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全面抗旱的实践与启示

2010-04-08汪吉萍包小辉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年5期
关键词:连环抗旱全县

汪吉萍,包小辉,张 辉

(1.黑龙江省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哈尔滨150001;2.杜蒙县水务局,黑龙江杜蒙166200)

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以下简称杜蒙县)全面落实抗旱防汛工作“两个转变”指导思想,加快推进由单一农业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变被动抗旱为科学主动抗旱。2006年以来,多元投入资金1.2亿元用于抗旱事业,全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粮食作物总产量和有效灌溉面积分别比“十五”末期提高20%、70%和145%;境内引水总量达10亿m3,生态补水长效机制为全县生态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水环境条件。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情况

杜蒙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西部重点干旱区,有人口 25万,幅员6 176 km2,耕地111.3万hm2,水域134.7万hm2,草原312.7万hm2。杜蒙县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地势开阔平坦,起伏不大,沙岗地、湖泡沼泽地、盐碱低平地、江河滩地构成本县地貌的基本特征。主要江河有嫩江干流及乌裕尔河和双阳河,湖泊有连环湖、龙虎泡、喇嘛寺泡、乌尔塔泡等。本县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偏南大风,降水较少,易发生春旱,秋季天高气爽,降温较快,常有早霜危害。多年平均降雨量411.6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774.4 mm。

1.2 水资源情况

嫩江沿杜蒙县境西部边境流经146.7 km。嫩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09亿m3,丰水年 P为 20%时径流量为281亿m3,中水年P为50%时径流量为195亿m3,枯水年P为75%时径流量为140亿m3。嫩江 P为5%洪水流量11 400 m3/s,P为10%洪水流量8 300 m3/s,P为20%洪水流量5 300 m3/s,枯水期多年平均最小流量333 m3/s。径流主要集中在7~9月份,径流量占全年的60%左右,而12月~翌年3月份径流量仅占全年的2.7%。地下水年可开采量2.7 亿 m3。

1.3 旱灾情况

杜蒙县十年九春旱,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偏少,而气温高,蒸发量与降雨量在时间分布上不平衡。杜蒙县是黑龙江省气温最高,降雨量最少,风力最大的地区。常年降雨量很难维持农作物正常生长,加之高温,蒸发量大,属资源性干旱区。尤其是春季到初夏(4~6月)降雨仅为100 mm左右,而蒸发量达800 mm以上。春季降雨满足不了农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出现春旱。另外,油田开发局部过量开采,杜蒙县位于西部降落漏斗边缘,地下水下降比较严重,增加了地下水开采难度。同时,人为因素使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区域气候,而掠夺式开发也加剧了干旱程度。

1960年以来杜蒙县发生旱灾的年份有40 a,其中24 a为重旱年,受旱灾影响农业减产损失巨大。据统计,杜蒙县11个乡镇12个国营场40 a资料统计,累计成灾面积266.7万hm2,减产粮食2.4亿kg,干旱还造成草场退化、牧草减产,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由于持续干旱造成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 全面抗旱的规划原则

1997年以后,杜蒙县旱灾愈演愈烈,农牧渔各业困难重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2001年、2003年持续百天的春夏连旱,农作物减产50%,5万人出现饮水困难,50万hm2的连环湖水面萎缩至26.7万hm2,53.3万hm2苇塘湿地几近干涸而荒火频发。抗旱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杜蒙县转变抗旱工作思路,把保障人民群众供水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要解决好粮食生产、经济发展用水问题,而且要解决好生态恶化的问题,树立了从“重生产、轻生活”拓展为“生产、生活、生态并重”的理念,全面推进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

为服务于杜蒙县“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的发展战略,保证境内水量充沛是发展旅游和生态产业的核心任务,抗旱成效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杜蒙县确立了“扎实有序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综合考虑农业区划、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恢复需求,构建沿江、腹地和泡泽周边等三类农业抗旱水源建设模式区和以连环湖水系为依托的生态用水供配网络”的总体规划。实践过程中,沿江地带以优质水稻产业带为牵动,腹地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为核心,生态补水以“引水压碱还原湿地”为目标得以确立和推进,保证了抗旱工作在科学的轨道下有序进行。

3 推进全面抗旱的实践

3.1 深入推进农业抗旱

1)保证坐滤水水源。2003~2004年两年时间内,杜蒙县打坐滤水井350眼,实现了每个自然屯至少有2眼灌溉机电井,保证了春季坐滤水种的水源,初步建立了抗旱工程体系。

2)推进旱田节水灌溉。2005~2009年,每年重点安排2~3个乡抗旱保收田项目镇,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做成井补助、配套补助,最大程度地减轻农民自筹压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抗旱效益,使我县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工作深入快速推进,新打大井1 673眼,配套移动式喷灌2 000余套,项目惠及全县11个乡镇的79个行政村。目前,全县已有各类抗旱大井2 764眼,小井22 798眼,旱田有效灌溉面积由20万hm2增至60万hm2,实现年均以10万hm2速度递增,有120个自然屯基本实现了农田灌溉喷灌化。

3)大力发展水田面积。2000年以前,杜蒙县有沿江水田灌区6座,分别是拉海灌区、他拉哈灌区、绰尔灌区、小河口灌区、太和灌区及巴尔等灌区,田间配套率普遍较低,全县水田实灌面积不足6.7万hm2。通过整合项目、集中财力对沿江中型水田灌区进行改造、配套。2000~2004年,在总投资1 437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了拉海1号泵站等6座灌排泵站。2005年,累计投入2 000余万元用于绰尔灌区的修复重建,投资700万元完成小河口灌区改造工程,并积极争取农业开发资金投入、扶贫资金投入和县乡自筹资金投入来发展水田灌溉,使水田灌区规模和效能实现较快提升,2005~2009年的5 a里,水田面积年均以2万hm2的速度递增,截至2009年,全县水田面积已达18万hm2。

3.2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004年,在饮水井密度满足集中供水和中心村镇实现供水到户的基础上,杜蒙县适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偏远村屯。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杜蒙县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建设管理更为规范。鉴于杜蒙县地下水水质铁锰离子超标现象十分普遍,按照2006年制定颁布的《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等4项指标来衡量,水质与方便程度不达标现象十分突出,饮用氟化物超标、铁离子超标的人口达8.9万人,占当时农村总人口的55%。实际工作中,通过鼓励群众以工代投的形式开展管网入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82处,能耗小、投资低廉和耐久性好的变频控制器普遍取代了压力罐供水系统,对部分铁锰离子超标严重的村屯配套了除氟除铁设施,共解决了4.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从当时的38%提高到58%。

3.3 全面推进生态抗旱

2001年、2003年持续百天的春夏连旱,50万hm2的连环湖水面萎缩至26.7万hm2,53.3万hm2苇塘湿地几近干涸而荒火频发。为保住湿地和连环湖这一天然生态屏障,县水务局在无力修建高标准引水工程的条件下,疏浚修缮70年代的引水渠道,2000年以后的4 a里,每年从百公里外引嫩江水1亿m3,使连环湖免于干涸,用年均100万元的补水费用规避了近26.7万hm2风沙区形成的风险。在积极开展应急生态补水的同时,积极运作高标准永久性引水工程。在省厅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投资400万元建成的连环湖引水枢纽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连环湖核心水域补水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引水近8亿m3,不但保证了50万hm2连环湖的兴利水位,救活了全省最大的淡水养殖场,并使连环湖生态观光带成为了省内知名景区,大水面、大湿地成为我县旅游业的招牌,2009年共接待游客61万人次,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实践全面抗旱的启示

4.1 有标准抗旱是抗旱科学的具体体现

杜蒙县旱灾涉及面广,制定适度的标准能集中优势力量和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抗旱减灾效益的最大化。杜蒙县在农业抗旱上,突出“变苗期抗旱为播期抗旱,一次保全苗,保壮苗”,发生中度干旱时,春季持续无有效降雨31~45 d、夏季26~35 d,保证全县粮食稳产6.5亿kg;发生严重干旱时春季持续无有效降雨46~60 d、夏季36~45 d,保证全县粮食产量4亿kg。在生态抗旱上,对应上述两个干旱等级,保证境内平均补水1.2亿m3和0.6亿m3。上述标准的确立,保证了杜蒙县抗旱工作在科学理性的框架开展。

4.2 “一盘棋”思想是抗旱事业快发展的前提

杜蒙县政府出台《全县新建水源井工程及配套工程补助办法》、《全县生态补水基金筹集办法》等文件。水务、财政、经济计划、扶贫、农业开发等相关部门同走一盘棋,围绕全县总体规划争取项目,攥紧拳头合力搞建设。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有关单位依据《抗旱预案》明确的标准要求,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扶持解决包扶单位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丰产用水需求。此外,还积极寻求电力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致力于水源井电力配套,几年间实现“机改电”500余处;农技、科技、宣传、广电等部门长期致力于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抗旱投入观念等等,为抗旱事业长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4.3 加大投入是推进抗旱的根本保证

杜蒙县一直坚持“向上争取一部分、地方财政配套一部分、动员群众筹一部分”的“三个一”的筹资渠道。2003年以来,共争取国投资金4 000万元用于渠首泵站改造、灌区建设和各类蓄水工程建设,保证了项目建设有稳定的投入渠道。对国家和省市批复的水利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足额及时到位,从2005年开始,县财政年均以不低于500万元的额度来补助群众打井抗旱,对规划内的抗旱水源井工程区分成井深度,分别给与0.1万元、1.0万元的成井补助和0.2万元、0.4万元的配套补助。特别是在2007年,在各业发展急需资金的情况下,贷款2 875万元用于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电力配套建设。通过政策性补助等多种措施,积极鼓励农户独资、联户打井,2005年以来,群众累计自筹资金1 200万元用于抗旱水源井和配套工程建设。

4.4 推行节水灌溉是农业抗旱的新出路

较为完备的抗旱水源井,辅之以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是杜蒙县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从2005年开始,在保证原有节水灌溉设施完好率、利用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农田喷灌化工作,5 a时间推广喷灌面积37.3万hm2。2008年起,在稳步增加喷灌面积的同时,在全县范围内示范玉米膜下滴灌技术1万hm2,2009年推广9.5万hm2,当年增产玉米6万t,增收7 000万元,农田抗旱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4.5 强化科技是提高抗旱成效的有效途径

杜蒙县以“院县共建”和兴建高效节灌项目区来着力提高农田灌溉的科技含量。2008年,杜蒙县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节水灌溉制度研究、蓄水保墒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培训县乡技术员及农民1 000人,施肥方案及水肥耦合相关技术已经在项目区周边乡镇应用示范。通过在水田灌区实施标准化生产小区,定期组织种植大户和基层技术人员参观学习,启到了较好的典型示范作用。2009年总投资600万元建成高效节灌项目区,集喷灌、大田膜下滴灌、棚室滴灌、灌输、微喷等多种高效灌溉形式于一体,为进一步推进抗旱工作向科学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1]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黑龙江省抗旱规划[R].哈尔滨: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0.

猜你喜欢

连环抗旱全县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五连环(三)
恼人的连环信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三连环
防汛抗旱
宁陵县举行中小学跳绳比赛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