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实践看森林的经营与管理

2010-04-09李宗领

河北林业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经济林造林效益

李宗领

(河北省林业局退耕办,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从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实践看森林的经营与管理

李宗领

(河北省林业局退耕办,河北 石家庄 050081)

在总结河北省退耕还林森林经营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退耕还林森林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退耕还林森林经营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提高退耕还林森林经营水平的具体建议。

退耕还林;森林经营;建议

退耕还林工程是河北省有史以来实施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的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在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恢复林草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公认为河北省造林最多、成效最好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1-2]。随着退耕还林工程深入实施,森林经营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首要任务,森林经营得好,取得的效益高,群众对森林经营管理才有积极性,退耕还林成果才能巩固;反之则易形成低质低效林,后果必然是导致复耕反弹,难以保证成果巩固,进而影响中央投资效益。因此,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森林经营和管理,成为当前林业工作的当务之急。

1 河北省退耕还林森林经营概况

从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到2009年底,全省共完成国家下达造林任务177万hm2,其中完成退耕地造林63万hm2,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14万hm2,完成国家投资127亿元。工程涉及全省11个市、165个县、218万退耕农户、800多万农民。

全省已退耕林地63万hm2中,生态林60万hm2,占总面积的95.2%;经济林面积2.5万hm2,占总面积的4.0%;还草0.5万hm2,占总面积的0.8%。在生态林中,兼用林面积14.7万hm2,占生态林面积的24.5%。河北省南部地区退耕地还林19万hm2,其中生态林17.9万hm2,占总面积的94.2%;经济林面积1.1万hm2,占总面积的5.8%。在生态林中,兼用林面积6.1万hm2,占生态林面积的34.1%。生态林树种主要包括杨树(占40.7%)等,兼用树种以核桃(占14%)、枣(占8.4%)、板栗(占4.4%)、山杏(占7.1%)等为主。

工程效益受造林树种、建设模式、栽植年限、经营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各有差异。在南部地区已完成的退耕地造林中,杨树为7.7万hm2,占退耕地造林总面积的40.5%,已见效面积4.2万hm2,占杨树总面积的54.5%,经营模式以纯林和林草间作为主,主要是造纸及木材加工业的原材料。调查表明,每株年均收益10元,每公顷年均收益8400元,按10a1个轮伐期,平均每公顷预期收益8.4万元;兼用树种核桃、枣、板栗等种植面积4.8万hm2,占退耕地造林总面积的25.3%,已见效面积2.3万hm2,经营模式以纯林、林药和林草间作为主,每公顷平均已获效益2250元,每公顷每年平均预期收益3.9万元。苹果、梨、桃等经济林树种造林面积0.9万hm2,占退耕地造林总面积的4.6%,已见效面积0.5万hm2,经营模式以纯林为主,每公顷平均已获效益1.2万元,每公顷每年平均预期收益6万元[3]。

2 存在问题

当前,退耕还林森林经营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由于工程前期实施规模大,因树种选择不合理、整地造林技术不规范,经营管理不平衡,加之干旱的影响,造成有的退耕林地林分质量不高,一些地方补植补造任务大;②技术支撑不到位,常规实用技术推广普及不到位,退耕户缺少抚育管护技术,有的地方退耕地块分散,技术人员不足,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不少退耕林地管理滞后,成林见效不理想;③缺乏后期森林经营管理的资金投入。造成有的地方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森林经营措施难以落实,出现“老头树”、低质低效林等,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发挥和后期成果巩固。对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认识不足,对森林经营理念缺乏长远意识,特别是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将林业工程等同于建筑工程,对林业投资仅仅局限在造林投资,忽视了造林只是林业工程建设的一个环节,到工程建成见效还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和经营管理,是造林不见林的根本原因。

3 退耕还林森林经营的目标和任务

3.1 经营目标

森林经营是退耕还林后加速培育林木资源、尽快发挥工程效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措施。由于退耕地立地条件优越、交通方便、经营管理便利,相对于其它林地而言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退耕地还林和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地造林形成森林的经营目标是以取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通过造林后的科学经营管理,建成高效林业示范工程和林业特色产业基地;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地造林的经营目标是以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通过加强封山育林、抚育管护,确保充分发挥生态效益。通过科学经营,最终实现工程成果巩固、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2 森林经营的主要内容

(1)补植补造措施。通过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保证尽快成林,这是森林经营的首要措施。

(2)抚育管理措施。对经济林和用材林采取适当的松土、除草、割灌、浇水、施肥,促进幼苗、幼树生长发育;对用材林适时进行抚育间伐。

(3)林草植被配置措施。采取综合水保措施,科学配置林下、林间植被,实现长短效益相结合;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情况下,适当间作药材、豆类和饲草,可以实现长短效益结合。

(4)提质增效经营措施。主要针对经济林和兼用林,采取修枝、整形、嫁接、改造、改劣换优、对低质低效林及时采伐更新;

(5)森林防护措施。防治病虫鼠兔害,防止林火,保障林地健康;封山禁牧,防止人为破坏等。

3.3 森林经营的支撑体系

科学有效的森林经营,必须有可靠的支撑体系来保障。退耕还林森林经营应尽快构建包括资金、政策、技术等内容的长效支撑体系。一是资金投入支撑体系。造林后的经营管理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资金投入保障的森林经营就无法实施。当前除群众自发营造的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水果经济林和部分干果经济林外,生态林和国家实施的林业工程多无后期资金投入保障。因此必须从多渠道解决森林经营的资金投入支撑问题,建立长效支撑体系。二是政策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经营权和所有权的保障,森林的合法流转,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等。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项林业政策都要围绕保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来研究和制定。对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的生态林,应尽快纳入国家生态效益补偿范围。三是技术支撑体系。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必须符合林木生长规律。技术支撑是保证森林经营取得预期成效的首要因素。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各级退耕还林后续经营的科技支撑体系,培养一批林业技术骨干、农民专家,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4 提高退耕还林森林经营水平的几点建议

4.1 充分认识和宣传森林生产周期长的特点

林业生产周期长决定了森林经营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是科学制定森林经营有关政策、技术规程、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基础。在森林生产周期中如何科学处理投入和产出的关系、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之间的关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使公益事业与农民增收之间有机结合、林业生产的市场规律与林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之间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互利共赢,这才是森林经营应该研究解决的问题。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也决定了国家对林业对生态建设的基本政策走向,包括林业生态工程的投资标准,林业工程建设的投资结构、建设内容,林业建设的责任主体的界定和责任划分,不同林业工程的建设周期等。大力宣传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升林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促进政府增加对林业的投资力度和投资比重。

4.2 科学区划形成合理产业布局,实行分类经营

退耕还林工程区多属老少边穷的经济落后地区,退耕户急需脱贫致富,在退耕还林工程的森林经营中,要充分利用退耕地立地条件较好的优势,牢固树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和引导,强化林果资源与产业对接,建成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区高效林业。在退耕林地优先开展森林集约经营,推广示范模式,形成规模产业集群。区别速生丰产林与经济林、干果与鲜果,通过科技将群众需求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太行山、燕山、平原不同地域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特点实行分类经营,建立科学的分类经营体系,实行退耕林地与荒山荒地造林地分类经营,山区和平原分类经营,用材林和经济林分类经营,水果经济林和干果经济林分类经营[4]。对工程营造的生态公益林和商品经济林的分类经营,分别不同林种、目的用途、不同地类和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经营措施,建立成效评价体系。

4.3 以市场为导向,增强森林经营的目的性

市场成熟理论认为,森林培育应以林木经济产出最大化为目标,森林经营不能脱离市场。采取科学方法对已退耕还林地进行改造,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对一些树种选择不当、成效不高的退耕还林地,按照发展后续产业的要求进行改种。采取林药、林草间种等模式,提高农民短期收入;对经济林改劣换优,采取修枝、嫁接技术集约经营,确保实现预期效益。退耕还林营造的速生用材林是河北省新增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对缓解河北省木材供求矛盾意义重大。对这些林地的采伐利用是退耕还林者获取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也是退耕还林成果能否得到有效巩固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把握采伐时机,要根据市场对不同木材径级需求,允许退耕农户选择在经济效益最大时采伐更新。根据《退耕还林条例》规定,资金和粮食补助期满后,在不破坏整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退耕还林者可以依法对其所有的林木进行采伐。在采伐利用木材时,应保持退耕还林地块上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对造林密度过大、需要间伐的林分,要按照抚育间伐的有关规定及时间伐,提倡科学和可持续地利用退耕还林的林产品及其副产品[1]。

4.4 注重经营成本核算,创新森林经营管理机制

随着人工成本逐渐提高,栽植、抚育、管护等各环节应详细计算成本,强化成本-效益分析。以往森林经营对成本计算重视不够,今后要强化成本核算,提高造林成效。经营管理模式采取专业队造林经营,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组成科技服务网络。在重点工程区分别退耕地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建立经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水、肥、树型、品种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定向培育实现造林经营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不断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

4.5 加强抚育管护,提高退耕林地森林经营成效

据调查,全省未保存面积中,有四成多是由于没有抚育造成的。当前已经形成的退耕还林成果大多还处于幼林阶段,加之工程区自然条件较差,如果抚育管护工作不到位,将难以保证森林质量。同时,随着工程区植被的恢复,又出现了病虫鼠兔害问题,森林防火任务也加重,抚育管护更加重要。为此,要全面落实个体承包政策,明确林木权属;做好旱情和病虫害动态监测工作,采取及时浇水、修枝、地膜覆盖等有效措施,保证树木成活;加大退耕还林执法力度,组建强有力的管护队伍,落实护林员岗位责任制,加大护林力度;工程区要全面推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造一片、成一片[5]。

[1]曹康泰,李育材.退耕还林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96-98.

[2]杜纪山.退耕还林与森林经营管理.林业资源管理[M].2005,(5):1-5.

[3]葛会波.河北省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15.

[4]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退耕还林指导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7.

[5]李育才.退耕还林工程:中国生态建设的伟大实践[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9:78-81.

F326.23

A

1002-3356(2010)04-0023-03

2010-06-17

猜你喜欢

经济林造林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浅议造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