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砌体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

2010-04-09郭素娟

河南建材 2010年4期
关键词:灰缝屋盖砌体

吴 鸣,郭素娟

1 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450052) 2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450002)

1 裂缝产生原因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温度、干缩、地基,也有可能是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不合格,材料质量不过关及缺乏实际工程经验等原因造成。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几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温度裂缝、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以及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2 裂缝防治措施

2.1 混凝土屋盖温度裂缝与砌体干缩裂缝的防治措施

1)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2)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 m。3)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 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4)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 m。

2.2 由墙体材料干缩引起的裂缝的防治措施

2.2.1 设置控制缝

1)控制缝的设置位置:①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②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③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④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⑤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⑥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⑦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2)控制缝的间距:①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②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 m及墙高的3倍;③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 m。

2.2.2 设置灰缝钢筋

1)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3)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4)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

5)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mm,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6)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 d和300mm。7)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 m。8)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 m。

2.2.3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在楼盖处和屋盖处;2)墙体的顶部;3)窗台的下部。

2.3 对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防治措施

1)当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法等有显著差别时,应在差异部位设置沉降缝,将其划分成刚度较好、长度变化较小的几个单元。2)尽量避免用软弱土层做持力层,若无法避免,可调整上部结构刚度,或采用筏式基础,以减少建筑的沉降。3)对于地基持力层不均匀的建筑物,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局部基础适当加深或加宽,或局部设计成板带基础,降低基底应力,尽量达到地基均匀沉降。4)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做好排水处理,完工后建筑物四周做好散水坡及排水地沟,避免地表水浸泡基础而引起局部下沉。5)加强门窗洞口外的刚度,将门窗洞口上的钢筋混凝土过梁与内墙钢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过梁,以增强房屋整体刚度。6)设计时严格按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必要时可增加圈梁道数,以增加上部结构的刚度。7)钻孔混凝土搅拌桩在打桩钻孔时清孔要彻底,减少桩基础的沉降。

引起建筑物出现裂缝的原因繁多复杂,文章中我们提及的这些仅仅是在以往的工程实例中常见的情况。通过对建筑物常见裂缝的分析研究和实践证实,砖混结构的墙体裂缝虽然不可避免,但只要设计合理,选用材料得当,确保施工质量,建筑物的裂缝是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的。

[1]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2]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DBJ 41/070-200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S]

猜你喜欢

灰缝屋盖砌体
建筑工程砖砌体施工与质量管理
砌体墙上安装摩擦型阻尼器施工技术探讨
跨度近100 米网架与桁架组合屋盖分两次提升的施工技术分析
竖向开槽砌体墙燃气爆炸动力响应及加固
浅谈BIM技术在北海银基大跨度屋盖桁架施工中的应用
浅析自保温砌块水平灰缝热桥处理施工措施
棍子上的屋盖
灰缝釉配方及施釉工艺的研究
浅谈砌体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
谈中国古建筑砖石拱券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