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走进太康县电气化村看变化
2010-04-08许栋玉
_张 继 许栋玉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太康县电业局积极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农民生活“按键式”
7月14日傍晚,劳作了一天的常营乡王庄村果农王明理穿着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回了家。妻子把脏衣服扔进洗衣机摁下按键洗涤,王明理则拿起遥控器,打开空调和彩电等家电,然后又从冰箱里取出西瓜,美滋滋地享受起来。“热了有空调,娱乐有彩电,做饭有电磁炉,现在的生活太舒心了。”王明理开心地说。
王明理家的“按键式”生活,反映了太康县农民生活的新变化,而这些新变化无一不与电气化有关。
常营供电所所长王文东介绍说,王庄村是个果树种植专业村,产品远销省外,村民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很高。太康县电业局经过调研,本着“先行一步”的原则,对该村进行了电气化村改造,不仅确保了电力供应,还美化了环境。
近年来,该局按照“比农民需求快一拍”的思路,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投资近160多万元建设电气化村22个,使2.1万农民过上了电气化新生活。
一张卡片顶四个劳力
麦收过后,玉米苗又钻出了小脑袋。7月2日,前赵村村民赵勇民来到自家地头,走到机井旁,将手中的卡片往上一贴,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滋润着初生的玉米苗。
蹲在地头,赵勇民开心地说:“农民浇地是件大事。以前我们浇地都是用柴油机,要用4个壮劳力才能把机器弄到机井边,安机器、修垄沟,浇一次地得忙活好几天,浇一亩地要花费四五十块钱。电业局把电架到地头,还安装了‘井井通’智能排灌装置,每家一个卡片,抬抬胳膊就把地浇了。”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成为必然趋势。对此,该局结合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在全县安装“机井通电工程”智能排灌装置400多台,保证了农作物的及时灌溉,为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在太康县农村,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民对电力的需求激增。面对这种形势,电力建设落后一拍,就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快上一拍,则能为农村经济发展铺就通畅大道。对此,独塘乡轩庄村人深有体会。
轩庄村是一个有着2465口人的大村,做豆腐的历史至少有100年。轩庄村电气化建设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后,村民利用电磨做豆腐,用豆腐渣养殖生猪,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68岁的轩家明是全村第一个购买电磨的豆腐加工户。据轩家明介绍,以前,加工豆腐都用人工推石磨把黄豆去皮,再用水泡上一天,半夜三更起床点煤油灯磨浆,累得很。电气化改造后,部分人购买了电动磨浆机加工,磨一袋豆子一元钱,各家就很少再用石磨磨浆了,也不再排着队等电磨了。后来,各家陆续都买来磨浆机,既不用先去皮也不用早起,把泡好的黄豆往磨浆机里一倒,电闸一合,几分钟就能磨好,省时省力,大家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
目前,轩庄村是太康县第一个豆腐加工专业村,家家用上了电动磨浆机,豆腐制作的速度、质量都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垄断了县城周边市场,还带动了村中的养殖业,仅养猪一项就让村民每年增加收入40万元左右。轩庄村党支部书记轩文祥说:“依托电力优势,我们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村集体年收入100万元以上。村里原来那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不够用了,电气化改造时又安装了一台160千伏安的。”
在该村占地100亩的居民新区,清一色的两层小楼大方典雅,一点儿不逊于城里的小别墅。一位老人高兴地说:“做了一辈子豆腐,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你看,院里屋内亮堂堂,天黑街上有路灯。”
勤劳的“豆腐村”村民在可靠的电力保障下迎来了好时光,致富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