,推进科学经营,强化幼林抚育,千方百计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对立地条件好、具有培育前途的现有人工用材林,要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营林抚育,定向培育优质大径材,提高林地产出效率,把存量资源做优,从数量、质量和产量三个方面增加木材资源的总量供给。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机制,制定、调整相应的管理办法、技术规程,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思路来组织生产,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5.3 强化基地建设
以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为依托,按照“定向培育”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培育方向和用途,建设用材林基地。就河北而言,须努力开辟平原区和山区“两个战场”:在平原区,依托林业用地,大力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集约化片林,建设现代高效用材林基地;依托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村镇绿化,大力发展防护性用材林。在山区,突出坝上高原东部地区、冀北山地、冀西北山地三大重点基地,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以落叶松、油松为主的人工用材林,保护和培育以柞树、山杨、桦树为主的天然阔叶林,积极发展黄菠萝、山核桃、水曲柳等珍稀树种。平原区速生用材林是快速解决我省木材短缺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未来较长时期是河北省木材生产和供应的主要基地;山区针叶用材林和天然阔叶林是未来木材供应的具有战略性的资源基地。
5.4 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积极发展人造板加工业,提高对“次小薪”、枝桠材的利用能力,建立废弃木材、木材初级加工剩余物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加大循环利用力度,推进废弃木材利用技术研发及推广工作,实现废弃木质材料资源化与循环利用,促进木材资源多次加工、无剩余物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建立木材高效综合利用体系。加强木材保护,积极推广木材防腐、木材改性技术,提高木材性能,延长木材使用寿命。
5.5 灵活利用国际资源
积极应对国际木材市场变化,科学利用国际木材资源,力求做到“三个转变”:在进口渠道上,要从依赖少数国家向多渠道进口转变,在开发东欧、东南亚木材市场的同时,积极研究开拓非洲、北美、中亚木材市场,降低单一依赖性和牵制力;在进口产品上,要以进口原木为主向进口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转变,回避部分国家禁止原木直接出口的政策性限制;在利用方式上,要从进口木材国内加工向国内加工和“走出去”就地加工并行转变,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木材主产国办厂,大力发展外向型木材加工业,为自身木材资源培育,提供休养生息机会。
[1]陈丽萍,等.中国进口贸易的生态足迹[J].世界经济研究,
2005,(5):8-1.
[2]程念,等.中国主要林产品进口来源变动分析[J].林业经济,2006,(3):44-48.
[3]程宝林,等.2007年我国木材及制品进口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85-87.
[4]2008年中国主要林产品贸易情况.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信息简报(试刊),2009,(1):2-12.
[5]韩丽晶,等.雷斯法案修正案对我国林产品企业影响及对策分析[J].林业经济,2009,(6):71-75.
[6]项贤春,等.我国原木进口的对外依赖性分析[J].林业经济,2009,(12):53-55.
[7]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中国森林资源第七次清查结果及其分析[J].林业经济,2010,(2):44-48.
[8]Folke,c,Jansson,A.,Larsson,J.,Costanza,R.Ecosystem appropriation bycities[J].Ambio,1997,26:167-172.
S7
A
1002-3356(2010)04-0037-04
201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