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创制专项成果超预期 “十二五”创新突破点
2010-04-08
从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上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18个品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36个品种处于Ⅲ期临床研究
“今后,国家将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在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致辞中指出。
“十一五”成绩优秀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其中,“重大新药创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过两年的调研,编写了实施方案,于2008年初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正式实施。按照实施方案,“十一五”计划期间从创新品种研发、大品种改造、技术平台、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等五个方面安排了千余项课题,中央经费投入40亿元。
截至今年9月底,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0多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10多个自主新药在发达国家进行临床试验;18个品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36个品种处于Ⅲ期临床研究;96个品种处于临床Ⅰ、Ⅱ期研究……
“新药专项取得了超出预想的突出成果,向实现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改善民生的三大目标,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说。
不过,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与国际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欧美生物技术产业占GDP的15%~20%,我国只占不到5%,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王宏广说。
“十二五”创新突破点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数年,生物医药新兴产业或将发展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据悉,我国“十一五”期间医药科技创新的总经费是“十五”的2.5倍,是“七五”的50倍。“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十二五”期间,重大新药专项将更加体现国家意志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安排,健全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大幅提高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我国医药科技由仿制药向创新的根本性改变的进程,使我国成为药物后期研发的强国,加速大型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的培育,大幅提高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新药研发的总体目标概括起来就是:新药更多、大药更大、平台国际化、突破关键技术、培育大型企业。
以新药创制的若干关键技术为例,桑国卫认为要重点从几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力争在药物缓释和控释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大幅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二是务必把生物技术产品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药物、人源化单抗、干细胞技术是国际创新药物领域的重点方向;三是力争在新化合物库、中药成分库、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以及新化合物的合成与改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四是在中药安全性及复方药物的作用机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完成仿制向创新的历史性转变的策略选择时,我们应当直道追,补短板,强优势,整体提速;同时弯道超车,准确判断时机,有力措施,以使成效显著。”卫生部科教司司长何维认为,重大科技专项应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相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