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创伤后“情绪休克”期的护理

2010-04-08曹艳霞

环球中医药 2010年5期
关键词:心身躯体情志

曹艳霞

1 “情绪休克”期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肾气渐亏,无以充养骨髓,故骨质日渐脆弱,一旦受到外力,就易发生骨折[1]。这类病人大多由于不慎摔倒,车祸等意外损伤造成。急性创伤后,由于发生突然,随意性大,使得老年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强烈。部分急性创伤老年患者神志清晰,或表现出超人的镇静和冷漠,或不言不语,双目视而无睹,对人漠不关心,呆若木鸡,或茫然,对周围环境感知不够清晰,不知自己所处的环境。称之为心因性木僵状态或心因性朦胧状态,即“情绪休克”,其反应阈值提高,大脑反应速度迟钝[2]。这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实际上也是一种超限抑制。“情绪休克”可以减少因焦虑和恐惧而造成的过度心身反应,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起保护作用。这种心理反应可持续数天。

多年来,笔者通过对百余例老年急性创伤后心理应激反应的临床护理观察,发现创伤初期的“情绪休克”出现较多。中医学的特点是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心统一”的整体观为指导,比较注重情志护理。依据中医心身护理学理论,现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2 “情绪休克”期的护理

老年急性创伤后除按骨伤科常规护理外,护士还应做好病情观察、皮肤护理、并依据中医理论,特别重视“情绪休克”期的情志护理。

2.1 “情绪休克”的甄别

进行护理和病情观察时注意将“情绪休克”与意识障碍相区别。意识障碍是由于大脑皮层和网状结构受到抑制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意识状态改变。如表现为兴奋不安,思维紊乱,语言表达能力减弱或失常,无意识动作增加,定向力障碍甚至昏迷等[3]。“情绪休克”期的病人,终日虽昏昏入睡,但随叫随醒,不醒时也可做出各种反应。其特点为,神志是清晰的,在此期内与病人交谈时,他们常常重复一个动作或一句话,按着自己的思维进行交谈,常与问话无关。因此在护理这些病人时,注意与意识障碍相区别,病情观察应准确、及时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2.2 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状况的因素,皮肤弹性差,卧床后短期内易发生压疮,病人入院48小时内是压疮形成的高危期。一方面,老年急性创伤后,其自主活动减弱或消失。一方面,意外的刺激可导致心理应激反应强烈,明显改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诱发多种疾病。更重要的一方面,“情绪休克”患者大脑反应迟钝,痛阈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随之降低,而对皮肤受压所带来的不适,反应能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应重视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这对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手术时机、术后的预后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此期间内,临床护理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皮肤护理专项记录,各班严格床头交接班。(2)每1~2小时改变患者体位一次。(3)每日4次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干燥。(4)骨突部位用安普贴膜保护。(5)指导病人床上静态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例如:上肢的功能活动,下肢的踝泵活动等。(6)遵从医嘱指导病人内服清热凉血,益气养血中药。

2.3 “情绪休克”期的情志护理

“情绪休克”是老年急性创伤后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临床做好此期的心理护理,尽快帮助病人消除这种心理不平衡以减轻其对治疗和躯体恢复的不良影响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深切的同情,理解和必要的解释、指导,有利于稳定病人情绪。先秦时代《内径》中明确指出:“数问其情,以问其意”[4]。这就从护理态度上指出应多了解病人的疾苦,尽可能帮助病人解决。

3 “情绪休克”期的情志护理原则

3.1 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整体性

在进行护理时,我们从病人的心身整体来考虑,既对病人进行躯体护理以减轻情绪反应,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减弱情绪对躯体的作用,通过阻断病人的恶性循环链,逐步建立一个心身良性循环链,以达到心身整体的协调。

3.2 顺应病人个性,稳定其情绪,减轻心理应激。

作为患有同一类疾病的病人,都有某些相似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但是,每个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个体素质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在护理上应强调心身护理的个性化,根据不同的老人,不同的情况,心身反应特殊性及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家庭情况,进行有计划的护理,以稳定情绪,减少应激。

3.3 使用精神转移法

在“情绪休克”期注意使用精神转移法,尽快使病人达到心理平衡。“情绪休克”期患者在究其根源的基础上,用反向转移法,使之感觉上有新的体验,以便矫正旧感觉。

3.4 重视病人家庭成员对病人情志的影响

家庭成员与病人之间相互影响,对病人来说都是应激源。因此,在“情绪休克”期应经常与病人家属交谈,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解释指导,尽量避免家属及亲友把焦虑、恐惧、担忧等情绪随意表达出来影响病人,加重其心理反应。

3.5 在“情绪休克”期注重移情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情绪休克”期的病人,语言表达能力减弱或失常,常常按着自己的思维进行交谈,常与问话无关。护理人员应学会用对方的眼光来看待对方的世界;用对方的心来体会对方的世界。也就是指护理人员要设身处地的理解患者知觉外部世界方式,感受其体验的外部世界,分享其对外部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5]。

4 讨论

中医认为“七情”是人体对其所感受到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与意志过程。无论急性病,还是慢性病人体在情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历代医家一贯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6]。“情绪休克”既然是一种自我防御反应,它具有减轻因焦虑和恐惧、创伤而造成的过度心身反应危害的作用,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对机体起保护作用。但对于“安静”行为表现应与临床上所见的意识障碍相区别,“安静”不意味着伤势的轻微,要防止被假象所迷惑,贻误抢救时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对病人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由偏重人的躯体治疗转向同时注意病人的心理创伤和反应,由影响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分析转向重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成为当今医务工作者的重大研究课题。“情绪休克”是老年人急性创伤后的心理应激反应,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达到药物治疗所达不到的治疗效果。反之,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削弱对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如能及时掌握和抓住时机,以到位的护理服务尽快帮助病人摆脱不良情绪刺激,可防止其它躯体疾病的发生。因此,心身护理的概念应再次得到明确和重视,心理护理应与躯体护理同步、有效地开展。

[1]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8.

[2]杨菊贤.实用心身疾病学[M].新疆: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258.

[3]王士昌.护理学问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89.

[4]何德兰,李秀莲.医护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72.

[5]傅红琼.移性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13(6):1517.

[6]焦素英,张淑良,舒玉苓.中医心身护理学简编[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57.

猜你喜欢

心身躯体情志
我受够了!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从心身角度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证体会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现在干什么?
搬家
肝硬化患者的蒙医心身护理及营养饮食对症治疗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