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源区林业生态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0-04-08杜道丽丁向阳金世海杨天柱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源区南水北调

杜道丽,丁向阳,金世海,张 莤,杨天柱



南水北调源区林业生态现状与发展对策

杜道丽1,丁向阳2,金世海3,张 莤4,杨天柱5

(1.南阳市卧龙区林业局,河南 473000;2.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3.南阳市水利局; 4.河南省桐柏县水利局;南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森林作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环境产生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加强南水北调库区林业生态建设,对于提高源区森林的防护和涵养功能,维护库区生态环境,确保水质清洁安全关系重大。通过丹江口库区自然、社会、经济和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库区林业生态建设对策。

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林业生态;现状;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丹江口水库,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库区横跨河南、湖北两省,库区面积800 km2,为目前亚洲水面面积最大的水库。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坝顶高程从现在的162 m加高至176.6 m,正常蓄水位170 m,库容可达到290.5亿m3,蓄水面积增加到1 050 km2,其中河南境内546 km2,占库区面积的52%。林业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防护功能,林业又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加强南水北调库区林业生态建设,对于维护源区的水源涵养、净化水质、生态平衡,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南水北调源区基本情况

1.1 自然条件

1.1.1地理位置 丹江口水库水源地库区流域地理位置是北纬32°36′~33°48′,东经110°59′~111°49′之间。库区流域涉及河南省的有淅川、西峡、内乡、邓州等县市的36个乡镇,其中包括淅川县的全部乡镇,西峡、内乡县的一部分以及邓州市的彭桥镇的杏山小流城。

1.1.2地形地貌 丹江口水库位于南阳盆地中西部,其自然地理单元相对独立,且地形复杂,地貌多姿。西部北部被伏牛山所环绕,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垄岗、平原、南部开敞与江汉平原相连。海拔分布范围121~2 212.5 m之间,构成地形起伏多变、交差悬殊、气候明显的地貌特征。

1.1.3气候水文 丹江口水库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4~15.7℃,≥10℃的年积温平均为5 123.2℃,年平均日照时数2 121 h,年无霜期225~240 d,年平均降雨量800~1 000 mm。库区流域水系发达,河流众多,主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等,大部分河道深,坡降大,水流湍急。部分小河道属于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春季则枯水甚至断流。

1.1.4生物资源 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植物达1 000多种,主要森林类型有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和杉木纯林等。森林植被区以北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为主,呈现出南北东西成份交汇变化的特色。地带性植被有以栓皮栎、麻栎、锐齿栎为建群树种的落叶阔叶林,以马尾松为建群树种的针叶林等。海拔800~1 200 m有油松林和华山松林。常见的用材树种有椴树、桦树、冷杉、枫杨、五角枫等,经济树种有油桐、猕猴桃、柑桔、山茱萸、漆树、黄连木、乌桕、核桃以及连翘、盐肤木、黄荆、杜鹃、胡枝子等灌木,林间草木植物主要有黄背草、羊胡子草、龙须草、野菊花等[1]。库区流域内有鸟类约213种,兽类62种,两栖类和爬行类45种。其中金钱豹、白鹳、黑鹳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羊、大天鹅、小天鹅、猫头鹰、大鲵、鸳鸯、红腹锦鸡、雉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2 社会经济条件

丹江口库区流域涉及的四县市总面积6 361.94 km2,包括36个乡镇。总人口11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1.6万人。耕地面积6.94万hm2。项目区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近200亿元,农业总产值40多亿元,其中林业产值近10亿元。有312、207、209国道和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并与焦枝铁路形成十字交叉,成为东西南北纵横贯通的交通枢纽。

2 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2.1 林地利用现状

源区内林业用地38.1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9.9%,其中有林地28.1万hm2,占林业用地的73.7%;疏林地1.1万hm2,占2.8%;灌木林地4.2万hm2,占11.1%;未成林造林地1.4万hm2,占3.7%;苗圃地0.04万hm2,占0.06%;无林地3.3万hm2,占8.6%。森林覆盖率50.8%。

2.2 森林资源现状

该区域林分面积25.0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88.9%,林分活立木蓄积711.6万m3,占总蓄积93.7%。其中用材林7.3万hm2,蓄积187.0万m3;防护林17.2万hm2,蓄积483万m3;薪炭林0.5万hm2,蓄积41.6万m3。商品经济林3.1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1.0%。

2.3 生态建设现状

森林生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丹江口水库的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家将丹江口水库生态建设纳入长江流域防护林重点工程区,坚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共完成大面积造林6.2万hm2,其中进行世行、亚行贷款造林1.3万hm2,长江防护林近1万hm2,退耕还林2.6万hm2,飞播造林1.3万hm2,封山育林0.3万hm2,完成义务植树867万株。同时,库区还积极开展环保保护与治理,陆续关停了50多家重污染企业,有效改善了库区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

3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问题

3.1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破坏森林时有发生

由于对源区的生态建设认识不足,急功近利,取之林多,用之林少,林木破坏现象时有发生。森林资源分布不合理,大部分深山区河流源头的林分长势不好,呈现结构与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也不同程度受到破坏,生态防护效益低。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垦植指数高,毁林开荒,陡坡种植。植被稀疏,土壤凝固力差,不少地方地表裸露,产生大量的泥沙源,水土流失严重,并致使大量泥沙沉积库区[1]。

3.2 林种结构不合理

生态防护效益差目前源区的生态环境还很脆弱,生态系统还不够完善,达不到保护土壤、保护水质的目标。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的措施还没有认真落实,造成林木继续采伐利用,影响了森林的整体防护功能。树种结构不合理,营建标准低,中幼林面积偏大。

3.3 资金投入不足

生态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淅川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自身财力有限,各级政府投入不足,同时,库区仍有30万亩荒山需要绿化,尚有一定量的残次林分需要改造,任务艰巨。

3.4 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更加频繁,乱砍滥伐森林资源、开山炸石、变更林地用途等,使天然植被遭到破坏,降低了其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同时,利用源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成为时尚。这些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库区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危机[2]。

4 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策略

源区林业生态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整个丹江口水土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和质量,因此,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3],实行保护与建设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4.1 实施森林环境保护工程,建立以天然林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

生态建设一定要加强森林环境的保护,充分利用现有郁闭度高、防护效能好的林区,对列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林区以及已经确定的生态防护公益林,严禁任何形式的采伐和利用。对稀疏林地的封山育林仍需坚持,增加森林的郁闭度;同时进一步建设好丹江口水库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4.2 以项目为支撑,搞好库区林业生态造林规划

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搞好林业生态工程与林业科技推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确保造林质量,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对整个库区可划定核心区、外围区和特定区[4],并根据山、丘、平不同的地类和不同林种林相采取不同的保护和建设措施。

4.3 依靠科技进步,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

品种低劣、造林技术落后是影响林业生态防护功能的重要原因。在开展丹江口库区林业生态建设中,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打造优质高效的生态林体系。①推广树冠较密、保水保土能力强的乔、灌、草品种,例如常绿的美国火炬松以及五角枫、107杨以及柿、枣和板栗、核桃、辛夷等;②推广抗旱造林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③开展多种造林模式研究,采取不同树种、不同密度、不同混交和立体种植等方式,探索最佳生态林业造林模式;④应用“3S”技术,监测库区周围森林面积、蓄积的消长变化、环境变化、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把损失降低在最低限度。

4.4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森林旅游

库区周围不仅有茂密的森林,而且还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如淅川上寺河南省森林公园、香严寺、法海禅寺、荆紫关古建筑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西峡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峡龙潭沟瀑布、老界岭风景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等风景名胜景点,形成了丹江口水库森林生态旅游区。在发展和建设中应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完善管理组织,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在发展森林旅游业和各种开发中,坚决制止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作法。

4.5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林木资源保护

要加强对南水北调源区林业生态建设的认识和宣传,认真执行《森林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法治林。林业公安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查处毁林事件,保护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林业生态建设的良好环境。

[1]杨天柱,冯占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林业资源保护与发展问题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2(3):65-67.

[2]杨朝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林业建设与生态保护问题—以河南省丹江口水源区为例[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4(14): 44-46.

[3]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200,276

[4]黎平,曾玉林,陈建成.论我国林业生态业建设方略[J]. 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01M):29-31

Forestry ecological status and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 in the original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district

DU Dao-li1,DING Xiang-yang2,JIN Shi-hai3, ZHANG Su4,YANG Tian-zhu5

(1. Wolong Forestry Bureau of Nanyang city, Nanyang, 473000;2. Henan Academy of Forestry, Zhengzhou, 450008; 3.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Nanyang city, Nanyang,473000;4.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Tongbai county, Tongbai 474750;5.Nanyang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dability station, Nanyang 473000)

Danjiangkou Reservoir, Asia’s largest artificial reservoir, is the water source of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s the largest land ecosystem, forests provide enormous ecological benefits to the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district is crucial in enhancing the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forest areas, 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servoir area and ensuring clean and safe water. Through analyses of nature, society, economy and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 the article presents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ry ecology construction in the reservoir area.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Danjiangkou Reservoir, forestry ecological status, construction

S718.55

B

1003-2630(2010)03-0069

2010-07-25

杜道丽,女,河南南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生产及科研工作。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丹江口水库源区南水北调
受焦化影响的下风向城区臭氧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安徽沿江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成因及其找矿意义
冬小麦蒸散源区代表性分析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兴安落叶松林通量观测足迹与源区分布
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概述
水库移民农地流转与生计恢复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ETM+数据的水体信息提取
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