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2010-04-08梁勇王慧君冉龙国杨雪艳杨爱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0年22期
关键词:丘疹疱疹口病

梁勇 王慧君 冉龙国 杨雪艳 杨爱梅

(贵州省铜仁地区医院,贵州 铜仁554300)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传染性较强,易在婴幼儿中发生流行[1],近年来有增加趋势。笔者对我院2009年4~8月收治的28例手足口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最大8岁,最小5月。小于1岁3例 ,1~2岁8例,>2~3岁5例,>3~4岁7例,>4岁5例。4月份发病2例,5月份发病7例,6月份发病9例,7月份发病6例,8月份发病4例。

1.2 临床表现 22例发热 ,其中低热(37.5~38℃)12例,中等热(38.1~39 ℃)7例,高热(39.1~40℃)3例,没有超过40℃以上的病例,发热多在病程1~3d出现,无固定热型。无发热病例6例。28例病例均出现了皮疹,常见于手掌、足底及手指、足趾屈侧和侧缘、指甲周围,开始时为玫红色斑丘疹,1~2d形成半透明的小水疱,10例在臀部、5例在膝部有丘疹或班丘疹。23例有口腔黏膜病变:唇、齿龈、颊黏膜、舌面、咽部、软硬腭均可见小疱疹或溃疡,周围绕有红晕。15例伴随有其他症状,包括流涎3例、拒食或少食6例、流涕12例、咳嗽5例。未见伴有气促、叹气、乏力、胸闷、面色苍白等症状病例。

1.3 治疗及转归 28例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血象高者加用抗生素,CK-MB升高者予维生素C静脉治疗,口腔内水疱、溃疡不能进食者注意补充热量和电解质,发热、咳嗽、流涕者给予对症处理。经治疗后,3例CK-MB 2倍以上升高者复查均恢复正常,22例发热患儿2~5d体温下降至正常,口腔疱疹、溃疡及皮肤皮疹于3~7d痊愈。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一旦确诊,将患儿及时隔离到手足口病区,确保病房清洁、空气流通,定期开窗,利用紫外线灯对病房进行消毒,听诊器经初步消毒后放入熏箱。对患儿日用品、玩具、食具采用含氯制剂擦拭或浸泡消毒,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对患儿的粪便、呕吐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按比例配制后进行消毒。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泡结痂脱落,可解除隔离。

2.2 病情观察 由于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护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耐心、细致地观察患儿病情,注意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口腔溃疡的程度、皮疹消退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认真及时做好病情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3 发热及饮食的护理 体温低于38.5℃的患儿,我们采用冷敷、冰袋、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体温高于38.5℃ 的患儿,物理降温同时可遵医嘱用退热药。及时补充水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4 口腔护理 患儿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温开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签蘸温开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用西瓜霜喷剂喷入口腔,减轻口腔的疼痛,然后用碘甘油涂抹溃疡处,以促进愈合。

2.5 皮肤的护理 手、足、肛周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内液体较少,通常在1周内消退。因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瘢痕,故不需要特殊护理,但要保持皮肤清洁。患儿宜穿宽松柔软衣裤,勤更换。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常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6-808.

猜你喜欢

丘疹疱疹口病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手足口病那些事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警惕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改良Trizol-SiO2法在咽拭子及疱疹液EV71-RNA提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