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初探

2010-04-08尹勇范俊芳林继华

关键词:规划设计营造科普

尹勇,范俊芳,林继华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湿地(Wetlands)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4%,和海洋、森林一道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城市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2].城市湿地公园本质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的生态型主题公园[3].随着湿地破坏和退化的日益严重,湿地的保护和重建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和利用的一种成功模式,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1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热潮当中,许多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照搬城市公园、水上乐园等规划设计模式,且简单地认为湿地公园就是规划一片水域,再简单种植菖蒲和荷花等水生植物.规划的机械照搬和认识的简单肤浅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三个问题:1)没有模拟地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缺乏湿地公园的区域特色,使得各地的城市湿地公园千篇一律.2)缺乏湿地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理论的科学指导,公园的规划设计未能成功地营造出自然气息浓厚的、物种丰富多样的、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没有突出湿地景观的典型性以及演替的自然性等特点.3)淡化了城市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过分强调其娱乐功能,将城市公园中喧闹的游憩活动设施引入园中,扰乱了城市湿地公园特有的自然宁静的环境氛围.

2 规划设计的应对策略

2.1 突出湿地景观的地域性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地域特征、文化地域特征和场地特征这三个方面.公园的规划设计也应从这三方面出发突出湿地景观的地域性景观特征.

(1)自然地域特征的营造.湿地生态系统或湿地主体景观的恢复,是指恢复湿地公园所处地域的地带性湿地生态系统或湿地主体景观 [4].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地域特征主要体现在植物群落景观上.因此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并通过乔灌草的科学搭配营造富有地域特征的地带性的植物群落景观.

(2)文化地域特征的营造.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应结合湿地的区域历史背景,并充分挖掘原场地的文化内涵,体现湿地景观的文化特征,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内涵和品位.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在规划建设中通过恢复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老民宅建筑和挖掘当地的历史典故和传说,成功地继承和展示了西溪湿地的特有的地域文化.

(3)场地地域特征的营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如地形地貌和现有的动植物资源来延续场地特有的地貌机理.以厦门园博园为例,在规划中利用场地原有的鱼塘机理,将其转变成下沉的大小不一的小花园展区,既节约了工程费用,又保留了场地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结构.

2.2 突出湿地景观的自然生态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应突出湿地景观自然生态特征,模拟湿地自然生境特征,营造出物种丰富的、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陆生植物、浮游植物、水生动物和浮游动物等结构特征;在以湿地为生境的鸟类上具有留鸟 (林中)→涉禽 (滩地和浅水区)→水禽(水面)等的结构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的这些结构组成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共同维系了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景观[5].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应结合现有条件,以湿地生态学为理论指导,并充分利用自然湿地的自身演替过程,营造以某一湿地类型为主或多种湿地类型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逐渐形成自然状态下的各种类型的湿地自然生态景观.并且通过规划宽阔水域、河流、浅水滩涂、生态岛及各类湿地植物来营造良好的湿地自然生态环境,招引鹭类、雁鸭类等水 (涉)禽及其它野生动物前来繁衍生存,充分展现在原始自然状态下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的优美景色.

2.3 休憩娱乐活动的主题化

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游憩活动应该主题化、生态化,各游憩活动都应该围绕湿地景观进行设置.游人的娱乐活动应集中布置在湿地公园的游憩观光区.

游憩观光区是城市湿地公园展示湿地景观的主要区域之一,也是游人休闲观光的主要场所.该区域向游人展示以淡水湖泊、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各种湿地景观类型.同时在不破坏湿地生境和产生污染和噪音的前提下,允许游人进行参与性的湿地体验活动,如采莲、垂钓等休闲活动.

2.4 完善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

城市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的完善主要是通过湿地科普教育区的建设来实现的.

(1)湿地科学展示馆.通过规划水禽科普馆、湿地功能展示馆、湿地博物馆等,达到开展湿地科普教育和提升湿地公园的目的.

(2)湿地植物园.以收集、栽培多样化的植物为基本特色,通过乡土野生湿地植物驯化和培育并适当引进外来物种,为湿地景观建设提供植物素材,帮助游客了解湿地的演替过程,对湿地景观建设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3)湿地综合利用展示区.湿地生产利用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主要目标之一.湿地生产主要包括湿地养殖和湿地种植.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主要是莲、藕、菱、芡及鱼、虾、贝、藻类等水产品.

净水水体也是湿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的服务功能.如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在净化公园补水水源的同时,其自身也成为湿地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3 结 语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以湿地生境的系统保护或恢复为基本核心,且应突出湿地景观的地域特色;同时公园内的休憩娱乐和科普教育的项目设置应依据公园的功能定位和现场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这样才能保证城市湿地公园真正发挥对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作用.

[1]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湿地公约履约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国家建设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建城[2005]97号.

[3]赵思毅,侍菲菲.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3.

[4]陈芳清,Jean Marie hartman.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与管理[J].自然资源学报,2004,(2):217-223.

[5]黄成才,杨 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3):26-29.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营造科普
规划设计作品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科普达人养成记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