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花红丰产栽培技术
2010-04-08董富俊李大川李红霞
董富俊,李大川,李红霞
山区花红丰产栽培技术
董富俊,李大川,李红霞
(山东省邹平县林业局,256200)
花红是邹平县南部山区传统杂果。其平均单果重39.5 g,最大单果重48.2 g;成熟期7月下旬,果实生长期104~116 d;以其色泽艳丽、酸甜适口等特点,弥补了初夏果品淡季。山区共有花红树株2.9万株,分布面积76 hm2。但花红栽培长期处于立地条件差、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的情况下,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于2004~2006年进行了花红丰产栽培技术试验。
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园设在西董镇东峪村,属丘陵山区,海拔120 m。年日照时数2 619.3 h,年平均气温13.1℃,年内≥10℃的积温平均为4 285.4℃,无霜期193 d,年降水量633.5 mm。土壤为褐土,pH值6.8,有机质含量为0.65%。花红栽植于山岭梯田,树龄15 a,行株距6 m×4 m,面积1.6 hm2,间作物为豆类。试验前平均株产34 kg,平均每667m2产量为945 kg。
2 试验园产量产值
针对造成花红低产的因素,实施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土壤有机质得以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环境,树势逐步增强,果园通风透光情况良好,花红产量、产值明显提高。2004年~2006年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 061 kg、1 431 kg、1 655 kg,产值分别为1 803元、2 433元、2 814元(按平均产值1.7元/kg计)。经全部推广应用丰产栽培技术后,年增产70万kg,年增产值119万元。
3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3.1 加强肥水管理
每年9月中下旬早秋土施有机肥,条状沟施,用量每株150 kg,施肥后立即浇水。增施有机肥的树株树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比试验前土壤有机质含量(0.65%)高出1.6倍。
翌年3月中下旬追施花前肥,施用尿素0.5 kg/株。
4月中旬开始进行穴贮肥水。在树盘内根系分布区外围,挖肥水贮养穴2~4个,直径30 cm,深40 cm。穴内放置长35 cm秸秆草把后,回填熟土,在回填土中混施果树专用肥0.3 kg,穴口整成浅漏斗状,每穴施尿素100 g,用5 kg水浇下,穴口用1 m×1 m地膜覆盖,边缘用土压实,穴口中间开一缺口,用土压至略低于地面。每年生长季节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花后每穴施用尿素100 g,5月~6月初果实膨大期每穴施用果树专用复合肥200 g,果实采收后每穴施用磷钾复合肥100 g,肥后及时灌水。
开花后至落叶前生长期内,每隔20 a进行1次叶面追肥,全年4~5次。以250倍尿素、磷酸二铵液及250倍果树专用叶面肥交替使用,时间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喷施。
3.2 树盘覆草
每树盘均匀覆盖山草或麦秸秆15~20 cm。树盘覆草可控制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微生物活动,给根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覆草树株平均土壤含水量可19.2%,并可达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70%。
树盘覆草还具有调节土壤温度的作用。在春季果树发芽前,覆草树株能明显地提高地温, 3~5月份可日平均提高地温0.4℃~1.1℃。夏季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气温的升高,覆草又可降低表层土壤温度,6~8月份可日平均降低0.2℃~0.6℃。覆草可使土壤温度常年保持相对平衡状态,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3 疏花疏果,合理负载
花红自然坐果率较高,花序坐果率可达90%以上。根据树体负载能力,确定留花果数量,使整株树叶果比保持在30︰1左右为宜。疏花于花序分离期开始,一般按每20 cm间距留1个花序,每花序留2朵花。及早疏花,可有效地减少开花坐果过程对养分的消耗。若花期未完成疏花,可在花后采用间距法疏果。疏果在谢花后10~30 d内完成,一般每20 cm间距留1个坐果果苔,每果苔留2个果。坐果后进一步疏除果型不正、发育不全及病虫危害果,保证稳产优质,合理负载。
3.4 冬夏修剪结合
树形采用纺锤形,树高控制在2.5 m以下。冬季修剪以更新复壮为重点,抑制外围促内膛。对后部光秃严重、前部交错重叠且严重下垂的多年生大枝,在冬剪时选择适当部位逐年回缩更新,抬高角度,复壮树势;注重培养内膛结果枝组。对发育枝采取先截后缓或连续短截的方法培养枝组,在主枝两侧培养中小型结果枝组。夏季修剪对旺长枝环剥、摘心促生短枝,扭梢捋枝促花芽,疏除过密枝及病虫枝。
3.5 注重病虫害防治
以防治白粉病、金纹细蛾等为重点,注意综合防治病虫害。春季发芽前刮除老翘树皮,清理树盘杂草落叶集中销毁。3月下旬,以5°Bé石硫合剂喷干枝。花后4月下旬开始连喷2遍甲基托布津,间隔15 d;第2遍用甲基托布津混合10%氯氰菊酯乳油 3 000倍液兼治梨网蝽。6月上旬~9月下旬以防治金纹细蛾为主,喷施25%灭幼脲3号胶悬剂2 000倍液,兼治红蜘蛛等叶部虫害。通过以上防治措施,试验树株好叶率保持在95%以上。
2010-03-05
S661.1
B
1003-2630(2010)01-0076-01
(责任编辑:王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