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刊题录
2010-04-09
近刊题录
●油气区域地质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的地质条件——王福焕,王招明等/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5)
塔里木盆地塔中南坡奥陶系礁滩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程翠,何希鹏等/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5)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深部埋藏溶蚀作用研究——胡明毅,蔡习尧等/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6)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古岩溶表生作用期次划分——吕海涛,张达景等/地质科技情报,2009(6)
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裂缝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高玉飞,钟建华等/中国地质,2009(6)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作用模式及控制因素——周江羽,吕海涛等/石油实验地质,2009(6)
英买34、35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李玉胜,谢传礼等/中国地质,2009(5)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类型、期次及叠合关系——倪新锋,张丽娟,沈安江等/中国地质,2009(6)
巴楚地区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储集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旷理雄,郭建华等/新疆石油地质,2009(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期次——以杭锦旗探区为例 ——薛会,王毅等/天然气工业,2009(12)
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叠合气藏开发地质特征——段春节,陈路原等/石油实验地质,2009(5)
四川盆地震旦系与中伊朗盆地第三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比较性研究 ——刘树根/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四川盆地寒武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黄文明,刘树根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5)
川中磨溪—龙女寺构造带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徐国盛,孟昱璋等/石油实验地质,2009(6)
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古岩溶地貌研究——文华国,郑荣才等/地质论评,2009(6)
川东北HL长兴组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荀威,刘全稳等/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9(4)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台地层序充填结构及成藏效应 ——陈洪德,钟怡红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5)
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的转换过程——刘树根,杨荣军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5)
四川盆地西部海相碎屑岩的转换过程——陈杨,赵霞飞等/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油气运聚和调整、改造机理与过程——杜春国,郝芳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12)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长兴组海侵生物礁研究——曾德铭,王兴志等/新疆石油地质,2009(6)
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天然气远源成藏模式——陆正元,栾海波等/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南方多旋回构造作用制约下的中、古生界海相油气构造—成藏旋回——梅廉夫,刘昭茜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5)
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成烃物质聚集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陈洪德,黄福喜等/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鄂西渝东地区典型构造流体封存箱划分及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徐国盛,曹竣锋等/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中扬子西部地区灯影组白云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牛晓燕,李建明/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5)
辽西凹陷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分析——郑荣才,胡诚等/岩性油气藏,2009(4)
二连盆地潜山成藏条件及油藏类型——降栓奇,陈彦君等/岩性油气藏,2009(4)
文安斜坡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研究——朱洁琼,明锦等/古潜山,2009(3)
●科技·进展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中国西部典型叠合盆地复杂油气藏形成改造再聚集机制”课题进展暨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斌,朱光有等/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5)
中国油气盆地研究新阶段:数字盆地——高长林,何将启等/石油实验地质,2009(5)
“连续性”油气藏及其在全球的重要性:成藏、分布与评价——邹才能,陶士振等/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6)
“油气成藏模式”的概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吴冲龙,林忠民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6)
中国南方高演化海相层系的古温标——秦建中,李志明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5)
陆表海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层系沉积相研究——以鄂尔多斯东北部大牛地气田为例——郭书元,张广权等/古地理学报,2009(6)
●技术·方法
泛开江—梁平海槽及勘探有利相带地震预测——张延充,杨爱国等/天然气工业,2009(10)
四川盆地海相层系天然气成因类型与TSR改造沥青证据——刘全有,金之钧等/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5)
物质平衡方法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能量评价中的应用——李江龙,张宏方/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6)
地震相分析法在建南地区飞三段鲕滩储层预测中的运用——何军,吴雪莎/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6)
利用油气化探技术评价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构造的含油气性 ——孙忠军,杨少平等/地质通报,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