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有教授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临床经验
2010-04-08薛盟举
薛盟举
周信有教授,1921年生人,自幼学习中医,20岁时开始独自行医,1960年被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任教,1979年调入甘肃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善治疑难痼疾,特别是对肝胆病的治疗,学验俱丰,疗效卓著[1-2]。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学习,获益匪浅。今年时逢周老90高寿,将其诊治胆囊炎、胆结石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后学。
1 对胆囊炎、胆结石的认识
临床上,胆囊炎常与胆结石同时存在,亦有因感染等因素引起胆囊炎而无结石者。其症常突然发作右上腹疼痛(胆结石则常为阵发性绞痛),放射至右肩胛部。其急性发作常伴有恶寒,身热,血中白细胞增高,恶心,呕吐,或出现黄疸等症状。慢性者常时发右上腹疼痛,口苦,泛恶,纳呆等。
周老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饮食无节,情志失调,或外邪感染,而致湿热蕴结,肝气郁滞,升降失司,胆汁阻滞而发病。或热灼胆液,久而成石,发为胆结石病证。
2 治疗原则
对本病的治疗,周老常强调,胆为六腑之一,治腑病应重视以通为用的原则。治疗时多以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为大法。对胆结石的治疗,如果是胆结石、胆囊炎合并发病,则在上法的基础上,再辅以通腑泻浊,利胆排石之品。现将周老经验方列抄如下:
胆囊炎处方:柴胡9 g,黄芩9 g,栀子9 g,茵陈30 g,板蓝根20 g,虎杖20 g,金钱草30 g,败酱草20 g,赤芍20 g,丹参20 g,郁金15 g,枳壳9 g。根据病情亦可加生大黄9 g后下;呕吐加半夏9 g,竹茹9 g;腹痛重加元胡20 g,川楝子9 g;若出现黄疸,茵陈、赤芍均可加至60 g。
胆石症处方:柴胡30 g,茵陈40 g,青皮30 g,郁金30 g,槟榔30 g,大黄9 g后下,元胡15 g,香附15 g,川楝子9 g,枳实20 g,鸡内金20 g,金钱草30 g,赤芍20 g。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
上方主要具有疏肝理气,利胆通腑的作用,周老认为:疏肝理气,利胆通腑之品,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排石作用,其中尤以破气药青皮、枳实、槟榔最为明显;方中所用的赤芍、郁金、元胡等活血祛瘀药,有祛瘀利胆排石之功;柴胡、茵陈、金钱草等均有较明显的利胆作用。但排石中药主要适用于分布在胆囊、胆总管、肝管中的直径不超过1 cm且不伴有粘连、嵌顿等情况的小结石。至于鸡内金,是取其化石的作用,周老习惯用的化石药主要有黄芪、白术、薏苡仁、金钱草、茵陈、防己、威灵仙、乌梅、鸡内金、山甲片等,其排石化石作用是互为交叉的,故在具体应用上,须加以配合。对粘连、嵌顿之结石,应慎用理气之品。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38岁,因右胁及后背胀痛1月余来诊,症见口苦,纳呆,时恶心呕吐,右上腹压痛及叩击痛明显,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B型超声检查为胆囊慢性炎症。辨证属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湿热交蒸而发病。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和胃降逆。
处方:柴胡9 g,黄芩9 g,栀子9 g,茵陈20 g,板蓝根20 g,虎杖20 g,金钱草20 g,赤芍20 g,丹参20 g,郁金20 g,元胡20 g,香附9 g,川楝子20 g,枳实20 g,竹茹9 g。水煎,每日服3次,辅以舒肝消症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
6日后复诊,患者述服药3天后诸症皆除。嘱继服原方10日,以巩固疗效。半年后患者因它病来诊,述胆囊炎未再复发。
[1]温丽芬. 周信有教授论肝病辨治[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7, 14(3): 3-4.
[2]张毅, 李金田. 周信有教授辨治乙型肝炎的临证思路与经验[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 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