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发展规划需要战略研究

2010-04-08别敦荣

关键词:战略规划大学

别敦荣

很多大学将今年确定为“规划年”,一来要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收官,二来要组织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一部发展规划,往往需要组织专门的班子,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展调查研究,起草规划文本,并对文本进行反复讨论和修改,最后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审议和批准,然后进入实施和执行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工作是战略研究。但很多大学在编制发展规划的时候,并没有对战略研究引起重视,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战略和战略研究的意义。这种状况对大学发展规划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值得关注。

一、战略研究是大学发展规划的基础

我国大学编制发展规划已经成为一件常规性、周期性的工作。每到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结束,大学就要相应地制定新的五年发展规划。在国家教育部关于新建大学或院校更名改制的条件中,也要求提交学校发展规划。尽管大学普遍都有发展规划,但很多大学领导并不明白战略研究是发展规划的基础,导致规划中缺少战略构想,包括发展愿景、战略目标和战略路线图等。

没有战略研究的大学发展规划是形式主义的活动。不少大学将编制发展规划作为一项与阶段性工作无异的事务性工作,在规划期中按照各必要环节,组织各种活动。只求各环节工作都做了,而不管它对规划是否有帮助。在规划班子的组成上,往往由一位学校领导牵头,抽调几个主要行政职能部处领导具体负责。只要拿出一份文稿就行,而不管文稿对解决大学发展问题是否有帮助。整个规划过程根本没有战略研究,规划班子也不具有进行战略研究的能力。这样编制出来的规划是不可能有质量的。

没有战略研究的大学发展规划是应景性行政行为。编制大学发展规划是学校组织开展的一项行政工作,其工作结果——规划文本是需要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呈报的行政公文。一般而言,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并不按照大学呈报的发展规划进行教育经费分配和资源配置,也不根据规划目标对大学领导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这样一来,大学发展规划变成了纯粹的应景性行政要求,不具有实质性意义。这样的大学规划是不需要进行战略研究的,因为是否开展战略研究,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没有战略研究的大学发展规划是缺乏灵魂的文字游戏。大学发展规划涉及对既往成绩的肯定,对存在问题的揭露和剖析,对重点发展领域和项目的选择与安排,以及对可能的办学资源的调配。所有这些都需要以明确的大学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为依据,否则,各种分析、计划和安排就是盲目的。不少大学在编制发展规划时不顾长远和持续发展要求,只求现实的、表面的平静。在规划中玩文字游戏,对“成绩”面面俱到,对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对重点和优先发展避而不谈,对资源配置“撒胡椒面”、玩“空手道”,总之,看不到有针对性的发展要求。这种没有战略研究的大学发展规划无异于文字游戏,干部和教师也不拿规划当回事儿,虽然规划文本很漂亮,方方面面都很满意,但就是发挥不了什么实际作用。

没有战略研究的大学发展规划是一种资源浪费。编制大学发展规划需要耗费资源,在编制过程中,学校常常要召开全校性的动员大会,发动干部教师参与和关心规划工作;组织一部分人从其本职工作中抽身出来,专门从事规划文本的编制工作;不少大学还要组织领导和部门工作人员到相关院校去调研取经。凡此种种,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办学资源,在这种时候,大学一般都是不计成本的,只要能够拿出成文的规划稿就行。这种不开展扎扎实实的战略研究,没有战略的统领,寄希望于大会上说说,到处去看看,几个人发挥公文写作特长,就编制出发展规划的做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是一种资源浪费。

二、战略研究解决大学发展的方向问题

大学发展规划分短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不论是短期规划还是中长期规划,都需要解决发展目标问题,也就是发展方向问题。规划应当指明大学将向何处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解决哪些关键性问题,以及在现实与目标之间应当采取什么行动方能达到目的。要明确发展方向,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搞平衡、“和稀泥”,更不能回避矛盾、绕着走。方向问题事关大学的全局、重点和长远发展,非战略研究不能解决。

战略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学发展面临的全局性问题。大学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统一体,专业少则十多个,多达上百个;学生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教职工少则数百人,多则上万人;从功能活动看,普通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成人继续教育等纷繁复杂;从教育层次看,很多大学包括了完整的从学前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在这样一个构成要素复杂多样的系统中,要把握大学发展的总体状况和未来走向,必须放眼全局,从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文化传统中凝炼学校的精神品质,从学校的现实发展状况中寻找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挑战,揭示学校整体与各具体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立足全局,解答学校发展的方向问题。这是战略研究的要义之一。

战略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学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大学发展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从组织体制到运行机制、从学科专业到课程内容、从人事制度到教职工素质提高、从教育质量到社会公共关系等各方面,都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在一定的时期,大学发展不可能解决所有各方面的问题,而且很多问题并非大学努力就能解决。在规划期内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需要进行战略研究。在战略研究中区分问题的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前提条件、资源成本、发展价值等,将那些一时不具备条件、成本过高、难度过大的问题暂时搁置起来,将那些具备解决的基本条件、对学校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够带来发展局面根本改观的问题挑选出来,规划相关的解决策略和方法。这是战略研究的要义之二。

战略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学发展面临的长远问题。受体制和领导人事制度影响,我国大学一般较少顾及长远发展,领导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任期内的事情,至于学校长远发展,即便是自己任期届满后学校的发展问题,往往也不予关心。少有领导在大学发展规划中将自己的任期目标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的。不少领导为了突显自己的政绩,常常刻意回避前任的工作和思路,另起炉灶,以使学校发展留下自己个人的印记。这种行事方式体现在大学发展规划中就是学校发展思路大都以现任领导的想法和思路为依据,而不是从学校的长远发展需要来考虑。其结果是大学发展走弯路,多折腾,发展效率低。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大学不能沿袭旧的发展模式,应当放眼长远,未雨绸缪,科学预测发展愿景,理性规划发展路线图,将发展纳入可以预期、可以把握的理性轨道。这是战略研究的要义之三。

三、战略研究是一种“虚”与“实”结合的创新研究

编制发展规划应当立足于对大学及其发展的研究。现行的大学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大学发展的一般研究,包括大学精神、理念、制度、文化等的研究;一类是所谓的院校研究,即针对大学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这两类研究似乎都不能满足编制大学发展规划的需要,前者过于“空虚”,后者过于“实际”。战略研究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虚”与“实”的统一。显然,这是一种创新性的大学发展研究。

战略研究要全面研究大学校情。任何大学的发展都是在现有基础上的进步,因此,研究大学校情是战略研究的第一步。校情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其外延可大可小,如何把握好校情的外延,常常令很多大学发展规划者感到困惑不解。客观上讲,校情包括了大学各方面的情况,与发展规划密切相关的也有很多方面,比如,大学的主流舆论、制度、组织机构建制、学科专业设置、学生规模与结构、教职工队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服务、校园建设与设施配备、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财务收入与支出、社会公共关系与合作办学,等等。面对如此复杂的校情,如何展开研究确实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要做好校情研究,首先要做好校情调研。校情调研可以从物理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心理信息等方面展开,有的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获得,有的可以通过资料搜集获得,有的可以通过问卷填表获得,有的可以通过访谈和召开座谈会获得。掌握校情后,需要运用校情分析工具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不同性质的校情材料,可以分别采用数理统计分析、质性分析等手段,对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从中获得对探讨大学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有价值的信息。大学校情研究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全面、系统和深入,其主要特征是“实”。

战略研究要掌握大学发展规律。任何一所大学都只是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所以,任何大学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国家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和趋势。从精神、理念、制度、模式看。我国大学和世界其他国家大学既有因国情差异而造成的不同特点,也有共同具有的普适性特征。就我国各级各类大学而言,虽然因历史、传统、学科、条件、环境等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别,但也具有诸多重要的共性。研究发展战略,必须对国内外大学发展规律、不同类型层次大学的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深刻把握大学发展规律,将具体大学的发展与普遍的规律结合起来,找到具体大学适切的发展路径。在对我国大学发展特点的研究中,尤其应当洞察我国现代大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发展的特殊阶段性使命,准确把握我国大学发展的新逻辑、新理念,深刻领会改革、开放、发展和超越对我国大学的意义。

战略研究要把握大学发展的形势。大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在精英高等教育时期,大学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走自主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承担着史无前例的引领社会进步的作用。这是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同等水平下所不曾出现的大学发展要求。我国大学一方面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大学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创新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如何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勇担社会责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与社会的多元互动关系中,践行时代使命,实现自我超越,是我国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需要回答的课题。

战略研究要对大学进行顶层设计。大学是一种多层次多部门组织,站在不同层面和部门的角度所看到的大学发展问题是不同的,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也是有差别的。战略研究要有准确的立场,要做到高屋建瓴、驾驭全局,这样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线图才能符合大学整体利益和核心价值的要求,才能对大学长远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顶层设计是一种站在大学整体的立场,对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超越具体层次和具体部门利益诉求的理性规划。在整体与部门的关系中,大学顶层设计需要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既能反映具体院系和单位的发展要求,又能将各院系和单位的要求纳入到大学整体的发展中去,将各院系和单位发展与大学整体发展之间的矛盾化解于无形,统一于大学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之中。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战略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战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