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华章
——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
2010-04-07胡和平
胡和平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
盛世华章
——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
胡和平①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是中华文明的一次浪漫演绎。从演出场地看,“鸟巢”是中国古代神话元素的物化。从表演内容看,气势恢宏,是一次中国文明的激情绽放,其主线是中国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表现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开幕式凸现了和谐理念,再造了中华文明的当代神话。
鸟巢;开幕式;四大发明;和谐;神话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中华文明的一次激情演绎,给全球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根据央视公布的数据,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达40.54%,收视份额高达83.62%,收看开幕式的观众人数达8.42亿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收视率超过了历届奥运会在中国的收视纪录,也超过包括春晚在内的央视各晚会的收视纪录。在大洋彼岸,美国调查机构“尼尔森媒体研究”公司统计显示,约有3 420万美国电视观众在当地时间8日晚收看北京奥运开幕式,成为历届非美国主办的奥运会中美国观众最多的一次。这个庞大的数字甚至使奥斯卡颁奖典礼和“美国偶像”的决赛收视率都相形见绌。除了电视播放,获得独家奥运转播权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也专门开设了奥运视频网站。据统计,8日晚的网页访问量达到7 000万人次。在日本,据《朝日新闻》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平均收视率为37.7%,瞬间最高收视率为48%,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在欧洲,据MED IAMETR IE的统计,西欧各国的收视率都达到了20%左右,远超过悉尼奥运会开幕式。在加拿大,CBC全程进行自主直播,用3个频道,循环播了不下5遍。一些在美国西雅图无法看到直播的观众甚至跑到加拿大观看。埃及国家电视三台现场直播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盛况,收视观众比平时多了3倍。根据全球知名媒介咨询集团尼尔森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数据表明,全球约有20亿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超过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全球观看2008年奥运会的人数超过40亿,收视率为历届奥运会之最。
一 、北京奥运会及其开幕式文化解读
(一)鸟巢、水立方:神话元素的无意识释放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在地,也是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国家体育馆,其外形设计呈鞍形,酷似鸟窝,俗称“鸟巢”,另一主要建筑——国家游泳中心被称为“水立方”。这两个奥运会主要场馆乍一看来与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建筑风格格格不入,但深入探寻,却是中国远古神话在当代的一次无意识释放。庄子的《逍遥游》里有鲲鹏的寓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1]鸟巢,鞍形建筑,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建筑面积25.8万平米,用地面积20.4万平米,能容纳10万观众。这么大一个场馆称为“鸟巢”,非庄子寓言里的鲲鹏莫属。至于鸟巢旁的“水立方”则是“天池”的象征。游泳中心名之为“水立方”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性命名,它的建筑面积79532平方米,可容纳17 000名观众,是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场馆,也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水晶宫。这使人想起神话中的龙宫。
鸟巢,在中国文化语境里有“筑巢引凤”之意。水立方,水为生命之母,隐喻“泱泱大国”风范。北京奥运会,有包括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理普京、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总理布朗、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内的8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与政府要人观看开幕式,刷新了历届奥运会纪录。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全球的体育盛会,也成了全世界政治家们的盛会,中国成了世界聚焦的中心。中国在北京筑了一个“巢”,确确实实引来了五大洲四大洋之凤。《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没有奥运,没有鸟巢,何来百名世界政要相聚北京。鸟巢、水立方物化的是一个民族潜意识中的神话元素。
(二)四大发明:中华文明的激情绽放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这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时间。就在这一刻,《美丽的奥林匹克》在鸟巢精彩呈现。表演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灿烂文明》,下篇《辉煌时代》,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呈现在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
击缶而歌拉开了奥运会文艺表演的序幕。2008名演员、2 008尊缶寓意着2008北京奥运会。演员击缶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欢迎朋友的愉悦心情。随后,焰火《历史足迹》开始燃放,29个焰火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一步步走向“鸟巢”。它象征着第29届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脚印由火焰组成,代表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象征造纸术的则是贯穿全部演出的画卷。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幅长达70米的巨大卷轴在场地中央缓缓铺开,这是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清雅的古琴声中,一袭黑衣的舞蹈演员来到画卷之上,用肢体做墨迹,表现中国水墨画的洒脱与写意。随着舞蹈演员的动作,洁白的画纸上出现了起伏回旋的墨色线条。画卷上墨迹漫卷,流淌变幻,依次呈现出檐画、陶瓷、青铜器等在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表现活字印刷术的是《文字》篇章。孔子的三千弟子峨冠博带,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名句,款款步入场地开篇。70米长的画卷上出现了巨幅竹简,方块汉字凹凸起伏不断地变化。整个活字印刷板如微风拂过,层峦叠障;如水波涌动,此消彼长。充满动感的表演呈现出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巨大的活字印刷板变化出万里长城的雄伟之姿。这座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气与智慧的结晶,象征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
涉及指南针的是第七篇章《丝路》,它再现了中国古代陆地与海洋中的两条友谊纽带,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景象。中华民族热情友善的特质古已有之,两条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印证。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商队就开始带着贵重的丝绸由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进入欧洲大陆。丝绸之路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悬浮于半空的画纸,幻化成辽远无边的沙漠,敦煌舞者在沙漠之上轻步漫舞,引领一场友谊之旅。巨大的船桨把观众从风情多样的内陆带到了一望无垠的海上。船桨连接呈现出中国古老的航海形象。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光与影的交相辉映,组成船桨滑落,桨手们在风浪中与激流搏斗。场地中间的演员手捧指南针,为风浪中的勇士指明航向。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说明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高超,更有力地印证了中国这个文明大国历来的友善与热忱。
此外,《戏曲》、《礼乐》等章节,均以不同的侧面展现出中国文明的精髓,热闹的锣鼓声为我们带来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中国广阔的地域成就了众多的戏曲种类。国粹京剧,表演丰富,历史悠久,被世人称为东方歌剧。在第八篇章《礼乐》里,观众欣赏到了我国古老的传统戏曲——昆曲。演员吟唱着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优美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远远飘来的乐曲声中,众多画师宁静专注地挥毫泼墨,人在画中,画与人合。画卷上依此呈现出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著名的风情长卷,生动地展现出古代中国礼乐之邦的盛世气象。乐声激昂,灯火通明,千名古装舞者融入画中,随着乐台上乐师的演奏悠然起舞,仿佛画中的景象真实地跃然纸上。此刻,山水长卷环绕体育场一周慢慢展开,32个乐台拔地而起,形成高耸的龙柱,擎天矗立,尽显中国古代文明的雄伟壮阔。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的文明精髓在历时3个半小时的开幕式表演中得到完美呈现。
(三)飞天、太极:东方智慧的浪漫演绎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表示,开幕式是北京奥运会呈献给世界的“第一印象”,要体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深刻内涵,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突出“文明”、“和谐”两大主题,以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明的交融为主线,表达“和谐”的核心思想。张艺谋导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较好地贯彻了这一奥运理念。在形式上,文艺表演的第五篇章《文字》里,庞大的阵营凸显从古到今3个硕大的“和”字,形象直观地彰显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儒家思想的核心精髓“和为贵”以及当代中国首倡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社会理念;在北京奥运会主题歌优美的旋律中,从全球收集的2008张灿烂笑脸如花朵般盛放,生动地诠释着和谐、和睦、和平,焕发其乐融融的世界大家庭氛围;全场观众用手势一同放飞象征和平的鸽子,10万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分男女老幼的手,一起挥舞,共同演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心声!身穿中国56个民族盛装的舞蹈演员载歌载舞,欢迎四海宾客。北京奥运会是历届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次,拥有20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派代表团参加,16000名运动员和体育官员来到北京。庞大的入场仪式走在巨幅长卷上,运动员留下一串串彩色的脚印,共同创作完成了空前规模的行为艺术画卷。开幕式的这种壮观场景,既是“礼仪之邦”热情好客的生动体现,又是四海一家的形象展示。
改革开放的中国第一次以“梦”来统领百年盛典奥运会开幕式,就是要告诉世界,古老的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击缶而歌”、“飞天”是中华民族远古的浪漫,日晷是中国古代的发明,激光、“鸟巢”是现代智慧的结晶,“五环”是人类共同的奥运标志,而在开幕式中,现代科技把这些元素进行了梦幻般的组合:一道天外灵光,激活了日晷,日晷回应,唤醒了缶阵;与此同时,“鸟巢”边上滚过一个巨大的光圈;29个大脚印从永定门踏空而来,至“鸟巢”化为星光,洒落而为奥运五环,五环光影又被“飞天”轻轻揭走……这种奇迹组合,抚古今于一瞬。
如果说利用现代科技铸就的是文明与文化、理想与现实交融的梦幻,那么2008人的太极拳则是东方哲学的生动阐释。太极的哲学渊源是易经。《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用黑白两色表示。在太极图案里,黑白相绕、阴阳相间,互为依存。2008人身着白衣,在黑色的夜幕里演示着中国独特的太极拳,把观众带入古老的东方智慧的神话里。东方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它表现在孔子的儒家思想里,突出的是一个“和”字,在老子的道家思想里是“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易经》里,是太极。开幕式表演以太极拳叙述太极哲学,渲染“天人合一”,可谓匠心独运。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不但突出中国元素,也展现异域文化的风采,除了仪式规定的下一界奥运会举办地伦敦表演节目外,还有不少中外演员同台表演:如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宋祖英与多明戈的联袂演唱;不同肤色的少年共同收藏画卷,熄灭圣火的瞬间;在歌曲选目上既有《歌唱祖国》这样强烈民族色彩的大合唱,也有《茉莉花》这样来自西方而又在中国扎根成为中国民歌经典的背景音乐。使参加奥运会的外来民族既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华文明的新颖,又没有异国它乡的落寞,让全世界奥运健儿体会到了“奥运无国界,北京即我家”的温暖。这种东西文化的交融与辉映,也是太极两仪互为依存的体现。
二 、文明的复兴与神话的再造
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希腊。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人类很多的远古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定格,成为永恒的记忆。而奥林匹克运动与希腊神话则与古老的中华文明一样,历久弥新,永葆活力。有关古代奥运会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另一种传说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因力大无比被称为“大力神”,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国王食言不给他奖赏,赫拉克勒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亚举行了运动会。古奥林匹克运动会从她诞生的那一天就不单是体育竞技,而是一场全民的欢庆。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过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2]它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3]正是包括希腊神话在内的古希腊文明的浸润,在距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下令禁止举行古代奥运会的1500余年之后,1896年4月6日在经过重修的雅典帕那辛尼安体育场,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宣布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奥运会的复活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文明复兴的必然。源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克运动,它积淀在人类记忆的深处。这样的记忆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话语是“集体无意识”,用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的观点是“原型”。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一书中从宏观上研究了人类的文学发展史,提出了文学循环发展理论,“他认为西方文学的发展,是从神话发端的,然后相继转化为喜剧、浪漫故事、悲剧、最后演变为反讽和讽刺。到这最后阶段,则又出现返回神话的趋势。”[6]9弗莱说:“神话可谓文学构思的一个极端,自然主义则是另一个极端,而在两者之间是浪漫故事之广大的区域。我们在这里的‘浪漫故事’一词,并不是指我们在第一篇文章中所说的历史模式,而是指按照凡人的意向‘移用’的神话,并且朝着理想化了的方向使内容程式化,以形成与‘现实主义’相反的那种倾向”。[4]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为了欢庆胜利而在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是一个“原型”,1894年法国贵族皮埃尔·德·顾拜旦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会议上“复活”了它,倡议成立了国际奥委会,得到了希腊文明哺育下的西方社会的积极响应,奥运会得以恢复。
如果我们把现代奥运会视为一个文本,按照弗莱的理论,它是希腊神话的一次现代回归。那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文艺表演也是基于神话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一个“浪漫故事”。不过它的“基因文本”不是希腊神话,而是古老的东方文明——中华文化。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善于捕捉闪光的中国元素,由他导演的电影屡获国际大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中国文化元素鲜明打动国际评委。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也是中国国力强盛的标志,它承载的是十三亿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只有令世界震撼的中国元素才能堪此重任。而在中国五千年的积淀的浩如烟海的文明中,“四大发明”是对人类贡献最大,影响最深,最为世人熟知的文明元素。张艺谋以中华文明为经,以四大发明为纬,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光、影、声交错,地面空中互动,创造了一个气势恢宏的视觉“神话”,把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让世界为之赞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神话”。至于这个“神话”的轰动效应,我们从境外报纸的标题可见一斑:
“哇!令人眼花缭乱!——让整个世界为之停转”(新加坡《海峡时报》头版)“中国魔力”(伦敦《旗帜晚报》)“北京轰动世界”(英国《每日电讯报》头版头条)“最令人震撼和惊叹的文化盛典”(《悉尼先驱晨报》)“地球上最伟大的演出”(《菲律宾每日询问者报》)“13亿人狂欢‘奥运之梦’”(《日本经济新闻》)“中国复兴的盛会”(西班牙《先锋报》)“对中国经济实力和千年文化精美绝伦的展现”(墨西哥《每日报》)“震撼世界的盛宴”(阿根廷《民族报》)“我们已经等待了100年”(加拿大《环球邮报》)“气势恢弘中开始2008奥运会”(《华盛顿邮报》)[5]
短短几个小时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与几千年的中国文明比较起来,确实太渺小,但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它对于中国文明的传播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这使我们想起网络上曾颇受争议的一桩公案:某著名大学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类似的话: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我想身为知名教授,他不可能不知道孔子与姚明、章子怡的不可比拟性,也不会有贬低孔子的本意,他强调的也许是在当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章子怡、姚明这样的中国符号的传播学意义。很多西方人,特别是年青人正是通过章子怡、姚明而知道“中国”这个概念。那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们称之为当代“神话”,它演绎的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传播的是中国文化精粹。它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如果我们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放在全球金融危机这个大的背景下,就更能考察其价值。2008年的中国,南方雪灾、拉萨骚乱、汶川地震、股市暴跌,但在世界瞩目的奥运会上,我们举重若轻,不仅取得金牌第一的辉煌成绩,在圣火熄灭,余温尚存之际又把神州七号送上了太空。在由美国次贷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之际,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国内外表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奥运会开幕式“神话”彰显了中国的自信。北京奥运会一年之后,我们又在北京举行建国六十周年系列庆典,继奥运场馆“水立方”之后天安门又有了“光立方”。奥运开幕式“神话”催生的系列国庆庆典,再次激发全民的豪情,人们不难看出奥运会开幕式与60周年国庆狂欢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必将以其辉煌载入史册,感动世界。
[1]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2.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
[3]陈 慧,袁宪军,吴伟仁.一部眼界宽宏的文学批评专著——批评的剖析译序[M]//弗莱.批评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39.
[4]弗莱.批评的剖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151.
[5]姜圣瑜.中外报纸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标题的比较及启示[J].传媒观察,2008(9).
GloriousW orld Chinese Charm s
HU Heping
(College of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Hunan 412000,China)
The artistic perfor mance shown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008 BeijingOlympic Games is a romantic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Bird’s Nest",the stadium where the perfor mance was put on,is itself a materialized element in ancient Chinese mythology.The content of the perfor mance,the four great Chinese inventions:gun-powder,paper-making,movable type printing and the compass,are magnificently perfor med with blooming excitement,exhibiting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ancient eastern wisdom an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whole opening ceremony highlights the core beliefs of har mony,friendliness and peace.The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shows the world its endless char m through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artistic perfor mance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BeijingOlympics is the recreation of contemporarymyth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Bird’sNest;opening ceremony;four great inventions;harmony;mythology
C112
A
1674-117X(2010)01-0135-04
2009-07-24
胡和平(1954-),男,湖南邵东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影视艺术研究。
责任编辑:卫华