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鱼种养殖技术
2010-04-09管红梅
管红梅
(饶河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饶河 155700)
鱼种是养鱼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渔业生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更是下一年渔业生产的物质储备。只有培育出优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才能提高鱼种抗病力和越冬成活率,才能为发展生产,促进渔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市个别鱼种越冬场点鱼种越冬成活率不高,死鱼的现象屡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越冬管理不善,缺氧死鱼,造成越冬成活率低的原因外,还有鱼种带病越冬和鱼种体质差,肥满度低,也是造成越冬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抓好秋季鱼种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工作。
1、科学投饲
为使鱼种长得好,规格大,膘肥体壮,能安全度过漫长的寒冬,必须强化鱼种的秋季培育。秋天虽然气温逐渐转凉,水温随之下降,早晚温差大,但仍然是鱼类生长和鱼类积累营养的重要时期。所以应加强饲养,重视管理,确保鱼类健康、快速生长,增加鱼产量。投喂散料的养殖户此时应以精饲料为主,其中豆粕应占投喂量的三分之一,增加饲料中蛋白的含量,促进鱼种长膘增重,加速脂肪的积累,为即将越冬做准备,以利安全越冬。驯化饲养的场户在保证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同时,应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饲料,不能投喂霉烂、变质的饲料。饲喂要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饵,饵料新鲜适口,每日投喂三次,早、午、晚各一次,并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做到既让鱼吃饱又不浪费饲料为原则。只有培育出体质健壮,肥满度高,无伤无病的大规格鱼种,才能安全度过漫长的严冬,为养殖户增加收入奠定基础,为发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2、调节水质
初秋时节天气多变,水温较高,水质变化快,较难控制,加上塘中载鱼量相对较高,鱼类吃食旺盛,池水中溶解氧消耗较大。为防止池塘缺氧,要经常加注新水,调节水质,一般每7-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cm,以防浮头。晚秋水温渐凉,水中含氧量较高,要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老化,做到池水肥、活、嫩、爽,溶解氧每升在5mg以上,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生存空间,促进鱼类快速生长,努力实现优质高效。
3、预防鱼病
秋季的水温及水域环境适合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容易引发各种鱼病,仍是鱼病高发季节,防治鱼病是秋季鱼种养殖的重要工作之一。投喂不清洁的饲料会带入病菌,鱼没有吃完的饵料不及时清除也会腐烂变质。因此,必须做好饲料和食场以及整个水体的消毒工作,要每半月泼洒漂白粉一次,每立方米水用药1g和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每立方米水用药0.7g,可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和寄生虫,抑制鱼病发生。杜绝使用违禁渔药,使鱼类安全健康生长,无伤、无病、无菌入池越冬。
4、加强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种的吃食和活动以及水质变化情况,检查堤坝、注排水口的安全状况,及时清除鱼种吃剩的残饵及池中杂物,保持鱼池清洁。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做好防逃、防盗、防害工作,确保秋季强化培育的鱼种健康生长,保证养鱼生产安全、有序的进行。
5、及时出池
为了不影响秋收与农户争劳力,鱼种场大多数都在9月末鱼种出池结束。鱼种出池操作一定要小心细致,严防擦伤、碰伤鱼体,以免感染鱼病,并严禁出现“挂浆鱼”,对出池的鱼种一定要检斤、消毒,再放入经过清塘消毒注水后的越冬池,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保证越冬密度合理;二是严防将病原体带入越冬池,以免影响鱼种越冬成活率。
6、少量投喂
鱼种入越冬池后天气渐冷。有时天气较好,或中午的时候,水温仍可达到10℃左右。我们饲养的鲤科鱼类,如果水温在8℃以上仍然吃食,既然吃食就应坚持投喂,每天中午可在浅水区投喂少量的颗粒饲料,以补充营养,避免能量消耗。因为鱼种入越冬池至水面封冰还有一段时间,越冬池水体中生物量非常少,适宜的水温鱼种还在活动,长时间吃不到食物难免掉膘失重,所以,切忌过早停食。停食过早,肥满度低且体质较差的鱼种,肯定会影响越冬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