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水工金属结构制造质量保证体系
2010-04-08王玉香张瑞华
王玉香,张瑞华
(黑龙江省水利第一工程处,黑龙江富裕161200)
1 建立金属结构是保证体系
水工金属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用量大,据粗略统计,金属结构产品耗用钢材每年已达300多万吨。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今后将有更多的水利水电工程上马,其中一些工程将是大型的、超大型的,不但相应的金属结构数量有很大增长,而且质量要求也高,现在水工金属结构的大,中型产品和批量较大的产品多数由中央部属专业工厂制造,还有一部分则由水利水电工程局属下修配厂和其他企业制造,生产厂家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低不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一些工厂技术力量薄弱,缺少合格焊工,设备和检测手段不全,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处于失控状态,质量问题较多,水工金属结构质量不好,直接影响水利水电枢纽或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可靠运行,关系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成为金属结构制造的头等大事。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工金属结构制造必须走质量保证的道路,这就是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
对于不同的生产企业,由于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质量保证体系(以下简称质保体系)不能一刀切,一个模式,而应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但是不管情况差别如何,质保体系的建立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要求抓好两个坚持:①坚持条件论,即制造工厂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力量,工装设备和检测手段等基本生产条件;②坚持全面贯彻“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与意识,明确所谓质量是指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总和,没有高准的工作质量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必须要求全体职工已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一切用数据说话们确保产品到大技术标准的要求。
2 确立质保体系的目标管理和控制原则
水工金属结构制造质保体系应根据目标管理和系统控制的原则来建立,其完善和控制的严格程度主要取决与质量目标的高低。在我国目前一般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能长期稳定的生产出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和现行标准的合格产品和优质产品,用户满意,即达到目的,质保体系要具备3个方面的条件:①有比较完整的质量保证控制系统,其方法就是实行系统控制,即把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和各主要影响因素,按其内在联系划分为若干个及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系统,每个系统分解为若干控制环节,每个控制环节有设置若干控制点,这些系统,环节和控制点由规定的责任人员,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关系进行控制的传递活动,因为每个控制点包含为若干控制因素,每个控制因素又是一系列或几个生产活动,因此要控制一个系统就必须从控制生产活动开始,控制每一个因素,每一个控制点进而控制每个环节以至整个系统,从而保证整个质保体系的有效运转;②有比较完整的质量保证组织系统;即有一个套在厂长领导和质保总工程师主持下的组织机构,并配齐各级责任人员,使之能有效的从事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活动,工厂可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或厂质管两道小组),各部门,分厂(车间)建立质管领导小组,设专(兼)职质管员,是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网络关系,构成这个系统的纵向组织机构,行使推动,协调,考核和检查的职能,以从事金属结构制造,质量控制和管理为目的的技术工艺,质检、计量和分厂(车间)等部门以及有关责任人员则构成这个系统的横行执行机构,这纵横两条线拧成一股绳,统一领导,协调一致就可以保证质量体系的组织系统性,发挥其应有作用。③有比较完整的质量保证法规系统;包括有关的技术法规标准,工厂的治疗保证手册,各项治疗控制管理制度以及在产品制作中个机构、各部门有关责任人员和主要操作人员的职责权等一工厂法规形成明确的固定下了,作为质保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法律依据和标准。
3 进行系统控制
系统控制是质保体系的核心,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和技术管理水平来划分水工金属结构制造体系的控制系统、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关键的控制点绪有个质检人员见证确认者设置为停点,以北引二期工程水工金属结构的制造为例,其质保体系划分6个控制系统,32个控制环节,97个控制点和12个停点,这些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机器岗位上的责任人员均应在质量控制系统一览表上明确表示出来,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3.1 材料质量控制体系
本系统有材料订货、材料验收、材料保管发放和材料代用等4个控制环节8个控制点,对每个控制环节和控制点明确其责任者,材料责任工程师(负责人)对水工金属结构材料质量控制负责,属于工艺工作范畴的产品的备料计划和材料代用有工艺员提出考则,工艺员和工艺责任工程师对照,要看炉号、批号是否一致,物证不符合有疑问者要申办复检,材料上的标记或字码必须清楚,下料前要确认是否有误,焊材管理主要是捡啦焊材一级库和二级库,按照焊材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分工,任何部门不得向焊材一级库领料,二级库凭工作票、保温筒和焊条头发放焊条,保证为烘干焊材不用到产品上。
3.2 工艺质量控制系统
对工艺性审图、工装设计及工艺文件完整、工艺监督及裁定、工艺文件管理等5个控制环节、13个控制点加强控制,工艺责任工程师对工艺系统的质量控制负责,在这个系统中,生产过程的工序管理和工序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关键零(部)箭的加工、组装、焊接和予总组装要编制工序传递单,按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进行传递。
3.3 焊接、气割和刨边质量控制体系
焊接在金属结构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金属结构安全使用的保障环节,必须切实保证焊缝的内在质量和表面质量、气割刨边和坡口加工也应加以严格刨制,本系统对焊工技术培训与资格审查,正确选择焊材、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编制及审核、焊接工艺监督、焊缝返修、焊接信息反馈、气割刨边工艺监督等8个控制环节19个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明确责任者,焊接责任工程师对全厂水工金属结构的焊接质量控制负责。焊缝两次或超次返修要按规定经过质保总工程师批准,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和加强实验室的工作,尚不具备条件者也应有专职焊接技术人员但此项工作。
3.4 检验质量控制系统
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行以予防为主和严格把关相结合的原则,本系统有检验技术工作,制造质量信息反馈,表明防腐和包装等7个控制环节,26个控制点,个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责任者要执行和贯彻各项检验制度和管理制度,检验责任工程师对本系统的质量控制负责。
3.5 检测质量控制系统
检测技术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中药手段和方法,是质量管理的技术基础工作,企业要具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措施,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合格检测人员,本系统有检测质量控制、焊缝探伤、理化、金相检验和计量等4个控制环节20个控制点,理化责任工程师(或责任负责人),计量责任工程师、热处理责任工程师、探伤责任工程师(或责任负责人)分别对各个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质量控制负责。
3.6 设备质量控制系统
本系统对金属结构制造设备的初检和周检、维护保养和修理,备件自制和外购、外协和设备档案等4个控制环节12个控制点进行控制,设备责任工程师全面负责。
为了显示质保机构和职能部门在产品制造全过程各个阶段、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质量控制管理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应以网络图形式编制质保体系图以及材料、工艺、焊接、检验等系统的质保控制系统图,其它还有生产表卡传递一览表,质保体系机构图。法规体系图、机构职责图,视工厂具体情况编制。
在水工金属机构制造过程中,执行工艺国产的“工序传递卡”和“检验记录卡”等的物证传递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操作人和检验员签字确认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做到工序有程序。
产品规划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有产品发展、规划、技术发展规划、产品质量升级规划、市场调查、国内外科技动态、职工培训、标准、材料、工具、设备信息等,这些工作的完成将为工厂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订货合同的签订是本阶段工作的结束,也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开始,规划包括内容较多,可按企业实际情况取舍。
产品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也是解决好产品先天问题的关键,主要工作内容有:①工作性审图、编制工艺文件、制定焊接工艺、非标工装设计与验证、检验技术准备、技术交底等。②编制生产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原材料供应、劳动调配、工装制造、设备维修、动力供应、合理安排个方面的比例关系。③原材料的验收及复检、材料标记确认、质保书、合格证归档、材料代用处理等。
产品制造阶段:产品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能稳定的生存合格产品的生产系统,在每个环节上做好和加强质量控制,加强工艺管理,严肃工艺纪律,组织好质检工作,把好质量关,做好焊接试验及探伤、理化检验,加强对焊接返修机不及格的处理,做好产品质量管理的协调、控制和监督,搞好文明生产和生存服务工作。
产品销售阶段:本阶段是质量管理的终点,产品在 厂内直接制造活动已经完结,并为用户提供产品合格证,质量验收检验记录竣工图等文件资料。同时也可以说销售阶段是质量管理的起点或质量管理的继续,因为建立质保体系加强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本着“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生产质量好,成本低,用户满意的产品。产品出厂后,要继续为用户服务,处理好出厂产品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来着用户的质量信息反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1]水电站机电设计编写组.水工金属结构设计手册[R].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