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0-04-09秦淑煜郑州107中学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年9期
关键词:历史能力教师

□秦淑煜(郑州107中学)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面对新世纪的来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中学历史课难教、不受欢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老师为了赶进度、考试,把原本丰富生动的历史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纲纲条条,学生厌学、怕学就在所难免了。如何革除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呢?其实新课改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解决思路。那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满堂讲的教学方法,而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历史的过去性,凡是历史都是过去已发生过的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重演,因而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二是在中学的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已经做出了结论。因此历史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不同寻常的,求新求异的一种发散性思维的方法。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从各种途径去寻求答案,从而产生新的设想、新的观念和新的理论。这就要求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满足和不局限于教材已有的结论,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大胆提出质疑,并产生一种主动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寻找答案。这种自己质疑→教师指导下的过程,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并逐步学会用独立的见解来思考和判断问题,不人云亦云。这种思维方法训练的过程可以说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要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决定,优化非智力因素更有赖于后天的培养。现在的中学生学习能力的低下,相当一部分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这里就包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和惧怕学习的艰辛,不愿付出努力等非智力因素。中国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而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而且决定着他是以积极的方式还是以消极的方式,是以坚韧不拔的方式还是以畏却退缩、望而生畏的方式,是以勤劳的方式还是以懒惰的方式去干,这就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顽强的意志攀登科学的高峰,就必须从美入手,从情入手,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他,以真情实感去打动他。诚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人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学上各个时代伟大的人物和他们不朽的事迹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如从"匈奴未灭,何以家还"的霍去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无有责"的报国赤诚,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壮美情怀;尤其是"五四"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千万革命者,历尽困苦、艰辛和磨难,为中国人民留下的惊天动地的不朽诗篇,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二、教师要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学习氛围。课堂上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无论创造性大小,都应具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才会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效应,转化为创造性和内驱力。教师要有亲和力,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上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此外,还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当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总结。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在这当中付出许多艰辛的努力。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并持之以恒,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新课改中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求学生去发现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而这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问,不会打开思路,只会问一些肤浅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信心和耐心指导他们去学会预习和质疑。做到对学生的问题(包括超出课本范围或过于简单的问题)都不直接的回绝,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也不批评,转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旨在引导学生如何质疑。及时抓住学生思维中的火花,并分析问题的价值,进行具体指导。提出问题仅仅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指导学生主动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从各种途径去探究答案,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特征、历史发展的本质,探求历史的发展规律才是更为重要的。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坚持“信仰”,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物。对一些问题大胆提出质疑,通过师生之间交流探讨获得“真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创造力的开发。要开发创造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品格,鼓励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指导正确的创造方法的和提供良好的创造环境。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对学科内某一重点、热点或现实问题的研究,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研究。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学习研究能力、研究需求或兴趣取向,确定相应的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完成对知识的探究。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历史学科知识的运用,一方面,是解答各类历史试题或与历史相联系的综合试题,这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普遍手段。另一方面,是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这也是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作用的终极体现。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教师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教师的知识面不仅要专,而且要广,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和一定的理论功底。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十分冷僻,有的教师也难以给予准确的回答,这就要求教师也需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并以此为荣,让学生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历史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