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民间祭祀雕塑——雕塑精神的传承

2010-04-08晋慧斌

河南建材 2010年1期
关键词:雕塑民间美术

晋慧斌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450007)

中国传统雕塑历史悠久,辉煌灿烂,如著名的石窟雕塑、陵墓雕塑、大型寺庙雕塑等,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不为大多人重视的民间祭祀雕塑,在每个时代都占有一席之地,它继承和发扬了民间传统雕塑“真、善、美”的精神。

1 民间祭祀雕塑的出现

1.1 什么是民间祭祀雕塑

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

民间祭祀雕塑是以雕塑的形式成为众人祭拜的对象,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民间祭祀的雕塑有两大类:一类是宅居供奉的小型木雕、石雕、泥塑、铸铜和陶塑等;另一类是民间的寺庙神像,以大型泥塑彩绘为主,也有铸铜、石雕、木雕及其它材料塑造的种种艺术形式。

1.2 民间祭祀雕塑的产生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文明培育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人民创造了虚幻的神灵世界,并相信人类世界与宇宙天地之间存在着永恒的契合。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陶器。与制陶相关的塑造技术和装饰技术,进一步促进了雕塑艺术的发展。祭祀雕塑艺术的内容和特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革、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祭祀雕塑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这并不妨碍变革时代赋予人们激发起新的创造激情与智慧。

2 民间祭祀雕塑的历史地位

民间祭祀雕塑在中国雕塑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一门独特的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在民间艺术中也是永恒的题材之一。民间祭祀雕塑在文化上的价值,主要是在精神上表达出来的纯真的感情,体现人民大众追求的理想凝聚成相应的雕塑形式,如民间雕塑艺术中表现出来的“福、禄、寿、喜、财”以及吉庆、平安、如意等雕刻。在今天的群众心理不是消失了,而是自发的强化了。传统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不为大多人重视的民间祭祀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性也是不容置疑的。

2.1 祭祀雕塑对现代雕塑的影响

目前对民间雕塑艺术的崇尚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个是站在现代雕塑艺术的立场上,从民间雕刻艺术中发掘原始的力量和稚拙的美。一个是为民间雕刻艺术披上传统的外衣来抵制现代意识和西方现代雕刻艺术对当今雕塑的冲击。两者都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民间雕刻艺术已经失去本来的面貌,任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为它套上一轮轮或明或暗的光环。

中国艺术文化与中国民间祭祀雕塑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根与花果,历朝历代,从远古到现今。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与各自特色的风俗风尚,无不对当时的雕塑创作者从创作手法到观念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2.2 民间祭祀雕塑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民间祭祀雕塑的产生和发展有它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而且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不同时代的祭祀雕塑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作品的生命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格。”丹纳的论断是告诉人们,艺术和时代,与流变于那一个时代中的民俗文化,它们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民间祭祀雕塑艺术,它是艺术家的主观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反映,也是对赋予时代特色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民生习俗、崇拜的表现。另外由于每个民族所处的社会地域不同,人们的精神气质、心理定式、审美追求不同,于是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差异性,但他们又融于时代,形成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民族性依附于时代性之中,而时代性又反映民族性的相通特质,因而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属性。

2.3 民间祭祀雕塑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雕塑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民间祭祀雕塑作为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中的一部分,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艺术理念。现在国内有许多艺术家开始逐渐关注民族的题材,力足国内,反映自己,并不断创作出反映本民族的艺术作品。他们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所采取的回应,是值得思考的。这种回应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从历史与传统的记忆中寻找精神与价值的根源,从而再次确立文化与价值的自信心。

3 民间祭祀雕塑的发展

20世纪的中国,以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在内的全面转型为特征,整体地沉浸在由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潮流中。纵百年历史履迹,原生形态的衰落与蜕变形态的生发,构成民间美术随社会文化变革而呈现的两种基本态势:1)中国民间美术原生形态的衰落的整体性;2)百年中国民间美术的另一番景观,却不乏生机。这种景观由一系列蜕变形态构成,它们或许依然带有原生形态的某些形貌或风味,却顺应现代化主题下的社会需要,经历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

尽管现代人已不象古人那样对祭祀充满幻想,但美好的愿望仍然存在,因此,在现代偶然出现的有关祭祀雕塑的作品,大多是纪念性的,并出现追随现象使之世俗化,但我们仍可以说传统民间祭祀雕塑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不朽的雕塑精神将一直影响着现代雕塑的发展。

4 结语

从古至今,人们在艺术这条道路上流下了艰辛的汗水,至今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升华。民间雕刻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所以会被广泛的流传和繁衍。雕刻作为民间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自始自终也反映了民间的审美意识,体现了人民大众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应当说,思想的继承性是思想发展自身必不可少的一个环链。不论社会如何变迁,人民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永远是不会停止不前。

[1]张道一.中国民间艺术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2]杨雪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美术工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

[3]潘鲁生.论中国民间美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4]刘波,郭雪波.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M].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

[5]沈从文.龙凤艺术[M].北京美术出版社,1960.

[6]刘鸿,张京.永恒之美100雕塑[M].河北书店出版社,2004.

[7]中国古代雕塑史[M].中国文化局教育局出版.

[8]《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网上摘录.

[9]鲁旭先生民间工艺研究专著.神州一绝[M].复兴致远文化工作室,2003.

猜你喜欢

雕塑民间美术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写实雕塑
创意美术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